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德国再加上20000辆虎式坦克,他们能赢吗?

啥都懂一点儿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了解二战的,德国闪电战的巨大胜利并不是装甲部队的辉煌,古德里安之所以没有晋升元帅很大原因,就是希特勒明白真正击败敌人的是空军的轰炸机,阻挡敌人反击的是步兵的热血和反坦克部队的穿甲弹,装甲部队只是德军推进、占领的足迹罢了。更何况闪电战时期德国的坦克并不占优势,四号、三号坦克面对苏联的T-34和KV-1甚至是法国的坦克都不占优势,但是德军在空军斯图卡轰炸机的配合下还是战无不胜,而到了虎式、豹式坦克出现后德军反而弱不惊风了,这说明德军的胜利重在战术,和坦克并没有太大关系。

如此说来德军就算多出来20000辆坦克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优秀的坦克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只要在希特勒影响下做出的错误决策得不到制止,再多虎式坦克都没有意义;再者说20000虎式坦克也不算多,盟军的T-34产量每月2000辆这还不算KV系列重型坦克、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总产量超过5万辆、英国的克伦威尔、十字军等就更多了,这2000万辆虎式坦克一样是被群殴的命运,想想虎式坦克王牌“魏特曼”的死亡之战吧,再强的虎式坦克在群殴之战中也会被打的稀烂。

其实,德军之所以节节败退和丢失空中优势有很大关系,苏德战争开始之后德国的呼啸斯图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了,苏联空军虽然装备低劣但是数量远比任何坦克部队庞大,用不完的战斗机部队成功夺取了制空权(在库班空战之后基本被苏联人拿下了制空权),德国装甲部队得不到空军的支援才一次次惨败。

在盟军登陆西欧之前隆美尔元帅和古德里安大将、龙德施泰德元帅产生防御手段的分歧,前者主张将装甲部队部署到前线,而后两者主张将装甲部队当做机动部队使用,这种意见的反差就是对制空权看法不同引起的。隆美尔认为盟军利用绝对优势的空军清理德军装甲部队,部署在后方的装甲集群在行军途中要遭受重大损失因而毫无意义;而古德里安和龙德施泰德显然忘记了这个因素。可见制造20000辆坦克不如多生产20000架战机,牢牢抓住制空权才是王道。


利刃军事

肯定是不行的。坦克本身属于陆军一种部队而已。坦克配合步兵与飞机支援才有最好的效果。虎式坦克是个庞然大物,行动不方便,这样敌军步兵有千方百计追上你然后选择方式干掉你。所以坦克的使用需要有步兵掩护,那么德军在二战后期有经验的士兵不多,敌军一般会想尽办法把步兵和坦克分开,是双方无法互相配合。那么有经验的老兵会知道应对方法。新兵面对这些就只能傻眼了。所以有配合坦克作战的士兵就更少了,虎式坦克得不到步兵的掩护,战损会大幅上涨。


有了步兵支援还不够,何况二战后期德军没有那种有与坦克配合经验的老兵。最重要的还是制空权。德军虽然空军庞大,但是德军的空军普遍素质不像陆军那么突出。加之两线作战,德军有制空权的时间并不长。你可以想想,天上一群敌军飞机,虎式坦克是根本逃不掉的。这种情况肯定是坦克一批一批的报废。

加入我是敌军的指挥官,我肯定利用德军没有制空权的缺点,请求空军协同,清理地面上的虎式坦克,然后步兵摸上去清理残余。虎式坦克性能强大,适合摧毁敌军坦克。那么我就偏偏不出动坦克,飞机可以把战场变成屠宰场。

不过如果德军在1941年就拥有这20000辆,我也不确定战争会怎样发展。

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写文不易,看了的朋友赞一下呗!


