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每天上朝之前,太監們為何要在宮門前甩鞭子?

衢州土郎中

內侍太監殿前甩鞭子這是大清國的一套活計,鞭子要掄三下,要求每一鞭子不但要響而且要脆,每一鞭子的力度和火候要恰到好處,這三鞭子有個名字,叫做“淨鞭”,也可叫做“靜鞭”。

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套禮儀程序,目的是為了彰顯君主威嚴和權勢。每天朝會之前,會有專門培訓過的內侍太監來完成這套禮儀。而且不只是朝會之前用,在典禮或者祭祀開始前,也會用到。其目的是為了警告臣子:皇帝架到,爾等需臣服,需安靜,需恭敬....

有些人一定說了,我看什麼《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傳》等等清宮劇,這個場景經常出現,這是不是滿清漁獵民族特有的一種形式?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並不是滿清統治者的專利品,在唐朝中期,已經有鳴響鞭的禮儀記錄,只不過沒有形成一套規定禮儀項目。到了宋朝,鳴響鞭逐步規範化。

雖然只有三鞭子,但是也別小瞧了這玩意,如今清宮用的響鞭還有真品留存,這種鞭子又粗又長,鞭梢兒用專門的軟皮製成(有傳聞是用巨大螞蟥的皮製成),想要掄起這條鞭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太監才能完成,要保證每一鞭都能抽響,而且不能緩也不能急,稍有差池,這個太監就要受板杖之苦。因為學習鳴響鞭的太監,不但要有臂腕之力,還要熟練掌握技巧,每一鞭子代表了帝王的威嚴,若是失誤,可不是一件小事。可見掌握一門專業技術的重要性了。


大獅

這個東西不是雍正專屬,甚至也不是清朝專屬。宋元明清四代都有這種名叫“鳴鞭”的禮儀。“鳴鞭”也並不是孤立出現的,實際上,“鳴鞭”只不過是繁複的皇家禮儀中的一個小部分而已。

明朝的“鳴鞭”,在很多場合都有出現,比如說正旦(正月初一)、冬至兩天百官朝賀、皇帝登基、萬壽節(皇帝生日)、冊立皇后、冊立太子、新科進士面聖、獻俘儀式等等重大場合,都會有鳴鞭的人站在丹墀上,甩起鞭子啪啪響三聲。鳴鞭的一般是四個人,在明朝是四個錦衣衛百戶負責這個工作,齊刷刷的甩,而且必須是三下,明朝宮廷音樂的樂詞中就有:“千邦萬國敬依從。鳴鞭三下同。”(這個禮儀叫做“鳴鞭”,這種鞭子在明朝的官定名稱也是鳴鞭,不信可以去看大明會典,有“鳴鞭四條”的記載,“淨鞭”只是其俗稱)

鳴鞭的製作是比較繁複的。鞭身以黃絲製成,並塗上蠟增大響聲。鞭子的柄是木頭製成,貼金,柄的最後還裝飾一個龍頭(“柄用龍頭、木質、貼金為飾”)。

明朝的鳴鞭禮儀,被清朝基本繼承了下來,和明朝一樣,清朝的鳴鞭也是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不過清朝沒有錦衣衛,清朝負責甩鞭子的是鑾儀衛。皇帝上朝和回宮之前,鳴鞭的聲音都會出現。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這些個重大的場合,其他人都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出,只有鳴贊官的喊聲和中規中矩的宮廷奏樂,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極其響亮的甩鞭子的聲音,那該是多麼響亮又讓人印象深刻的聲音。由於這個聲音非常響亮,又非常獨特,所以他在明清的俗文學中出現很頻繁,但凡是出現了皇帝,基本上都會有鳴鞭的出現,比如水滸傳裡頭的一句:“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後來被《三寶太監西洋記》照抄了。現在的影視劇裡,偶爾也有這個鳴鞭出現。反正甄嬛傳是有的。

(甄嬛傳第一集貌似是蘇培盛甩鞭子,雍正王朝好像也有)


營三千

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刷存在感、秀皇權的方式而已,明明大家都很乖巧地在等著上朝了,在朝堂的地兒,在皇帝的皇宮,誰敢造次,你皇帝不找臣下的麻煩就是皇恩浩蕩了,但不行,皇帝還要讓人多甩幾下鞭子發出震天響的聲音,來告訴大家“我是皇帝”。

清朝在康熙八年時,正式確定了朝會樂章和相關禮儀,每次朝會都有2次鳴鞭,第一次是皇帝從中和殿出來到達太極殿(金鑾殿)時,鑾儀衛官高呼一聲“鳴鞭!”於是響三下淨鞭;再有一次是典禮完畢,鑾儀衛官高呼一聲“鳴鞭!再響三下淨鞭,然後朝會結束,皇帝起駕回宮,群臣退下。

鳴鞭體現了君主的權威,主要還是震懾群臣的作用。


雲中史記

電視劇裡,每當升堂的時候,公堂端坐的大老爺會拿起一塊方形木頭重拍桌子,高喊“升堂……”下面兩旁的衙差高喊“威……武……”。



這塊木頭叫做“醒木”,也被稱作“驚堂木”,用來威懾和彰顯官威。

類似,太監們在宮門甩鞭子,目的在於提醒、警醒正等待的大臣們,皇帝將要駕到,不要鬧了,全都安靜一點。



這叫“鳴鞭”,也就是“響淨鞭”,也是“響靜鞭”。也好比皇帝將要來某個妃嬪的寢殿時,一旁的太監會高喊“皇上駕到……”

重要角色總是最後到場,怎麼說明皇帝即將來了,鳴鞭唄,既是提醒,又是威懾,更是彰顯天子風範。



有人說,鳴鞭出現在唐朝,但沒有找到相關記載,倒是宋朝有記載,元朝也是,只不過明清時期更加規範,更加系統了。

現在也有類似的場合,比如有些領導走到門前會咳嗽,還有主持人介紹……你還能說出生活中的哪些例子?


文/非常茴香豆


非常茴香豆

淨鞭也叫靜鞭,用黃絲編織而成,鞭梢塗蠟,打在地上很響,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將駕到,重要典禮就要開始,大家要立即安靜,所以叫淨鞭或靜鞭。


我是汽車fans

其實是古人在舉行重大活動和儀式前都要放炮三聲,就比如今天的鳴炮奏樂一樣。都是在皇宮大內之中又不可能用火藥放炮,那樣就太不安全了,所以就用響鞭代替放炮,又有響動又有氣勢,好比今天的電子鞭炮一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