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为什么要移植而不是直接把种子扔稻田?

汤汤哥儿

这个问题是非农业工作者比较好奇和困惑的一个问题。

在春季,在江南地区,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水稻田里,看到农民们很辛苦地在插秧,他们拿着一把把水稻的幼苗,将它们均匀地播种到了水田里。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把种子种到稻田里呢?这样可以方便很多。

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水稻是一年生禾本植物,世界上一半人口都是以水稻的果实大米为生。水稻插秧技术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传说中这是神农氏教导人们掌握的技术。

从古代起,农民们就会选择一块秧田,把经过挑选过的饱满厚实的水稻种子播洒在其中,专门培育水稻幼苗。水稻幼苗植株较小,需要的养分较少,集中育苗,施肥和杀虫,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秧苗的品质。当幼苗长到20~25天时,开始进行移植,我们可以将一棵棵优质的秧苗均匀地种植到水稻田里,植株不好的幼苗则被淘汰。优质的幼苗在稻田里生长,每一棵都能长成粗壮的水稻成苗,结出饱满的稻谷,有可以保证的亩产量。

但是如果把一把种子随意散播到稻田里,就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播种的密度不能均匀,有些太密集,有些又太分散,有些秧苗长势很好,有些秧苗的情况很差。单位面积上的水稻产量无法得到保证,生产效率会非常低下。

所以说到底,水稻的移植种植方法是出于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的考量而产生的先进种植技术。


科坛春秋精选

以前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足,廉价,水稻种植都是进行育苗人工移栽,这样一般产量比较高。

目前因农村劳力越来越少,劳动成本高,加之人工移栽效率低,目前插秧机插秧移栽和种子直接播种(即你所谓的种子直接仍稻田里)种植模式是越来越多。


因育苗数量不足或来不及育苗田块,或进行推广轻简化栽培时,大多选用直接播种种植。


相同条件下,水稻进行移栽不但利于提前播种,以错开茬口提前成熟,而且能很好节省种子。

可以根据苗情等合理密植栽插,节省秧苗,在栽插的同时,还能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分蘖,增强植株抗逆性抗病性。


加之一般移栽比较均匀,田间通风透光较好,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减少病虫害发生,明显提高产量。


而水稻进行直播,通常会因为种子撒播不匀,或田整理不平,或水肥管理不当等,影响种子发芽出苗,也有可能因播种较多,田间群体密度较大,造成后期水稻倒伏。

另外直播田因水分管理与移栽后田间管理有所区别,通常田间杂草发生为害较重,病虫害总体也比较容易发生,因此一般产量没有移栽田高。


但,为不延误农时,规避劳力不足影响,通常也不得以进行水稻直播种植。


总之,水稻有条件地区以移栽种植较好,但直播管理好,同样也可以高产。


关于这个问题就讲解到这里,若有不足或其他问题,可私信找我咨询,你的问题我解决!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分享经验,高产技术,解决实质性难题。



稻麦巴巴

我来回答你吧。


目前其实你讲的直接撒种子到稻田也就是直播越来越多了。

东北现在大部分还是移栽,为什么是移栽呢,因为东北冷呀,四五月还是零下,如果是直播的话,要到五六月份,那么有可能生育期的积温就不够了,后期可能就结不出谷子了。

东北农户用温室育秧,在室内让秧苗长到3-4叶,然后五月份直接移栽,时间刚刚好。

南方的直播的话,有个大问题就是除草问题。。移栽田除草成本是2-4块每亩,直播田20-40每亩,甚至成本更高,只是现在劳动力减少厉害,直播又兴起来了。

耕作模式的改变,其实也与除草剂技术以及一些社会因素有关的,例如人口老龄化。

据我们预计,直播也不是长远之计,因为现在很多地方除草成本太高了。

机插秧将是一个方向(机械插秧),并会发展迅速的。

回答完毕。


农业助手

据史记记载,水稻在我国夏商期间就已经被广泛栽培,而移栽技术大约起源于汉代之后。育秧移栽栽培技术不仅仅可以减少了田间的杂草,还能够增加高抗性品种的存活率。一直以来,我国都是采用此种栽培方式,还曾记得幼年时随着父母亲一起站在水田里插秧的情景,面朝水背朝天,早上六七点到晚上七八点,一棵一棵的秧苗,一粒一粒的汗珠,劳动强度非常大,就是最结实的庄稼汉,忙完了这一段也吃不消。