是我们都能吃

无疑德国会取得在东线的胜利,打败苏联后,将全力经营西线和意大利战场,英美盟军再无登陆成功之机会。


德军虎式坦克正式投入战场是在1942年的9月,此时德军正在开展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为目标的“夏季攻势”,而此时德国的虎式坦克生产量每个月仅13辆,即使是在开足马力后也才增加到25辆。也正是由于虎式极低的产量,根本无法大规模的列装装甲师,所以才组建了独立重型坦克营以集中用在关键的战场上。

而真如问题中所述德国拥有20000辆虎式坦克,那么意味着德国全部的装甲师都将配备虎式坦克,并且在损失后可以快速的得到补充。德军一个师的坦克约有200辆左右的坦克,换成200辆虎式坦克的话,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上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在实战中虎式坦克对苏军坦克的战损比是1:5.7。假使德军在1942年的前线拥有2000辆虎式坦克,那么苏军只有要有1万辆T-34等坦克才可能挡住德军的装甲狂潮!苏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拥有如此数量的坦克。


就整个战争而言,苏联坦克总得生产量是13万辆,加上英美盟军援助的不到2万辆,总共是15万辆。而德军额外加的这2万辆虎式坦克就基本可以消灭苏军11万多的坦克,剩下这不到5万的坦克德军其他坦克怎么也可以轻松消灭。而苏军之所以在东线所向披靡就是因为其有着巨大的坦克数量优势,而德军优势的虎式、豹式坦克却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前线的需求。而一旦德军不仅拥有坦克的质量优势还拥有了数量优势,可以确信的是苏联一定会倒在德国的“老虎大军‘’面前。


坦克这种在东线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兵器一直在东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苏军正是由于其兵力兵器对德军达到了绝对的优势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反过来德军在兵力兵器上形成了绝对的优势,那么也肯定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小小狼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德国依然会失败,但是起码可以多撑几年,下面是我的理由:

1、虎式坦克的巨大威力,对于苏联的T34和盟军的谢馒头来说,虎式坦克就是爸爸一样的存在,一辆虎式坦克打六七辆盟军坦克没啥问题,集中起来使用更是吓死人,所以我们假设给德国的这20000辆虎式坦克约等于15万辆中型坦克,加上自己生产的那些,我们算作是22万辆吧,对比美国的8万,苏联的10万还有英国的一些,基本上打平,我们接下来往下看。

2、刚才所说的是陆军,和空军不搭边,要知道,盟军在二战后期相对于德国的最大优势就是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我想两万辆虎式坦克应该是很显眼的,不知道面对这些轰炸机,司机们怎么想。

3、弹药油料的生产和补给,要知道德国就那么点人,除却多了近十万坦克驾驶员外,还需要更多的维修人员,油料和弹药更是天文数字,在天天被炸的工厂里,不知能为前线这些坦克做出多少贡献来。

所以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给德国2万虎式坦克,充其量也就是让他多蹦跶几天,最后的结局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过程会更加的精彩,毕竟双方的人口,资源实力差距过大,不过如果这两万辆虎式坦克是在1940年降临柏林的话,我想,二战应该会被重写了吧!

不知道我的答案你是否满意,有兴趣可以关注下哈!


啥都懂一点儿

先来看看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当年古德里安装甲兵中将率领第二装甲集群拿下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只有一步之遥,拿下这个心脏苏联就要放弃北部乃至整个欧洲部分的领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沙俄时代莫斯科和彼得堡就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的工业区,可见获得俄国北部之后苏联就基本上无力再战了。但是希特勒坚持先拿下小麦和石油产地乌克兰,很多人都不知道南下的古德里安虽然歼灭了60多万红军主力,且并没有夺取乌克兰东部的工业区“顿涅次盆地”。总而言之苏联人获得了坚守欧洲部分的机会。

