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古壽州依山傍水,襟江帶湖,地靈人傑。八公山、淮水、古城牆等名勝古蹟是壽地永不湮滅的風景。幾千年來,州人將壽域風景名勝加以挖掘整理,把最具典型意義的八處風景篩定為壽陽八景。宋元以來,名勝之地多以四言句列稱,其景物為八景,並載入方誌而傳譽後世。八景反映了一方自然與人文的獨特風貌,是古人審美認識的結晶,是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名片。八景做為一方名勝,也是文人雅士們詩文畫卷的重要題材。

壽州山水得天地光華,享沐風雅,孕育出她特有的壯美與神奇。壽陽煙雨、硤山晴嵐、西湖晚照、東津曉月、八公仙境、三茅古洞、珍珠湧泉、紫金疊翠,這八景皆為畫境總是詩情。壽陽八景,景色各異,展現了楚山、淮水、古城的迷人丰姿。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開始,壽州風物即出現於名人筆下,作為壽州文化積澱之壽陽八景,歷代文人或寄情山水多次遊歷,或詩性博發極盡歌詠之能事。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壽縣八景:分為外八景和內八景!先了解下壽縣的外八景!

一、 壽陽煙雨

壽陽襟江帶河,青山列屏,淝水繞城。泊岸柳舞,枝頭鶯鳴。東郭之湖,三春九夏,紅荷覆水,錦鱗戲波。早春二月,平野煙起,長空線落,雨瀟瀟霧靄靄。登百雉之樓,錦冊漫覽,雅曲輕彈。俯看街衢巷陌,碧瓦滴翠,飛閣流丹。店旐舖幌,臨街參差,斜風細雨,熙來攘往。騁目淝陵,山色空濛;佳氣扶輿,萃於一脈。煙雨山水城,千載名都,萬鍾風情。“幾回憑眺難收拾,彷彿王維畫裡詩”,“楚山重疊矗淮濆,堪與王維立畫勳”。先賢在煙雨壽陽留下了他們遊歷的足跡,也留下了他們雋永詩章。現代已故詩人朱鴻震曾作《壽陽煙雨》詩:“十萬人家共起居,金城無恙古今餘。杏花巷陌春煙潤,楊柳樓臺夜雨虛。山帶雲紗青作枕,水含天韻碧成渠。地靈向是多才俊,代有明珠照五車”歌詠壽陽煙雨。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二、 西湖晚照

人們常把西湖與美景連在一起,而以“西湖”名者,又非一地、兩地。西湖晚照在壽縣城西門外,古稱尉升湖。據志書記載,壽西湖“週六十里,淮水漲則成巨浸”、“水集則淮淝合流數十里”,瀦水成湖。每當夕陽西下,信步城頭,放遠望去,遠山透紫,岸柳披紅。蒼蒼蒹葭,白鳥一行。西湖之上,漁歌互答;汀洲側畔,牧笛弄晚。極浦釣翁把杆凝神,已是境界中人;夕陽影亂,卻是野樵荷擔歸來。宿鳥西飛,銜去斜暉一縷;清風拂過,送來樓頭輕歌。暮色漸至,婀娜西湖,輝映出古城萬家燈火。清人周方升《西湖晚照》詩云:“湖畔湖明淑氣融,流光盪漾水天空。影拖岸柳連波綠,晴醉汀花逐浪紅。兩兩漁舟催晚景,聲聲牧笛送春風。行歌人向長堤出,遠岫參差淡靄中。”建國後治理淮河,築起了壽西淮堤,把一片澤國改為良田。1952年成立國營壽西湖農場。如今壽縣西門外,麥浪滾滾,稻穀飄香,已成為米糧倉。西湖晚照成了人們美好的記憶。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三、 東津曉月

東津渡在壽縣東門外4公里處,舊名“長瀨津”,為淝水入淮要津,自古繁華。舟楫南來北往,車馬東去西行;商賈雲集,萬貨鹹備,茶樓酒肆,樂奏宮商,一派繁榮景象。淝水之戰時,劉牢之夜襲洛澗,前秦大將梁成被殺,全軍潰敗,晉軍追擊至此,與秦軍形成對峙局面。舊有一橋,名曰“淝橋”,因在淝水得名。歲月滄桑,淝橋已毀,解放後在此附近建一座現代化橋樑,溝通壽縣、淮南市。拂曉漫步橋上,東岸百里煤城燈火通明;北望群山起伏,排排農舍,鬱鬱蔥蔥;回望壽縣古城燈火閃爍。曉月臨空,橋下碧水悠悠,波光粼粼,漁火點點,如置身於一幅山水畫中。夜闌人靜,石橋高臥,扁舟橫眠。東山之上,冰輪轉騰,朗朗乾坤,如沐清泉。遠村雞啼,驚起水浦飛鴻;微風徐來,抖落岸柳珠露。群山淡墨浮動,城廓烏龍一條。曉氣浸潤,野芳沁脾;水中舉棹,平疇初耕。回首長空,依稀曉月,已漸隱晨曦之中。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四、 珍珠湧泉

