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真高兴你来,即使后来你远去消失在人海 ——心悦君

文 | 肥罗君

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我们对一部国产电影如此狂热了。

首日票房超过2亿,更是创爱情片影史预售票房新纪录。

已有将近90万人把它标注为特别“想看”,打破历史“想看”人数纪录。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电影的所有故事可以凝缩为一句台词:

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是否有一句歌词,让你在听到的瞬间泪流满面?

方小晓和林见清的故事,就像每个人心里藏着的那句歌词。

从坐上北京的出租车,一起北漂,到一去一留,十年后再相逢。从朋友到恋人,从恋人回到朋友。

而毁掉他们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那些小事,当年我们都并不知道。

我们,本来应该有后来的。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方小晓和林见清爱情中的两件小事

有人说,如今的国产爱情片,不狗血上天,根本没人看。不好意思啊 ,奶茶讲的这个故事,真的一点不狗血,只喜欢狗血的人,真的可以不用看了。

奶茶真的懂,当一个女孩失去自己的爱情,才不是那些天崩地裂鸡飞狗跳狗血无敌的事情,最有可能的,就是一件小事,让她不爱了,或者放弃了。

电影的故事开始于2007年的北京,方小晓和林见清有个共同的名字,北漂。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两个人蜗居在没有空调的地下室里,住的是没暖气的小房间,为了生活暂时放弃梦想,去摆地摊、送快递,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一次又一次被生活碾压得伤痕累累,就像那些现实中的北漂们一样。

他们是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他们都如此热情而心怀梦想,但一个早熟,早已看透这个世间运转的规则,另一个晚熟单纯,有一个做游戏的梦。

他们一起在北京冬天的街头等车被冻成冰块,也一起欢天喜地地布置过自己的蜗居,这两个人真的天生一对,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把他们分开。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可时间,还是把他们分开了。

现实中的大城市,残酷而决绝,哪有那么多偶像剧中的贵人相助,越是底层,越是向上攀爬的每一步都难免皮开肉绽;

而即使拼尽全力力争上游,依然可能只是不断的随波逐流,这才是残酷的事实。而在这样的城市里活着,我们的忍耐,都是有极限的。

方小晓爱情中的第一件忍不了的小事出现了:打游戏。

很多情侣都是这样啊,说不清楚为什么分手,分手时发生的那些小事,平时也都在发生着呀,明明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为什么却在那一刻,成为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像电影中,方小晓看着打游戏的林见清,终于心如死灰提包离去,打败这段感情的,根本不是林见清打游戏的动作,而是始终不见起色的生活。

这其实就是情感中最常见的“最后一根稻草游戏”:有问题,我不说,告诉自己,爱就是忍耐,包容。直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彻底决裂。

这就暴露了他们的感情,是没有修复的功能的。

然后,又发生了第二件小事:车站分别。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小晓和见清提出分手,他一路追到车站,明明有时间冲上车去,但最终默默看着车门缓缓关闭。

小晓透过车窗看到他跑得通红的脸,还有那满是焦灼痛苦的表情,不知道有多心疼。

许多年以后,女孩说,“如果你当时上了地铁,我就跟你一辈子”。

可是男孩没有上地铁,这对明明还爱着的人,就这么分手了。

为什么?为什么不上车?难道真的只是男孩的尊严和女孩的倔强?

或许真正让他们分别的,是一种“男女思维的典型错位”。

女人思维往往看的是“过程”:我要看你的态度。小晓想:如果你有更多的诚意,我就会和你一起奋斗下去。

男人思维往往看的是“结果”:我能不能兑现诺言。见清想:我能留一时,能留一世吗?我能给她未来吗?

小晓需要见清有更多的努力,才敢继续投入感情,其实暴露了她在爱中的不安全感,所以她才需要那么多“证据”。

而见清的心魔是:害怕失败,一旦失败,他就会失去一切,与其如此,不如让这段感情夭折,也好过最后感情变成废墟。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于是,两个人从此不再相逢,再见面,已是十年后。

爱情中那些错过啊失去啊,好像都是如此,平时也不怎么吵架,日子很平常地流水般过去,连分手也静悄悄的。

可总有那么一件小事,让两个人渐行渐远,又总有另一件小事,让两条轨道再不相见。

就像载着方小晓远去的地铁。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许多人总是不明白,怎么走着走着,明明那么深爱的两个人说散就散了?