注意东线地图中德军完成了对莫斯科近乎完整的保卫

如果这还不足以造成失败,那么古德里安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希特勒“一步都不准后退”的命令葬送了50多万冲在最前沿的国防军精锐(其中还包括几个党军作战单位),莫斯科周围的工业区照常为红军生产装备而德军失去了闪电战的主力军以及领导者“古德里安”大将。之后在莫斯科正面中央集团军的防区上出现了著名的“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为了保卫这块充满沼泽、丘陵、原始森林的土地,防御大师莫德尔先后动用了41、46、56三个摩托化军等东线几乎所有的预备队。而没有足够援兵的南线保罗斯第六集团军最终全军覆没了。

注意地图中央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的形势变化

第六集团军的全灭使德军损失了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军队,从此德军开始大踏步的退回到本土。如果希特勒肯采纳将领的意见放弃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拉平防线,将节省的兵力用于南线作战无论是支援斯大林格勒还是补充到克莱斯勒将军率领的高加索军集团军,德军都可以取得1942年在南俄罗斯的战役胜利,届时就不会出现油荒甚至可以消灭苏联人的战斗意志获得最终胜利。就算是希特勒一意孤行的要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和苏联人决一死战,如果他不乱干预南方集团军作战也不会出现斯大林格勒的惨剧。

进入1943年南方集团军溃不成军,注意此时中央集团军终于放弃了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

正在中央集团军鏖战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时,南方集团军也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区两个方向苦战,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斯大林格勒市起初并不是德军的进攻目标,南方集团军虽然也是兵分两路但主要是为了实现闪电战的钳形攻势,主攻方向始终都是“高加索”的油田区,可能是希特勒在军事地图上无意中看到了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在心理上产生了它的政治意义比莫斯科更大的错觉,为此不惜挪用南方集团军一半的主力到斯大林格勒方向,而事实上德军主要的将领都反对过分注重斯大林格勒,争夺高加索的石油才是最迫切的战略目标。

德军败在指挥失误而不是装备水平和规模

印尼次,1942年德军身陷勒热夫-瑟乔夫卡突出部、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三个地方苦战,除此之外还有北方集团军在列宁格勒血战,而且这支军团还包括原属于中央集团军的“霍特”装甲集群和原属于南方集团军的曼施坦因军团。尤其是后者是最不应该浪费在列宁格勒这个次要目标的,在夺取克里米亚半岛之后曼施坦因本应该跨过刻赤海峡经过库班加入进攻高加索的行列,有了这支人数十多万的集团军克莱斯勒就有更大的可能拿下高加索。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希特勒多路分兵的战略思想导致了德军二战的惨败,这不是武器多少的问题。即便是再有20000辆虎式坦克装备德军只要希特勒干预指挥的作用还在,德军就无法获胜。


兵器世界

我认为德国依然是输。

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依靠某一种武器,而是长期的战略。

2000辆虎式,数目不小,整个二战的德国生产的虎式加上各种虎式的变形甚至保时捷系列,也没有超过1500辆。

某种程度上这可以侧面反映虎式坦克的强大,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自库尔斯克会战,虎式坦克崭露头角以来,德国已经处于战略衰退期了,败仗不断。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虎式坦克数量不足导致的。

相反我们更可以看到,在三号四号坦克称雄的时候,德国军队大杀四方,威力无比,尽管这些坦克甜薄脆,拥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这并不影响德军铁骑前进的脚步。

直到...虎式坦克出现以后,德军再也跑不起来,迅速的转入到节节败退的防御战中。包括虎式的那些伟大战绩,也多是精兵、战术、策略、地利情况下完成的,虎式坦克的确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真的能对抗苏联洪流的程度。

多加2000辆虎式,我们可以看看德国能做什么?

