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俾斯麦号与大和号谁的战斗力更强?

不再犹豫9983

这种问题还用问?


你心里没点B数吗?

二战建成战列舰中,大和在战列线对战方面是无敌的,而俾斯麦则是二战新造舰最烂之一跟乔五差不多。两者战斗力差的太远,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大和打俾斯麦就像战列舰打战巡一样,俾斯麦根本就没有胜算。

大和级无论是防护还是火力都远强于俾斯麦。装甲方面大和有410mm20度倾斜主装,在20000米等效厚度约为560mm,跟560mm炮座装甲类似,是所有新造战列舰中最强的垂直防护。200mm水平装甲和270mm炮塔顶部装甲也远强于其他所有战列舰。而且大和型的主炮塔正面厚达650mm,可以说是防护过剩的,即使是自身的主炮在零距离也无法击穿(大和主炮正面有45°角)。更何况大和型还有延伸到水下的大厚度水中蛋装甲,二战最强水中蛋防护不是说着玩的。虽然没有达到400kgTNT的放雷水准但是大和在炮战时核心仓的防护算得上是完美的。有人认为大和的副炮和烟囱有防护漏洞,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大和型的副炮在主水平装甲上的升弹井开口有重装甲的围栏,可以阻止炮弹进入,而排烟口则有380mm厚的蜂窝装甲,想当然的认为炮弹可以从副炮升弹井和排烟口打进核心仓的思维完全是不经思考的表现。

利根级的弹药库和排烟口有装甲围井阻止炮弹进入,大和型的副炮升弹井跟利根级一样有装甲围栏,
大和型的设计师松本喜太郎称其为Coaming Armour,炮弹根本不可能通过副炮升弹井进入弹药库,认为大和副炮升弹井是弱点的小白可以洗洗睡了。你以为设计师傻啊!

还有人说大和型的装甲质量远不如俾斯麦,实际防护弱鸡,这根本就是想当然的胡说。根据神教翻译的一系列英国海军部官方档案至少从英国方面所作的测试来看: 在600磅厚度级别,日本VH的抗弹性能优于英国CA中的最佳样本,而德国KC n/A的抗弹性能仅与英国装甲中的平均水准大致相当。 而在520磅厚度级别,从提尔皮茨号上拆下来的德国KC n/A,表现不如英国装甲,仅仅与从罗德尼号上拆下来的老式装甲相当。

神教根据翻译过来的英国美国档案得出的结果是600磅厚度级别:日本VH>英国CA最佳样本>英国CA平均水准>=KC n/A

520磅厚度级别:英国CA>德国KC n/A

240磅厚度级别:日本MNC>英国NCA

200磅厚度级别:英国NCA最佳样本>英国NCA平均水准=德国Wh

130磅厚度级别:英国NCA最佳样本>德国Wh>英国NCA平均水准>日本CNC

大厚度下日本的VH要比英国美国的同厚度装甲要强,德国装甲比日本强完全是想当然的结果。大和的核心仓对炮弹的防护是完美的

俾斯麦的防护就很弱了,水平装甲只有80mm主装加50mm炸弹甲板,等效厚度只有120mm左右,乔五的主炮在24km外都可以击穿更不要说大和了。有人说首相的110-120mm穹甲加300mm主装防护效果超群,实际上炮弹在远距离击中穹甲和主装重叠的部分的概率非常低,只有不到30%,炮弹更可能击中垂直装甲和145mm上装和穹甲重叠的地方。而且俾斯麦级的炮塔正面只有350mm,炮座更是只有340mm,,还有180mm的倾斜天窗,炮组的防护很烂。更何况俾斯麦级的药库仓上置且穹甲后面没有防崩落装甲,即使炮弹没有完全击穿穹甲装甲飞溅的碎片也会引爆俾斯麦的弹药库,格奈森瑙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没有击穿弹药库穹甲的区区500磅炸弹点了烟花,俾斯麦号的弹药库垂直防护实际上并不是纸面上很好。
俾斯麦的弹药库连防崩落装甲都没有,药库上置即使是装甲碎片都能被点烟花。俾斯麦最后之战中弹药库没有被诱爆实际上是弹药库注水的结果

