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北京老胡同

這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明明根本就沒有生活在北京,童年也只是從這個山頭跑到那個山頭,更不要說見過什麼衚衕了。但看到這些水墨中略顯沉寂、遙遠而又朦朧的衚衕,總感覺似曾相識,陌生而又熟悉的記憶。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北京巷弄。

我想這一份記憶,或是源於小學語文教科書上的插圖,或是源於春節的黑夜下那相似的大紅燈籠,也有可能是從建國開始,我們的記憶深處都藏著這同一個故鄉 。

但是一幅畫,或者一張老照片,又或者是某天不經意看到的小場景。那些勾起回憶或是感觸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共通之處呢?我想這些作品應該都是包容的,每個人都能看到過去的身影,現在的美好,以及未來的憧憬。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寫的是春節時候的場景。每次讀到之時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童年的春節,一大群人圍在火炕旁邊,叔父輩們聊天、打牌、嗑著瓜子;而小孩子呢,就一個勁的吃著糖果,兜裡也揣著幾個紅紅的小橘子,在街上蹦蹦跳跳、吵吵鬧鬧的放著鞭炮。一直等到除夕夜的最後一刻,漫天的煙火在空中散開,偌大的花炮聲也為這一個狂歡夜畫上了尾聲。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詩是這樣,畫也的確該是這樣的。一幅好的作品肯定是有感而發,然後在技巧和情緒都飽滿以後,揮筆完成。但是往往自己的思考不一定能被人所理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思想自然也就不同。

“抽象主義”“野獸派”——很多人看不懂,我也一樣。但這些作品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畫家想要變革,想要每個人都瞭解他的思想,但實際上“美”與“醜”是早就已經定下來了的。不能因為我看不懂,而掩飾了你畫作不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事實——也就是醜。

美好的東西,亦或是引起思考的東西,總有一個切入點,畫中如果沒有,那也就是所謂的技巧。同樣的一幅畫中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因為它無法包含所有人的喜好。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我記得這金黃的落葉,我記得這紅紅的燈籠,我記得大街上捂得嚴嚴實實哈著白氣的人們,我還記得夏日裡的涼茶和那盤沒下完的象棋——即使我從未去過衚衕裡。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教育,思想,文化。審美觀的形成與每個人的人生有關,但對於美的感受,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以最基本的能夠做到的包容僅僅是創造美罷了。

如同這北京胡同,宛如黑白膠片般的記憶中,還記得夕陽的光,照到這邊的梧桐樹葉上,我們想起的是時光的流逝,誰還管是不是在衚衕裡呢?

國畫——北京老胡同

國畫——北京老胡同

再回到那個巷弄

老樹還鬱鬱蔥蔥

只是那花鳥依舊人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