题主有此一问可能也是有所体验。这些年来,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次,我亲身经历了人工插秧、机械抛秧、机械插秧和直播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现在直播技术已经在苏北地区逐渐推广开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直播能够减少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强度。但是说实话,直播技术也是有风险的,现在的技术也并不成熟,并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前几年,安徽某一个地方的水稻直播,恰赶上潮湿的气候,爆发稻瘟病,基本绝收。所以说,不是说水稻不能直播,而是要选择好种子,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直播的。


奋斗在京都

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插秧与直播相比,可以控制种植密度,调节行宽等优点。通过控制水稻行宽,可以提高水稻的通风性,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水稻质量,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2.抗病虫害能力强。提高田间通风性,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能够减少水稻的倒伏数量,同时也能减少病虫灾害的发生。采用插秧的水稻不易受到病虫的侵蚀,因此其使用农药的次数就显著减少,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对生态环境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节省时间与提高水稻稳定性。插秧的水稻能够充分地吸收阳光,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储存水分的同时确保水稻的稳定性。


童桐


这是中国用的一种直播水稻的机器

谁说不能直播的,比如美国,就是大规模的撒播。但在亚洲地区很特别,因为两个原因,一是种植模式,二是地块小。

现在采用插秧,是因为可以在育秧工厂育秧,移栽到大田的时候,直接返青生长,节省很多时间,获得更多的积温。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包括口感,都和积温有关。为了获得更为合适的积温,种植更多季,也就是提高复种指数,插秧要比撒播合适。

又因为地块较小,不需要那么高的效率,撒播产量也不高,后期管理也不方便,出苗率啥的也不好判定,鸟也会吃,大部分家庭也就不选择撒播了。

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一些地区,开始尝试直播,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在大农场或者比较大的联合经营体如合作社等,是个不错的选择。


农机内参

感谢您的提问,接下来我和大家讲讲水稻移植而不是把种子扔稻田的原因,希望能对农民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随着现在农村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农民朋友开始种植,尤其是提到水稻很多人在熟悉不过了,我和大家讲讲水稻的是移植而不是把种子扔进稻田的原因。一、对于水稻不进行移栽的话,因为生长密度较大而导致水稻无法正常的茁壮成长。因为其种植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会使得根系变的发达,更加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的增长,而不是因为扔的乱七八糟,导致水稻不能均衡的生长,影响水稻的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水田占用时间,直接扔进去种子需要等发芽,而移植不需要,直接移植在稻田里就行了,基本上可以节约10天时间,要是扔种子的话,不利于保证成活率,所以会导致种子不发芽,最后水稻的产量也会随之减产,所以只有正确的水稻移植栽培,才能更好的种植水稻。

最后,希望能对农民朋友能有所帮助,大家是怎么认为水稻要移植栽培而不是扔种子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每天都会分享农村种植养殖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哦。


农事百态

我来自农村,也客串过十几年农活,略懂一二,觉得有几个原因:

1.为了赶时间。南方基本是双季稻,在早稻收割完马上要种晚稻,如果时间推迟的话晚稻收成会受影响,毕竟10月以后天气就变冷了。所以利用早稻还没有收割时,先做好育秧工作,等收割完早稻,就可以插秧了。这个农忙季节,我们那叫“双抢”,抢收抢种。

2.提高种子成活率。育秧一般先在室内发芽,等出芽后再放到专门育秧的田地,覆上薄膜,让秧苗在温暖环境里快速成长。直接把种子播撒到田里,达不到合适的温度湿度不会发芽的,如果被水泡种子又会烂,或者种子质量不行不发芽这一季就别想有收获了……稻谷种子很娇气的!