很多人吹嘘的穹甲实际上是浪费排水量的落后思路。集中防护相比穹甲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穹甲舰穹甲上方的空间实际上是完全不能布置重要设备的,穹甲设计不可避免的会拉长加宽核心区,大大增加了核心区面积实际上是削弱了防护,这就是俾斯麦防护没有实际上那么好的原因。
穹甲设计会浪费大量的空间,红圈上的面积实际上无法布置重要的设备,要布置足够的动力只能加宽拉长核心区
,等于削薄了核心区的装甲防护

而火力方面,俾斯麦新15英寸的炮口初速因为技术问题被大削一刀,原本780m/s的初速被硬砍成720m/s,本身高速轻弹远距离存速就不好还被整成中速轻弹,穿深完全是弱鸡。

这是俾斯麦skc34穿深 0yd (0m)29.25' (743mm)---2,690fps (820mps)0

5,470yd (5,000m)25.49' (647mm)0.54' (14mm)2,385fps (727mps)2.4

10,936yd (10,000m)21.80' (554mm)1.44' (37mm)2,103fps (641mps)5.8

16,404yd (15,000m)18.41' (468mm)2.38' (60mm)1,864fps (568mps)10.4

21,872yd (20,000m)15.38' (391mm)3.38' (86mm)1,677fps (511mps)16.4

27,340yd (25,000m)12.83' (326mm)4.53' (115mm)1,552fps (473mps)23.8

32,808yd (30,000m)10.89' (276mm)5.88' (149mm)1,499fps (457mps)31.9

38,276yd (35,000m)9.43' (240mm)7.59' (193mm)1,516fps (462mps)40.3

可见俾斯麦主炮在35000m的极限射程上也无法击穿大和的水平装甲,想要击穿大和560mm的炮座装甲也必须接近到10000米,而且如果大和摆角度的话大和对俾斯麦的免疫区就会更加惊人。况且大和的弹药库是下置的,俾斯麦想要击中大和的弹药库基本上要靠水中蛋,而大和型的水中蛋防护是二战所有战列舰第一的(比未建成的蒙大拿要强),实际上比击穿主装要更难。

而大和型的穿深就非常优秀了,二战最强战列舰主炮名副其实。
这是大和级的经验式穿深,实际上经验式计算穿深并不准确,大和型的主炮穿深被严重低估了,日本人用VH装甲实测大和型的主炮20000米垂直穿深566mm,30000米水平穿深200mm(大和型性能要求20000m–30000m抵抗自身主炮攻击,大和型主炮实际穿深可以按照大和自身的防护水平计算),俾斯麦的水平装甲和上装和水平装甲重合的地方在22000km处就能被击穿,正常情况下俾斯麦对大和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免疫区。


而且大和型的主炮还有水中弹的加成。日本的水中弹优化炮弹可以在25°入水角度下潜25倍弹径,此时存速还有一半,可以击穿接近100mm的装甲,即使是大和型自身的动力舱都挡不住,只有被整体垫高的弹药库可以防护自身的水中弹。可以说大和91型炮弹可以在水下10m轻易击穿俾斯麦的40mm防雷装甲,按照这种思路俾斯麦对大和根本就没有免疫区。
大和型的91型炮弹入水后被冒头部和风帽脱落露出平头弹体,而且91型炮弹还有船尾,可以减少水下的阻力。



平头弹水下弹道平稳,不像普通炮弹入水后容易翻滚,大和型的91炮弹入水后会深入水下击中敌舰的水下部分。而且平头弹头会产生空泡,水下阻力相比普通炮弹甚至更小,入水后速度减小的速度比正常计算的还要低。

很多人认为水中弹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上战舰的炮弹投影面积上水下部分的面积比主装面积还要大,水中弹出现的概率甚至可以达到30%-40%,华盛顿攻击雾岛号命中的19发炮弹就有5发水中弹,威尔士亲王和俾斯麦就互相命中了一发水中弹,导致俾斯麦一个轮机舱进水,胡德第一次齐射水中弹击中弹药库秒杀布列塔尼就是水中弹威力的体现。


美国的
博伊西号巡洋舰就被日本巡洋舰的水中弹命中弹药库,如果不是迅速进水淹没了弹药库必定是殉爆的结果

有些人脑补大和的炮击精度很不足,实际上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大和型在萨马岛海战有32000m外第三次齐射就跨射白平原并靠水中弹击伤它的记录。大和型装备了所有二战战列舰中基线最长的15m光学测距仪,远强于俾斯麦的光学测距仪,而且大和也有雷达测向射击的能力。加上所有战列舰中最好的稳定性和重型炮弹受风偏影响小和日本水兵的高训练程度,大和型的炮击命中率不会比俾斯麦差。