珍珠泉位於壽縣城北2。5公里處。據清《鳳臺縣志》和碑文記載,泉與地平,一五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則大涌,小叫則小湧,若咄之,湧彌甚,又名咄泉。《重修珍珠泉碑》則描繪:“泉散出如珠,遊人坐石上,戲拍掌作響,或以足頓地,益應聲累累然不絕如珠,俗稱珍珠,肖其行也。”原有亭閣已傾圮。清同治七年(1868年)安徽巡撫吳坤修重修珍珠泉,建亭、臺、假山、石橋和房舍20餘間。1931年軍閥混戰,珍珠泉建築再度毀於兵燹。珍珠泉是八公山的精靈。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出一片天籟。長林高柯之下,一鑑清泉,汩汩湧出如串串珍珠,日可萬斛。若聞人聲,泉湧益歡。其水淳澄,不容垢汙。遊賞者莫不稱奇。有興酣情痴者,競倚欄探首,以為泉底有萬斛珍珠,俯掬可得。吳坤修所書“珍珠泉”三字嵌於石牆內。民國三十七(1948)年,壽縣縣長高瞻在碑旁刻“珍珠盡洗貪汙氣,淮水長流正義風”楹聯。明人劉永準曾作《珍珠泉》詩:“ 衰柳殘蒲郭外田,西風晴日景堪憐。香浮雀舌廬山茗,甘湧珍珠淝岸泉。 黃歇豪華塵土外,謝玄事業水雲邊。 壽春太守劉伶侶,長嘯高峰一慘然。”暮春新霽,風物清和,夜遊珠泉,尤多佳趣。“橫鋪萬點珠光沸,倒瀉三更斗柄懸”,一池珠璣同滿天繁星比光競美。清清靈脈發,閃閃珠光浮。伴著冰弦低語,對月起舞,放浪形骸,一腔情懷任揮灑。這裡是清幽之地、名勝之區,“習靜者樂棲之,而耽情遊覽者亦往來不絕耳”。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五、 紫金疊翠

明《嘉靖壽州志》載,紫金山在“州東北十里,古傳山有黃金色,故名”。相傳系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埋金處。《雲林石譜》:“壽春府壽春縣紫金山石琢為硯,甚發墨,扣之有聲”。榮寶齋譽其“集石堅、潤澤、發墨於一體,且細膩如玉,撫之如童膚”。學者又詩讚“踏遍青山割紫雲,雅士還向皖壽春”。紫金石硯自古即為文人所珍愛。

紫金之山,重巒疊翠,遙擁崢嶸,高柯負日,長林插天。朱輪映射,群顛披紫。疊嶂千尋,百丈老藤纏巖繞岫;長溪三迭,盤峰濺石映碧流白。茂林修竹深徑樵歌,曲澗水鳴雅音徠鶴。縹緲鐘鼓,佛閣簷下老衲漫引針;雲依松頂,時聽枝頭小禽哺子聲。煙嵐觸處,亦仙亦佛。山麓淝水似練緩緩西流,遠山近水,交相輝映,身臨其境,飄飄欲仙,令人流連忘返。清人傅以敘到此作《紫金疊翠》詩一首:“層巒繞郭列雲屏,幾曲參差對晚汀。晴有雨痕留石色,日隨嵐氣變山形。一條微界飛流白,萬木都歸積靄青。延矚待尋軒豁處,閘皋重葺畫涼亭”。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六、 八公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年劉安與八公仙升紫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仙山聲名遠播。及至秦晉淝水之役,“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仙山又以名戰遠聞。南朝齊詩人謝朓曾做《和王著作融登八公山》“二別阻漢坻,雙崤望河澳。茲嶺復巑岏,分區奠淮服。東限琅琊臺,西距孟諸陸。阡眠起雜樹,檀欒蔭修竹。日隱澗疑空,雲聚岫如復。出沒眺樓雉,遠近送春目。戎州昔亂華,素景淪伊谷。阽危賴宗袞,微管寄明牧。長蛇固能翦,奔鯨自此曝。道峻芳塵流,業遙年運倐。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浩蕩別親知,連翩戒徵軸。再遠館娃宮,兩去河陽穀。風煙四時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場庶能築。”八公仙山,南參差而望越,北邐迤而懷燕。層巖回互,雲聚翠岫,藏霧含陽,萬千氣象。南崖松聲總是清心耳,北壁瀑落可以滌塵俗。巖壑閒遠,水木清華。取東谷甘泉,煮西麓香茗,拂花弄琴,物我兩忘。放浪其間,如臨太虛妙境。明代州人劉之治做《八公山》詩:“五陵年少賦淹留,秀嶺空濛蠟屐遊。石帶清霜群壑冷,林飛紅葉萬山秋。昏鍾飄渺僧歸寺,殘照蒼茫客倚樓。戲上高臺多寂寞,樵人指點說峰頭”。清代詩人潘思牧也有詩讚八公山景:“翠崖重疊白雲中,樓閣參差竹木叢。隨處停車依石徑,晚來樹樹落霞紅”。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七、茅仙古洞