首先,隆美尔嗷嗷待哺的非洲军团肯定不用再跟元首哭穷了,将有大批的精锐装甲加入。

其次,东线的作战态势或许能提升一下,能投入相当的虎式到前线,对苏军是个极大的威胁。

但是,这个质量能够引起质变吗?不能。

苏军整个二战,采取的就是战时共产主义,很早就进行了全民动员,坦克这种生产更是将集约化做到了极限,哪怕糙了点,质量不一,甚至偷工减料,但是它们并不弱,T-34系列坦克整体在那个年代是很先进的装备。苏联也有意识的将主要生产大部用于T34的生产上,后期的T34-85更是足够虎式喝一壶。

正因为虎式越来越玩不转了,德国才会继续研发虎王、鼠式等更坚甲炮利的新装备。而同期苏联并没有把什么很特别的战车推向战场。他们对自己装甲洪流的战法很有信心。并且就战争动员上,苏联能达到9成,德国却不瘟不火,动员上一直处于劣势。苏联无非多付出更多的人命,但哪怕交换比更大,德国也没有力气维持火力了。

而美国生产能力更是巨大,谢尔曼坦克虽然被称为朗森打火机,但实际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坦克车,失败的是美军的用法和作战精神。但他们有空军,不要钱一样的飞机轰炸和制空权争夺,还有太平洋巨大的百艘航母,德国只是投降的早而已,在工业机器完全开动的情况下,他们对美帝没有一丝机会。

美苏两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暴兵流战术,早已看准了德国的命脉,怎么会输?你就是加到一万辆虎式,那也得看德国有多少人能开,有多少技师能进行维修,有多少油料能供使用,有多少弹药能塞进坦克。

包括英法军队一起,整个盟军在非洲采取的就是硬耗战略,他们明白隆美尔虽猛,但归根结底人数稀少,一场战斗下来,貌似赢得干净利落,实则损兵折将,几轮下来希特勒都发了毛,觉得隆美尔太能耗了,一阵功夫没见就把才送去的东西耗的七七八八。

再就是虎式坦克本身的问题了,这种坦克维护性能太差,内外交叠的双负重轮过于复杂,以至于经常有坦克出现负重轮缺失现象——并不是战损,他们八成是被烦躁的坦克兵干脆拆掉扔了。

而且虎式虽然机动灵敏,战力强大,但运动作战距离太短,它只能作为一种前线战车,通过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否则单靠虎式自己爬到战场,怕是要在路上坏完。

注意,根据资料,当年的德军后勤能力根本无法负担太多的虎式,1400辆产量是长期数值,德军真正拥有虎式的最大数量是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的613辆。但是分散在东线、北非、西线等等,实际也没有多少,往往一场战役级的行动只有几十辆甚至十几辆虎式在活动。整个西线到年底只残留23辆虎式能打仗,而这已经是德军后勤的极限。

所以,你就算是给送去2000辆虎式坦克,元首也会骂一句MMP。

在德国难以为继的战争资源影响下,它们也只能添油式的分类加入战场,最后化成渣渣喂斯大林。

哪怕延缓了战争的进程,随后而来的也将是铺天盖地的飞机雨,以及苏联的IS系、美帝的潘兴重甲洪流。更别提那个终极大杀器——原子弹。

你觉得呢?讨论讨论?


王司徒老百科

我是军事妹子,二战末期德国很多虎式没油可加,成了死老虎,所以即使给德国20000辆坦克也没啥用。

如果德国拥有了20000辆虎式坦克的话,二战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首先就是如果是二战早期拥有了数量众多的重型坦克,德国并不能够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维护单位对行走装置薄弱,传动装置容易损坏的虎式坦克进行维护。也就是说这20000辆虎式坦克能够走上战场的数量会远远小于20000这个数字。

如果这些坦克出现在战争中期,德国还不一定能够获得二战的胜利,因为即使德国拥有了这些坦克,也不能保证自己绝对能打下巴库油田,因为希特勒命令进入乌克兰的军队背上进行作战,最终困死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之前,如果没有足够的石油,这些油耗量极大地油老虎只能成为地面上难以动弹的要塞单位,最终被空军挨个点名。

如果在战争后期拥有了这些重型坦克,德国的命运还是不能够被改写,因为油耗和维护的问题还困扰着德国人,而且在战争末期,除了油耗和维护的问题,坦克车组人员的短缺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样一来在战争末期原本战斗力就不够高的虎式坦克的战斗力就更加令人担忧了。

想让这20000辆坦克发挥作用,除了要给这些坦克配备足够的维护人员外,还要为坦克提供足够的燃料和弹药,甚至还要提供足够数量的武器弹药。想凭借20000坦克就赢得战争的胜利,未免想的优点太简单的,从德国所处的环境来看,即使是现代穿越者,也很难比希特勒做得更好


军事新观察

我看之前的几位答主都说再加20000辆虎式德国也赢不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德国可以赢!