或许每个人都遇见过这样一个人吧,就像小晓遇到了见清,他和你一起抵抗过无数的寒冬,最后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你们只是用各自的青春和热爱,教会彼此如何去爱另一个人。多可惜啊,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和他?

小晓和见清,不是没有度过患难的呀。他们曾经一起挨过苦,一起熬过寒冬,一起在最难的日子里从出租车探出个头,对这个该死的世界喊出来:我们就快要发了。后来怎么就坚持不下去了?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感情有四个心理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

共存,也就是热恋期。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这个阶段的有情人几乎可以战胜一切寒冬。他们常常习惯性的忽略对方身上的缺点,只注意对方的优点。在一起干什么都是开心的,就算一碗方便面也能让彼此心里粉红泡泡的,那些平凡温暖的小细节,就是抵御一切现实磨难的铠甲。


但这个阶段,不会永远继续。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两个人感情稳定之后,反依赖的阶段就会自动开始,至少会有一方会想多要一些自己时间和空间,理想和抱负,比如小晓曾经一心想要找在大城市有房的本地人,通过嫁人实现阶级晋升,虽然和见清在一起,但实现阶层晋升的心从未变过。

这时候,一旦另一方的见清无法给出令小晓满意的反馈,或者还沉浸在第一阶段,两个人的心就难免越拉越远。

这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是令感情分崩离析的起点,例如见清埋头打过的游戏。

接下来的独立期,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在这个阶段双方都开始需要更多的独立空间,而沟通往往是这阶段最重要的。

很多人问,见清最后为什么不上地铁?当然是因为他觉得小晓嫌自己穷,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想?

因为在爱情最重要的阶段,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爱情最可怕的,从来不是在你身上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扎到你辗转反侧,满眼含泪,最可怕的,永远是在爱情中的某一刻,你们都感觉不到疼了。

爱情的麻木,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第四个阶段,是超越,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纵然白发苍苍,仍然恩爱如初。

因为你们之间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更因为你们已经找到了共同的人生。

大多半路抛锚的爱情,都输在第二或者第三阶段。就像小晓和见清一样,从热恋的情人变成生活的伴侣,他们在这个转变中,败给了生活。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所以一份感情,不光要像一杯烈酒,能引爆你的血管,更要像是藤条,有足够的韧性。

这份韧性,就是在两个人都迷茫、彷徨,对未来绝望的时候,是否还能真正的分享内心的感受,彼此理解,彼此疼惜。

任何一段感情的能否到永远,都要看这四个字:“相濡以沫”。

方小晓和林见清都像是在小水坑里挣扎地缺氧的鱼,贫瘠的生活和不确定的未来,让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

我见过一对夫妻,他们当年创业的时候,规定每个人晚上,必须有半个小时的倾诉时间,一个人负责听,另一个人负责说。

无数夜晚的抱头痛哭,成就了他们今天的上千万的公司和幸福的家庭。

真正的爱情,是在这样的时刻才真正发生。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为什么感情结束需要仪式

见清对小晓说,“方小晓,再见”。

小晓对见清说,“林见清,再见”。

这真是世间最好的分手,虽然这场分手,迟到了十年。

其实小晓和见清,在地铁站台从没真正完成过分手。从那一刻起,他们陷入了心理学中的“未完成事件”。

岁月实在太过漫长,漫长到让你足够忘记一个人,再遇见更合适的人。

可有些爱情,又实在太过坚韧,坚韧到抵御住岁月,让那两个人始终念念不忘。

直到最后那个拥抱,那声再见,才算是在心底安放完成了这场确认:是的,我错过你了。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你好,再见,我们还是要一起成长,一起老去,只是已经不在一起,而是在彼此的人生里,各自修行。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女孩都需要一场好的分手。

就像刘若英与陈升,小晓与见清。

世间没有如果,只有但是,相爱的时候相信要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分手了才了解,比起轰轰烈烈的相爱,温柔如和风般的分手,其实是另一种圆满。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为什么那么多前任,没教会我们怎么去爱

最好的分手,是接受所有的过去,各自在艰难的人生里前行,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对的人陪你度过一世的颠沛流离。

所以,努力笑着挥手啊。至少,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

所以,真高兴你来,即使后来你远去消失在人海。

—— 心有助,不孤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