在壽縣城西北5公里處有三茅古洞。《名勝志》記載,“硤石山有茅仙洞,相傳茅君寓此”。有真假兩洞,真洞系天然形成,愈行愈窄,深不可測;假洞為人工所造,僅起陪襯作用。據傳,西漢年間,居士茅衷、茅盈、茅固三兄弟,無意仕途,遍遊山水,以訪仙道。衷先至此開創基業,盈、固倆兄弟隨後尋蹤而來。於洞側築庵建亭,起名茅仙洞。高聳的三峰山臨淮矗峙,近水的一邊,陡壁千尋,幾株老樹從巖縫裡挺出,躬身探向水面的上空,彰顯著她的蒼古與力量。歲月流逝,茅仙洞幾經興廢。1935年道家蘇理純、蘇宗善到此化錢修廟,改名“清天觀”,壽州書家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字匾額。依山而建的道家“三清觀”和三峰山上的茅仙古洞,象是置於世外的清虛地,閃透著靈光,飄彌著仙氣。古人有詩紀其勝:穿石梯松踏眾芳,翹高偎險入仙堂,靈巖有瀑晴疑雨,古洞無風暑亦涼。進入洞中,仙風道氣撲面而來,頓感神爽氣清。三清觀內,亭臺參差,“晚霞添楓色,歌清雜罄聲”,超塵的三茅仙君,享受著人間的永續香火。步入拱門,一條曲徑延至天井小院,庭中百年老梅虯枝橫展,儀態萬方,與懸崖上的古藤怪柏呼應成趣,儼然一幅水墨丹青。清光緒帝老師、文淵閣大學士、壽州狀元孫家鼐遊茅仙洞作《遊茅仙洞》詩一首:“茅仙古洞幾千秋,淮水滔滔仍自流。風景一時觀不盡,不知何時再重遊。”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八、 硤石晴嵐

《水經注》雲:“淮水過壽春北,右合淝水,又北逕山峽中,謂之硤石。”傳說大禹治水到此,因山阻流,遂以神斧開道,一斧劈成東西硤石,使淮水暢通而下。後人為紀念大禹,在山上建禹王廟、禹王亭。《鳳臺縣志》記載,當時“層樓傑閣聳峙千霄,大河前橫,諸峰屏列於前。右側平原秀壤,竹樹煙枝,萬家繚繞”。但多數建築或毀於兵燹或圮於年久失修,唯禹王亭尚存,亭西南懸崖有南宋鹹淳十年的摩崖碑記,崖壁依稀可辯的蝌蚪書,鐫刻著禹王治水的不朽業績;臨水而建的禹王亭,寄託著後人對大禹的無盡感念。

硤石形勝,奇詭險妙,是古代兵家的必爭地。長淮如練,穿峽而過。兩岸翠峰列屏,竹樹煙村,滿目秀色,處處野香。東西硤石“禹鑿招提甲畫屏”,淮水湍流,九曲三疊,聲析江河,勢崩雷電。“數崦林蘿攢野色,千巖樓閣貯天形”。春秋晴日,浮雲嵐氣,因風賦形,極盡變幻。山鳥林鶯,八方和鳴,皆成樂章。明人傅君錫來此覽勝,曾寫《硤石晴嵐》一詩云:“何時鑿得此名山,夾來淮水列兩邊。鳥度高峰千仞窈,人行空峽幾層灣。朝霞暫卷嵐光霽,旭日初勻樹色斕。自是畫工神點染,撥開宿霧見真顏”。日輝、雲霓、山色、水光映帶交融,幻作硤石晴嵐,成為淮上第一景緻。

壽縣人必須知道的:內八景和外八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