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舊小區到和諧社區 泰安最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到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屆時,農村貧困人口也將全面脫貧。在這個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前,不少扶貧人艱辛付出,用行動印證著脫貧攻堅的決心。即日起,大眾網泰安頻道開闢“學思踐悟十九大”扶貧專題,與“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一起,看泰安鄉村的美麗“變身”。

从老旧小区到和谐社区 泰安最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工作中的李大發。

驅車進入迎春社區,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古樸的樓房,社區整潔、亮敞的道路讓人很難將它與老舊小區聯繫起來。像所有老舊小區一樣,過去的迎春社區也存在著排水不暢、未裝監控、路燈不亮、休閒場所缺乏等問題,但近兩年裡,卻有了明顯改善。

迎春社區地處岱廟街道中心區,轄區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是泰安最老的小區,現有住宅樓88棟,9326人。2017年5月,泰安市地稅局績效管理辦公室科員李大發被市委組織部選派到迎春社區擔任“第一書記”。

立足社區實際 轉換自身角色

任職以來,李大發與社區廣大幹部群眾一道,立足迎春社區老舊小區實際,因地制宜求突破、巧借外力謀發展,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將社區幫扶工作紮實推進。

从老旧小区到和谐社区 泰安最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李大發(右)在社區發放調查問卷。

从老旧小区到和谐社区 泰安最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夏季創城期間李大發和工作人員搬運垃圾。

“頭兩年我們這個社區是典型的髒亂差,這幾年經過創城的建設,尤其是李書記來到以後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社區公園散步的劉大媽笑著說。

李大發建立了派出單位與幫扶社區日常溝通協調機制,原單位泰安市地稅局多次帶隊調研社區工作,與社區攜手開展“泰安地稅爭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鋒”的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李大發與社區工作人員在勞動中溝通,在溝通中謀劃社區長遠發展,使黨組織活動更好融入中心工作、融入群眾切實利益。

从老旧小区到和谐社区 泰安最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泰安市地稅局黨委書記、局長郝玲帶隊慰問困難群眾。

發揮帶頭作用 創新黨建載體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為發揮支部領頭羊的作用,李大發和兩委成員結合調研發現的問題,不斷創新黨建活動載體,健全和完善科學的管理機制,組織引領群眾聽黨話、跟黨走。

李大發將社區88棟樓劃分為13個網格,由優秀黨員代表擔任網格管理員,推廣“小家政、小網格、小課堂、小協會、小廣場”五微工作法,幫助社區居民解決鄰里糾紛、管道堵塞、房頂漏水等實際問題600餘次。“我們社區沒有物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們居委會的同事們一塊動手幹,但不收居民的物業費用。”李大發笑著說道。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違章建築拆除等中心工作,他積極倡導大家“向黨員看齊”行動,髒活累活黨員先幹,難點硬仗黨員必到,對外樹立了黨支部良好形象。

腳踏實地服務 貫徹政策落實

李大發充分利用各項惠民政策,為社區特困、重大疾病18戶困難家庭申請了民政補助1.4萬元;為8名殘疾人申請生活補貼,合計補助資金1.56萬元;為2戶因病致困黨員家庭申請每戶2000元慰問救助。2017年重陽節期間,李大發協調公益組織,對社區30餘戶孤寡、獨居和困難老人慰問走訪,籌集資金3萬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8年,李大發將繼續立足迎春社區實際,按照“一箇中心、兩方協調、三種幫扶、四項重點”工作思路,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為中心工作任務,積極推進黨建文化、社區模擬拆遷工作、智慧養老、困難群體救助等重點工作有效落實,逐步改變老舊小區落後面貌,引領社區幹部群眾奔向美好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