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衛健的電視劇都有經典口頭禪,哪怕和劇情有點違和也被導演允許?

sofersong

其實跟劇情一點也不違和,我們來看看張衛健比較出名的作品,比如《小寶與康熙》《西遊記》《小魚兒與花無缺》這些都是喜劇類型的影片。喜劇影片本來就是無厘頭,沒有邏輯關係的。

口頭禪的使用並不是出現於張衛健,在劇本設計臺詞的環節,很多書籍也會介紹到口頭禪這個概念。口頭禪不僅僅是劇中的角色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有口頭禪,或者遇到有口頭禪的人,特別是老師喜歡問“對不對”,還有些人喜歡在描敘事情的時候用“然後”,這些都是不自知的行為,但是充滿個性。

在劇本里對於人物口頭禪的設計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當然,張衛健在電視劇中所用的口頭禪也可能是編劇的設計,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讓觀眾記住,從而形成戲劇化效果。可能多次嘗試成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讓自己有了口頭禪這個標籤,這樣便可以提高張衛健的辨識度。

口頭禪也是製作喜劇效果的元素之一,比如《武林外傳》就是把人物口頭禪這個點用到極致的案例,《武林外傳》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句口頭禪,並且電影版的《武林外傳》預告片就是用每個角色的口頭禪混剪而成。當然喜劇本來也需要誇張、重複等表現方式創作出喜劇元素,所以理論上而言這樣的創作方式是不違和的,並且有利於演員的個人成長和作品的戲劇化效果。


歡迎評論!歡迎留言!


鯨魚電影

不喜歡這種口頭禪的臺詞,也不喜歡張衛健的這種表演風格,因為無論是他演的《西遊記》還是《方世玉》和《張三丰》都一個樣。並不是討厭張衛健個人,就是不喜歡所有片子都是同一種表演風格而已。

張衛健是最早進入內地的港臺明星之一,所以也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的港臺明星。香港tvb在1996年拍攝《西遊記》張衛健出演孫悟空,獲得較高收視率。第二年拍攝續集時因為片酬問題被tvb封殺,張衛健索性轉入內地,迅速紅遍全國。



所以張衛健之所以能在內地火起來,還是沾了被tvb封殺的光。後片子一部接一部,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產王。當港臺明星們注意到內地巨大影視市場時,張衛健已經火的一攤糊塗,其本人也對tvb冷眼觀之了。當大家已經習慣了張衛健的這種話癆口頭禪的時候,這實際上已經成了表演藝術上的一種風格,就像周星馳哈哈大笑的配音一樣,無奈這種風格並不會太長久。

但是張衛健飾演的所有角色都有同樣毛病,說是口頭禪,但和話嘮差不多,兩個字能說清問題非要100個字來說。我想張衛健是為了追求自己表演風格吧,但萬事過猶不及。再加上說話時喜歡轉圈的小動作,實在誇張。
古裝戲說劇還可以,但記得好像有部抗戰劇《五臺山抗日傳奇》裡演一個八路軍團長,這也是張衛健大陸最後拍的一部戲了吧。因為習慣問題還是有話嘮及小動作,加上劇情雷人又是抗日神劇的風口浪尖,收視率慘淡。相信這種表演風格導演是允許的,但觀眾已經不喜歡了,後張衛健在內地市場就逐漸消失了。


影人新侃

經常看張衛健的戲其實不難發現~每部戲都會設有一兩句常唸叨的口頭禪~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些口頭禪更是風靡一時~~~

歷經時間的推移戲中設置獨特的口頭禪已然成為張衛健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少年方世玉》裡的~~我是天不怕,地不怕,最怕沒架打的方世玉~~~
最經典的韋小寶,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小寶與康熙》 還有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我是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指定取西經特派使者,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啊~帥到掉渣!!!!《機靈小不懂》裡的不懂老師~~~~~我是神神氣氣神神氣氣的不懂老師~~~~ 其實這些口頭禪的臺詞,我覺得跟張衛健個人的本身的特點有關,他的角色都帶點喜感的,既突出了張個人的特點,又可以增加整部戲的笑點,使整部劇看起來沒那麼枯燥吧~~~


我的天空144372572

好的演員是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在其中的,所以觀眾在看劇或觀影過程中,一看到角色形象就回全懂了。

好的演員演什麼都像自己,是在很好的塑造角色的同時,又毫無違和地在其中添加了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和色彩,也正是由於這種個人特色,才讓這個角色不固化,有它的獨到之處。而差的演員演什麼的都是自己,就是不管他在塑造什麼角色,都讓人跳戲,感覺演來演去都是他自己,看完劇以後甚至記不得他演的角色到底是誰。

私以為張衛健屬於前者,不管是孫悟空,韋小寶,張三丰,方世玉,小魚兒,不懂,都帶著濃濃的張衛健風格,口頭禪和動作就是他的個人特色,但以上角色不管是哪一個都能很好的把你帶入劇情中,帶入故事本身,讓你感受到每個角色俏皮之處又深深被劇情感染,這才是好的演員能做到的事。

如果你在看他的《少年張三丰》的時候會想到他下一步是《小魚兒與花無缺》的樣子,那才叫跳戲,而你知道他是張衛健,也知道他是角色本身,就夠了。

至於導演,當然願意有一個個人風格明顯且能影響觀眾的演員存在了。


吊兒郎當張同學

口頭禪不僅僅是劇中的角色需要,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有口頭禪,或者遇到有口頭禪的人,特別是老師喜歡問“對不對”,還有些人喜歡在描敘事情的時候用“然後”,這些都是不自知的行為,但是充滿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