1

虎式坦克是世界上当时最先进的坦克,正面有10厘米的高强度装甲,还有百步穿杨的高倍径88炮。除了苏联的斯大林坦克其余盟军坦克都无法对虎式造成直接威胁,许多盟军士兵都换上了 “虎式坦克恐惧症”只要听到虎式的履带声就会浑身颤抖。

2

虎式坦克在整个二战中只生产了1300辆,而他的主要对手t34则生产了4万辆,通常情况下交换比是1比5,可见1300辆虎式并不能打过t34。但现在再加上20000辆虎式,根据1比5的交换比,苏联需要10万辆t34才能打败德军。

3

再来说说之前许多答主说到的石油问题。

德国的主要石油来源是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油田。44年防御罗马尼亚时德军200只有多辆坦克,但依然卓有成效的防御了一段时间,只要再加300辆守住


罗马尼亚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我认为德国可以赢


小胖胖166745215

这个问题就跟增加大和级战列舰能否使日本赢得战争是一个意思。虎式坦克56吨一辆,如果按照每辆需要钢材不低于50吨,那20000辆至少需要100万吨钢材,即便是能够分配这么多钢材,没有足够的柴油也是扯淡。


尽管“馒头”家族被虎式各种花式吊打,但美军从未把坦克作为反坦克武器来使用,美军的坦克是用来支援步兵的,而美军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在考虑非对称作战的问题了。

首先,美国会考虑生产更多的B-29,比如说5000架,用来把梅赛德斯、宝马、克虏伯的车间和炼油厂夷平。

并生产5000架P-51来确保轰炸机们能来去自如。同时,再生产5000架P-47把历尽千辛万苦开到前线的虎式坦克,全部“舔”碎在地上。

如果实在不知道造什么,就援助毛子生产5000加il-2跟P-47一块舔地。其实真的没必要神话任何一种“明星”武器,根本起不到决定战争结局的作用,反而理念和资源才能最终决定胜负。无论德军有多优秀,美军只需要凭借一个优势就能抵消德军所有优势,那就是绝对的制空权!


别动我的ID

那我们需要感谢希特勒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了!

或者法国闪击柏林,法波分区占领德国!

两三百万吨钢铁扔进去造船业是没有钢铁了,狼群没有了。

再加上德国没有油,就是造出来了德国也发动不了这么多!全在仓库里扔着!

想想俄罗斯的坦克多不多全扔了,为什么养不起!

没有这么多坦克兵!!没有这么多资源!所以美国绝对很明确的表示

自己选用什么炸!

在技术不可能突飞猛进,资源卡死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基本上就是恒定的了。

所以为了多造虎你是挤了战斗机呢,还是挤了火炮的生产呢?挤了战斗机,亦或者挤了黑豹呢?

挤了火炮?依旧是这张图!德国末期可是被英美往死里炸!

挤了黑豹?难得的好修一丁点的,换回虎式知道德国后勤对交错负重轮的绝望么?



自己想这有多绝望!

所有虎系列的东西都加起来还没有t34和谢尔曼的零头多,就是你加到两万了,依旧没有这俩多,更何况你还得有大量熟练工去维修虎式!两万是什么概念真是张嘴就来,虎式坦克五十多往上走的体重,两万多辆,杂七杂八下来就得两三百万吨的钢铁!

海军不造了!空军不要了没钢了!彻底锁死德国资源获取,德军玩个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