大和在32000米处的齐射白平原的水柱,散步可以说是非常小的,想要命中战列舰级别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能的
白平原号被大和近失弹命中造成的伤害,由于护航航母吃水浅,换成俾斯麦这就是一发水中弹了

俾斯麦对胡德进行第一次齐射时距离只有不到22000m,而且第五次齐射才跨射胡德号,大和第三次齐射就跨射32000米外的白平原号。两者的远距离射击能力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上。俾斯麦面对在30000米外开始射击的大和型完全就是被吊打。俾斯麦级的主炮即使在极限射程处也无法击穿大和型的200mm水平装甲,两者航速只有2节的差距,大和级锅炉过载可以达到28.5节的航速,而俾斯麦也只有29.5节的航速,30.5节航速的是提尔比茨号。俾斯麦想顶着大和的主炮接近到10000m的距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依靠3节的航速差距从30000m接近到10000m需要3.7个小时(其实两者为了保持火力会有航向角,并不能这么算,这只是让你们有个概念),足够大和打200个齐射了,俾斯麦动力舱挨个一发就会减速到25节,实际上俾斯麦根本就没有可能接近到离大和10000米的距离。一艘俾斯麦面对大和根本上就是送人头的。

正常情况下战列线对轰大和可以对抗三艘俾斯麦,面对一两艘俾斯麦根本就不虚。大和摆角度发挥主炮火力并拉距离足够在两艘俾斯麦追上大和的时间里将他们都打减速,俾斯麦只有强冲到10000米这一个选择,在大和的免疫区里对射的结果肯定是俾斯麦死完大和核心区毫发无损只是非核心区有一定损伤,两艘俾斯麦级对付一艘大和都非常悬。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洗甲板没有用。河口之战中英国两艘轻巡打中斯佩伯爵号18发150mm炮弹,命中炮塔正面和垂直装甲的炮弹全部被弹开,根本就没有造成什么像样的损伤,而阿贾克斯号区区两发203mm炮弹就撕裂了斯佩伯爵的垂直装甲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洗甲板你想洗什么?厨房还是厕所?战列舰远距离的命中率导致根本就没法靠大量炮弹命中非核心区进水过多使战舰沉没,洗甲板只是无法击穿敌方核心区时不得已的选择,想靠洗甲板击沉战列舰,洗洗睡吧!

所以,俾斯麦跟大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两者的战斗力差距甚至超过战巡和战列舰的差距,从几乎所有的角度比较大和性能都远远强于俾斯麦。


超视距天波雷达

【如果比战斗力,大和完胜俾斯麦;如果比战绩,俾斯麦完胜大和】


大和与俾斯麦分别代表了日本和德国战列舰巅峰之作。但是如果比战力,日本的大和无疑是最强大的,460mm主炮外加全装甲防护,这绝对是二战时的巅峰之做,但是大和却有个不雅的称号:“大和旅馆”,日本一直将大和和武藏这两条最先进的战列舰当成最后决战的筹码,希望最后决战能一鸣惊人,扭转太平洋战局,给美国人一个惊喜。结果错过了最佳交战时机,最后美国航母越来越多,飞机越来越多,而大和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却没有抓住中途岛海战后美国航母空虚期这个大好时机,反而在这个时期躲藏起来毫无作为,最后被美国200多架飞机围攻炸沉了。好像有击沉两条驱逐舰的战绩。


而俾斯麦战列舰数据就比大和差远了,主炮380mm,装甲设计比较落后,但是德国的钢材质量听说很好。俾斯麦第一次执行任务就将英国海军骄傲、世界最大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击沉了,关键是他还吸引了英国四十多条军舰围攻他,被发现后激战了整整两天半,最后打得俾斯麦所有的主炮都被炸没了,实在没办法了,选择了悲壮的死法:自沉。


让俾斯麦最出名的不是他击沉了胡德,而是他吸引了半支大英帝国海军前来围剿他,其实被围剿后也是各种逃,没有还击的机会,不过装甲虽然不厚,却非常经抗,主炮什么的都被打没了,自己都还没沉,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至于他秒杀了胡德运气成分很大,第二就是军舰上的兵素质很好,一炮穿透甲板幸运的击中副弹药仓,然后引爆主弹药仓,瞬间让胡德断成两截。

