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家教智慧

最近遇到一位家長,孩子才上一年級,本身是一個流動家庭,從外地到這裡打工,這樣的孩子現在越來越多,這位父親的一個態度讓我頓時感到彷彿生活在不同的時空裡,那位看起來蠻年輕的父親對女兒的學習目標制定到初中,“不會讓她考高中上大學的,初中就可以了,就去打工,初中畢業再過幾年就嫁人了……”他說這話的時候非常自然,顯然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態度,也是一個社會底層父親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似乎說得過於絕對了,但也並不是毫無道理。

不同的態度自然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媽媽態度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狀態,例如在這位父親的態度下,他對女兒學業會完全無視,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是無需測試,自然讀完初中的,那麼這位父親對於學業基本上不管了。

“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這顯然對於父母來說並非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作為年輕的父母要知道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會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未來,這倒不是什麼大道理,而是可以從一些很小的細節上可以看出來。

比方說,孩子刷碗時把碗打碎了,如果爸爸媽媽只是大聲呵斥,那隻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自卑,而一句“沒關係,慢慢來”則會讓孩子感到有信心下次會做好,這就是不同的態度給孩子不同的影響。

那麼,作為一個具有現代社會責任意識的父母,究竟要注意哪些細節呢?這裡羅列三點,供參考。

“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摒棄命令式的語氣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屬於個人的想法和意願,不希望被吆五喝六。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因為自己是長輩,就用命令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甚至把這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態度,就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為什麼有的父母老覺得孩子和自己頂撞,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你在使用命令式的語氣。

例如晚上到了該寫作業的時間了,爸爸媽媽可以這樣說“你是想先把鋼琴練完呢?還是想先寫作業呢?一分鐘想一想,決策一下!”這樣給孩子兩個選擇,而且是他自己決策的,不管孩子選哪個都是有價值的,如果孩子有其他的安排,只要是合理的,也可以讓他滿足。如果爸爸媽媽用命令式的口氣說:“看看你這麼慢,都磨蹭到這個點了,立刻去寫作業!”結果孩子如果情緒不好一定會頂撞父母,彼此都會感到很難受。

“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正視孩子的“不”

很多爸爸媽媽看不得孩子反抗自己的話,從爸爸媽媽的角度來看,是的,爸爸媽媽都要為了孩子好,天底下哪有主觀上會害孩子的父母呢?雖然客觀上可能會有縱容孩子,會造成對孩子未來的獨立處事能力不足的弊端。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在他懂事以後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再想事事都依賴於父母,至少不是聽人擺佈。孩子雖然說了“不”,但還是希望爸爸媽媽能夠理解自己,所以這時候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靜下來聽一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例如最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暑假裡去上海做公益志願者,另一個是去四川搞專業調查,兒子自己選擇後者,而拒絕我們給他尋找的第一個選擇,然後他給出了理由,我們也談了看法,最終讓他自己做決定。一旦決定了,我們會全力支持他。

“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別忘記耐心和細心

後來我們也很後怕,如果第一時間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劈頭蓋臉的責罵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想和爸爸媽媽交流,孩子會這樣想:“爸爸媽媽都不關心我,只看結果,都不問問我就開始責怪我,我不喜歡爸爸媽媽了。”那樣的話親子關係的惡果實際上已經埋下了。

因此,爸爸媽媽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和細心。

“女孩讀到初中可以了”父母態度決定孩子視野高度,底層思維咋解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又充滿樂趣的過程,我不太願意用艱辛,如果養育孩子是艱難的事,那就毫無樂趣可言,孩子怎麼會從你的眼神裡感悟到對他的欣賞,對生命的期待呢。孩子非常敏感,就算是一件小事也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因此,相同的事情,如果可以採用不一樣的態度去解決,也會有不同的結果。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爸爸媽媽一定要有正能量的態度,千萬不要過早的否定孩子或者限定孩子的未來,那樣都不會讓孩子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