為什麼說大運河從山東濟寧到杭州是活著的運河,而從濟寧到北京是死亡的運河?

水之清韻2

京杭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流經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和浙江,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7千米。處在運河沿岸的山東濟寧等地自古就有著運河情懷,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齊魯晚報的濟寧地方版的報名就採用了《今日運河》。

京杭大運河在現代發揮的作用雖沒有古時候那麼顯眼,但仍在發揮著重要的運輸作用,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在這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山東濟寧到浙江杭州的這一段河段。

而山東濟寧到北京的這一段,由於部分河段乾涸,以及地勢、水流量等原因,現在已經不再用作貨物運輸了,這一段的物流已被公路鐵路航空等方式替代。

所以,一段正在使用,一段已遭廢棄,很多人就說大運河從山東濟寧到杭州是活著的運河,而從濟寧到北京是死亡的運河了。

當然了,這僅是從使用和廢棄的這個角度來考量的,其實,京杭大運河這個曾經對中國歷史作出巨大貢獻,甚至是見證中國文明的運河是不可能死去的。在2014年京杭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所以說,它將會被世人銘記。而且,關於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一直沒有間斷過,比如山東臨清運河鈔關、山東陽穀古閘群、山東汶上南旺樞紐和分水工程,以及北京的通惠河段、天津河北的南運河段等,都是十分受歡迎的景點,客流量常年不衰。


齊魯壹點

對於京杭大運河從山東濟寧到浙江杭州是“活著”的,而從濟寧到北京是“死亡”的這種說法,專注於地理知識和旅行資訊的——地理答啦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


京杭大運河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南北水運通道,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可以說,歷史上開鑿京杭大運河的目的、以及京杭大運河的生命價值所在,主要都是為了運輸。目前來看,京杭大運河仍在通航的河段,就是山東濟寧至浙江杭州的河段。而濟寧以北至北京的河段,由於地勢、水量、黃河阻隔、鐵路公路替代等原因,已經停止了貨物運輸,部分河段甚至已經乾涸廢棄。從這個角度來看,說京杭大運河從山東濟寧到浙江杭州是“活著”的,而從濟寧到北京是“死亡”,有一定的道理。


從另一個角度看,2014年中國京杭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遺內容包括河道遺產27段、運河相關遺產58處。這其中就包括北京的通惠河段、天津河北的南運河段、山東的會通河段等,以及山東臨清運河鈔關、山東陽穀古閘群、山東汶上南旺樞紐和分水工程等,以上這些遺產點都是位於京杭大運河濟寧以北至北京河段。京杭大運河申遺是大運河作為一個整體入選遺產名錄的,也就是說從北京至杭州的整條大運河都是“活著”的,並且將作為遺產被重點保護和繼承下去。因此可以說濟寧至北京的大運河沒有“死”,運河遺產河運和精神繼續延續著生命,特別是像南旺分水工程、S形河道抬高水深等充滿智慧的傑出水利工程,一直啟發著後世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此外,濟寧以北部分河段還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繼續發揮著作用。


地理答啦曾經專門走訪過黃河以北的路運河河段,以及張秋、臨清、聊城、武城、德州等運河名城,親眼看到運河河道和運河建築的殘破,以及相對緩慢的經濟發展狀況。希望運河兩岸的人民,能夠繼承運河的精神和智慧,重現往日的輝煌。

以上!


地理答啦

京杭大運河,在古代除了滿足皇帝出遊的方便外,另一大作用當屬漕運。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中間經過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六大省市。

由於常年人為活動,失修等因素,北京到濟寧段已經處於完全斷航狀態。目前能夠通航的只有山東段(濟寧到臺兒莊,或濟寧到微山船閘),江蘇段(邳州到六圩,或藺家壩船閘到六圩),然後就是浙江段。

而從濟寧到北京這一段隨著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討讓古老的運河再現昔日的風采,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一條特立獨遊的魚

2006年5月在杭州召開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研討會發表的《杭州宣言》,對運河作出了這樣的評價:京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流動的、活著的重要人類遺產。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大運河是人工開挖的河道,自身沒有發源地,從哪裡引水借水,需要引多少水,應當做哪些工程,都需要因時、因地、因勢制宜。解決“水脊”通水,就是古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成功實施了借用大汶河水源的思路和舉措。


成功解決水脊通水的民間水利專家,叫白英,歷史上流傳“白英治水”的故事。白英把分水口由濟寧城南的天井閘改選到南旺“水脊”,汶河來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南北分流,向北經過臨清流入御河,向南經過城區注入江蘇段運河,從而形成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觀。  



據大運河研究專家,濟寧市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杜慶生先生介紹,歷史上的濟寧是“東魯之大郡,水路之要衝”,在中國運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元、明、清三代都把濟寧作為治運和司運中心,都派設最高治運司運機構和相應的軍事機構常駐濟寧。林則徐就曾在濟寧擔任河道總督。



正是由於多項優秀水利工程的創建,保障了大運河的健康運行,使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千年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黃金水道,濟寧至杭州段,至今仍正常通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遺憾的是,大運河北段,由於黃河改道,運河河道淤積,上游水庫截流等原因,京杭大運河濟寧至北京通州的河道,沒有充足水源而斷流,今天已不能正常通航。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黃河治理,上游固土,中游綠化,下游建閘,
蓄水濾清,挖沙增堤,虹吸灌溉,兼治鹽鹼。
聊城市是位於中國山東省西部的一個地級市,京杭大運河和黃河在此交匯。河澤市黃河段深挖增堤虹吸灌溉四周農田;末端建分層式推拉閘蓄水兼調控下游水位;河底細沙防滲漏可建沙漠或鹽鹼地水稻田。

斌似懂非懂

一個半死不活,名不符實的運河,有什麼發展潛力?以濟寧之力能恢復京杭水運嗎?即使恢復了也要超過高速的幾倍投資,且是勞民傷財,實用意義小於高速的價值。一個近二千公里流經六省的運河,一個地級市非要稱其為運河之都,不知道你怎麼舔著臉向世人說來。


清影大數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鐵路公路運輸幾十倍於水路,作為運輸職能的河死了,作為大地的河活了,這是好事。我可以肯定,某大壩也有拆除的一天,那時候民富國強,國泰民安,山清水秀,新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伯爵227998672

我不知道為什麼別人這麼多話說?

我很羨慕這種人,一句話能用十句話來說。

我就不行,十句話的內容一句話就說完了。

這也是我非常怕寫作文的原因,沒話說,只能在那無病呻吟。

回到這個問題,濟寧到杭州是通航的,濟寧到北京不通航,回答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