3.通过插秧间距提高稻谷产量。保持整齐间距的稻田,便于除草打药灌溉,更利于禾苗的成长,充足均匀的光照也有利于产量提高,最后也便于收割。直接把种子抛洒到田里,你能那么均匀吗?况且,几根秧苗在一起,也会抗风防倒伏!

4.早稻收割后,赶紧把耕田,把杂草等翻到泥里,再插秧,秧苗就有了比杂草多一些时间的成长。如果抛洒种子直接地里发芽,禾苗注定干不过杂草的!

……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希望你能明白了。


砖家


水稻移植就是为了推动水稻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适于机械化栽插,省工省力。抢积温。有规格密度,光合利用率高。增产增效。抗病抗倒扶。

因为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也就是说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是气温。



所以移栽是要先在育秧棚内育苗。这样可以抢回有效积温。并且能够早移栽,因此能够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争得低节位分蘖,使稻株在幼穗分化前积累较多物质,有利于壮杆,大穗,增产。一般

小苗叶龄为2.1_2.5叶,秧龄为20_25天。苗小耐低温可适当早插。中苗,叶龄为3.1_3.5叶秧龄30_35天,是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秧苗类型。

大苗叶龄为4.1_4.5叶,秧龄35_40天,适用于人工栽插。



移栽的水稻有规格,有密度。水稻的产量取决于有效的利用光合作用的程度。栽插密度既是健壮个体,是合理组成高光效的群体,扩大光合积累,减少呼吸损耗,不断提高经济产量。



撒播,即现在的条播,虽然也能够机械化田间作业,但是确有一定的利弊。

有利,就是不育苗,省工,省时,节省一定的成本,

有弊,就是产量低,不易保全苗,无法使用封闭药,草害难治。


神农35

能直接把种子扔稻田里,那就不是稻了,估计是草差不多。别以为种置水稻多轻松,不管是直播、移栽、抛秧,哪一样方法弄不好全军覆没都毫不夸张。

黄淮地区,种置水稻多是稻麦轮作,时间紧任务重。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有时隔一两天就种上了,有时在一天内都不是夸张。

先说说移栽稻:

中晚梗稻,全生育期145一一155天,一般每年5,1至5月10号育秧,小麦机械收获期比手工往后推5一一10天,也就是忙种后10号至15号小麦收割完毕,6月25号前基本插完秧,,这个随年份、地理位置略有不同。

一般年份在10月10号至15号为收获期,但这个出入很大,一般9月份艳阳高照光照足,基本如此,遇阴雨连绵加地烂进不去收割机就很难说了。

这几年由于环保,收割后稻草怎么运出田外都是很大的问题。

冬小麦全生育期一般240天,以前民谣“白露早、寒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现在已推迟到霜降到立冬,再往后由于温度、地温都比较低,种后迟迟不能出苗,会影响产量。

从全年小麦、水稻生长周期看,时间性紧迫,要想保证品质、产量,水稻移栽是最佳选择。

再说说直播稻:

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步步上升,许多地方水稻都采用直播,但这个直播绝不是把种子扔田里就完事,有人认为种粮大户技术过硬,实际上直播稻还真是个技术活,没有三两年实检经验还真不行。一般小麦收后极早用旋耕机耙一至两遍灭茬,用时施用底肥,然后播种(条播散播均可),然后浇透水排掉(具体细节不再累述)

直播稻省时省力,保缺点也不少。首先种子要多,时间更紧迫,肥料用量多,除草难度大,收获期晚。产量偏低出米少口感差些也是事实。

近年机器插秧也在推广中,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综上所述,水稻种置已呈多样化,但人工插秧的优点还很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