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裡的昔人是指哪位?

籃球比分

這是崔顥《黃鶴樓》中的兩句。《黃鶴樓》是唐朝七律詩中的第一佳作。原文是: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作具有的濃郁民歌風味,景到言到情到,語如聯珠,自然天成,對仗工整,音律諧美,文采飛揚。詩人將思念親人的狹義鄉愁與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有機結合,把鄉愁情懷抒發得波瀾壯闊、豪邁昂揚,使得本篇的韻味和風骨跨上了同類詩作的峰巔。



而詩中的昔人是何等人?且看下這個傳說:

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而詩中的昔人正是這位客人,傳說中的仙人。


姐是技術員

這是唐代詩人崔顥七律詩《黃鶴樓》的前兩句。其中,“昔人已乘黃鶴去”的“昔人” ,歷來有多種傳說,較流行的是仙人子安乘鶴過此說(見《南齊書•州郡志下》)和蜀人費文禕登仙,曾駕鶴憩此說(見《太平寰宇記•一一二•武昌府》)。另外,關於黃鶴樓得名的趣聞軼事也很多。前些天讀《唐宋詩舉要》,覺得民國時期人高步灜對崔顥《黃鶴樓》一詩的註解,也可謂一家之言。現抄摘於此,供大家一覽。《黃鶴樓》題注:《唐才子傳》(卷一)曰:“崔顥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吳正傳(師道)《禮部詩話》曰:“崔顥《黃鶴樓詩》題下自注雲:黃鶴乃人名也。其詩云: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雲乘白雲,則非乘鶴矣。《圖經》載費文禕登仙駕鶴於此,《齊諧志》載仙人乘黃鶴過此,皆因黃鶴而為之說者,當以顥自注為正。張南軒辯費文禕事,妄謂黃鶴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歟!”步灜案:吳說非是。起句雲乘鶴,故下雲空餘,若作白雲,則突如其來,不見文字安頓之妙矣。後世淺人見此詩起四句三黃鶴一白雲,疑其不均,妄改第一黃鶴為白雲,使白雲黃鶴兩兩相儷,殊不知詩之格局絕不如此。(觀太白《鸚鵡洲詩》可知)又恐人不以為然,並妄造為崔氏自注之語。然古書所載,無以黃鶴樓為人名者。山名之說最為確正。《水經•江水》注曰:“江之右岸有船官浦,歷黃鵠西而南。船官浦東即黃鵠山,林澗甚美,山下謂之黃鵠岸,岸下有灣,目之為黃鵠灣。黃鵠山東北對夏口城。”案:古鵠,鶴字通,故《莊子•天運篇》《庚桑楚篇,》釋文皆雲:鵠本亦作鶴。《琴操•別鶴操》亦作《別鵠操》。黃鵠山即黃鶴山也。《清統志》曰:“湖北武昌府:黃鶴山在江夏縣(今武昌縣)治西隅,一名黃鵠山。《府志》:黃鶴山自高冠山西至於江,其首隆然,黃鶴樓枕焉。”則樓因山名信矣。 這是說明黃鶴樓是因黃鶴山而得名的由來。


詩痴老頑童

昔人在這裡指的是神仙,意思是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走了,只剩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日暮黃昏,作者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眼前只看到霧濛濛的江面。給他帶來深深的鄉愁。古代詩人借景抒情,這首詩是代表作之一。還有沒有其他的心情呢?例如思念自己的愛妻,表達離別已久的想思苦。也不是沒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