所以大和战斗力爆棚,但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俾斯麦战机也很高,因为英国出动半支海军才将他剿灭而名闻世界。


狗刨电竞

俾斯麦号与大和号相比,不论从战舰本身、还是从实战分析,前者的战斗力都是远远逊色于后者的。

不用翻查两者的详细资料,只要堆砌出主炮和装甲带的数据,结论就一目了然。

俾斯麦号战列舰,装备四座双联装炮塔,八门SK-C/34型380毫米主炮,该炮的技术参数不再赘述,只需要知道,即使在二战爆发前夕,由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存在,俾斯麦的主炮口径在各国现役战列舰、战列巡洋舰里还属于上游,只比著名的“七巨头”——美、英、日保留的七艘406毫米以上口径战列舰要小。

但是到大战后期,各海军强国的巨炮重舰纷纷登场,俾斯麦仅仅八门380毫米的口径就显得有些孱弱,更不用说该炮的36.5公里射程、远界穿甲能力仅170毫米的威力,在各国的380-381毫米主炮里几乎垫底。

而大和号战列舰呢,装备三座三联装炮塔,九门九四式460毫米主炮,该炮的威力,客观上讲算是战列舰主炮里的No.1,虽然受限于日本的钢材冶炼和加工技术,实测威力比美军战列舰的MK7型406毫米主炮也强不了多少,但理论上的确可以在交战距离上击穿二战所有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只有大和级自己的主装甲带能抵御九四式舰炮的轰击。

由此可见,在战列舰赖以杀敌的火力上,俾斯麦和大和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两者的差距很大。

那么两者的装甲又如何呢?

首先看一看俾斯麦,满载排水量刚五万吨的身板,简而言之,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地方的装甲厚度超过350毫米,这意味着什么呢,在九四式舰炮面前,俾斯麦只要被命中、基本上就意味着击穿,结局可想而知。

而相比之下,满载排水量七万多吨的大和级,装甲厚度就十分变态,主装甲带410毫米起步,全舰最厚的炮塔正面竟然有650毫米,这样的装甲防护水平,可以说SK-C/34的炮击基本属于无效劳动,顶多轰掉一些乱七八糟的附属结构和上层建筑,根本就无法将大和击沉。

大和号的三联装九四式舰炮,面对俾斯麦时,可以在射程远界击穿后者的炮塔前装甲

火力和装甲,战列舰的两大要素,俾斯麦在大和面前完全就是一边倒的被碾压,这种情况下,其余的诸如火控、探测、损管乃至人员素质,还有必要加以研究吗?

所以结论很明显,大和号的战斗力更强。

只不过作为军国主义的鹰犬,大和再有多高的本事,也只有躺在海底和鱼虾为伴,这一点上,倒是和俾斯麦的结局神似!

活该。


炎黄军武

我是尼古拉,问题我来答!

作为大舰巨炮时代的两个典型代表,“俾斯麦号”与“大和号”经常被军事爱好者拿来比较,很多人都认为“大和号”是最强战列舰,对此,我不敢苟同。

1.很多人认为“大和号”排水量69100吨,主炮460mm口径,比“俾斯麦号”排水量50300吨,主炮口径380mm的数据都高,以此作为标准,认为“大和号”比“俾斯麦号”强。殊不知,“大和号”的吨位和口径恰恰并不是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当时日本冶炼钢铁的水平是低于欧洲水准的,炮弹穿甲能力不足,所以加大口径(提高炮弹重量),“大和号”的吨位中很大一部分被此消耗掉(炮塔重量、炮弹重量等)

2.虽然二者都是处女航就被击沉,但是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同。

“俾斯麦号”作为袭击舰,不仅击沉多艘商船,还击沉“胡德号”等英国军舰,牵制了英国舰队主力,虽然它被击沉,但也是在英国庞大的舰队以及空军的打击之下才沉没的,实打实的为德国军队做出了贡献的。

反观“大和号”,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它除了在后方消耗日本本来就不多的燃料之外,基本上不敢露头,最后还是被美国航空兵干掉,可以说是碌碌无为。

所以,基于这两点,我认为还是“俾斯麦号”的战斗力更强一些。


图说人物

衣阿华,大和,俾斯麦这三条军舰的战斗力和造价成反比。

俾斯麦最贵,大和最便宜(虽说有购买力方面的原因,但是造价和战斗力成反比还真是无法反驳)

俾斯麦就是个一次性的辣鸡欺负老太太,然后被老太太的家人吊起来打,结果德国自我安慰什么俾斯麦牵制了英国海军之类的。但是最强一战战列舰终究还是一战战列舰!

大和是什么是原教旨主义战列舰的巅峰,二战最强战列舰!原教旨对刚没有谁肛的过大和号!

最强的九门十八寸级舰炮,650mm的炮塔正面装甲,27节的航速,数以百计的防空炮,这是什么是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衣阿华要不是雷达好也是被大和吊起来打!至于核炮弹密集阵,鱼叉什么的大和表示还是您厉害。

不敢比真的不敢比


俾斯麦?二战火力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属于口径实在是小的不能接受了,十四寸的主炮也是没谁了。

但是乔治五世便宜啊!比一条重巡贵点还有限,炮塔带天窗,落后的全面防护,只能说够用的火力,和还不错的速度组成了欧洲倒数第二的辣鸡。

黎塞留,前卫,维内托哪个不比俾斯麦强?


俾斯麦无非就是干挺了眼瞎的可以的胡德(把欧根看成俾斯麦了然后叮叮当当的能打中就见鬼了,俾斯麦慢慢悠悠的瞄准,然后殉爆了胡德的弹药库(人品守恒.....胡德打布列斯塔尼的时候就没琢磨过打友军掉rp?)

然后罗德尼和乔治五世杀过来了,没多久,那四联装炮塔故障,就是这样乔治五世都是不怂继续跟着。

最后么俾斯麦实在是受不了了自沉了(就几公里的距离,罗德尼为了泄愤倾泻了几乎所有炮弹!就是打俾斯麦的上层建筑|不然俾斯麦早沉了!)然后第一次投入战场就挂了的战舰有什么用?

至于俾斯麦为什么被吹的这么强?不行啊,胡德被干了,要是俾斯麦很弱,怎么交代啊,所以无脑吹吧。就这么简单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佐罗周

二战中,其实俾斯麦战略价值更大,战列舰对轰,俾斯麦确实打不过大和,但问题是,俾斯麦是高速舰,而大和是低速舰,二战航母崛起,无法跟上航母的低速战列舰,基本都是二线战力了。拿日本自己来说,大和还有长门级,火力装甲都比金刚级更强,但因为速度跟不上,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出勤率和表现完全不如金刚级。


果汁kuk

我一直认为大和号在建造的时候就是有问题的,他有非常好的装甲和火力,但是军舰不是坦克,不能光靠火力装甲来衡量战斗力,那战列舰这么强为什么现在会被淘汰呢?如果让这两艘舰单挑的话可能胜负和纸面数据都没啥关系,大家可能不相信,但是我要说胜负和运气有关。卑斯麦虽然火力不如大和,但是不可否认水兵的训练水平都非常好,保不准一轮齐射大和号主炮被打掉,或者锅炉仓被打中失去动力,再运气背点弹药库被打中,都是有可能的,380毫米的舰炮一样让大和号受不了,在造火炮方面大家都知道德国火炮的技术水平,在选用材质建造和制造水平上卑斯麦是肯定强过大和号的,所以两者对抗胜负各一半。看脸吧!


平安福小李

俾斯麦号之幸,在于建成和参战是在二战初期,航母作用参差难见的时候。虽然断戟沉沙,但毕竟是一群炮舰对轰的结果。

号称拥有有史以来炮舰中最大的吨位、最大的火炮口径、最远的射程、最强的防护力、最精密的观瞄系统的大和级,尽在莱特湾有机会大显神威,其它时间……和美军发动海战是小国的狂妄,遭遇航母是大和之殇,是思想保守的悲剧。


黑月42

这个我想毫无疑问是大和号,满载排水量超过5万吨而且主炮口径达到460毫米,如果是战列舰单挑的话俾斯麦号毫无胜算。大和号的主炮只要有一发集中俾斯麦号的话,那么她必死无疑因为杀伤很大甚至能直接一炮击沉,可惜大和号生不逢时遇到了海军航空兵为主的航空母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