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混凝土路面脫皮露骨的預防措施

「乾貨」混凝土路面脫皮露骨的預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強度高、耐久性好、穩定性好、養護費用少,但是,如果施工不規範和養護不當,許多混凝土路面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現不同程度的脫皮露骨。水泥混凝土路面脫皮露骨是混凝土表面細骨料散失、粗骨料暴露,面積在1m2以上。

1)水泥

混凝土生產中使用安定性不合格適,或過期、受潮結塊水泥,水泥活性差,混凝土強度下降,混凝土路面易出現脫皮露骨現象。因此,混凝土路面宜採用強度42.5MPa以上的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進場時,應有對其品種、標號、數量和出廠日期及合格證等進行檢查驗收,對水泥進行強度、凝結時間、細度和安定性等指標進行復檢。超過三個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須重新檢驗,按試驗結果決定正常使用或降級使用。水泥應按不同廠家分別儲存,嚴禁混合使用。

2)砂

路面混凝土應選擇質地堅硬、耐久、含泥量小,級配良好中砂,細度模數宜為2.5~2.8,小於0.08mm的顆粒不應超過3%。砂細度模數偏小,比表面積大,需水量增加,生產中用水量控制不當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砂細度模數大時,保水性差造成泌水,也降低表面強度。此外,砂中石灰、煤渣、貝殼、草根、土塊、雲母等雜質含量過高,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多孔的弱軟層,且削弱水泥與骨料的粘結力,混凝土強度降低。

3)粗骨料

粗骨料級配差,粒形差,針片狀多、土塊、風化巖、有機質含量過大的碎(礫)石。碎(礫)石級配不好、針片狀含量過大時,在施工中混凝土離析而降低表面強度。碎(礫)石中土塊、風化巖軟弱顆粒、有機物含量過大時,在混凝土中形成弱點,使混凝土強度降低。

4)混凝土生產

混凝土生產時,對拌合物充分攪拌,確保拌合物均勻。混凝土攪拌時間過短,易造成拌合物攪拌不均勻,粘聚力不夠,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攪拌時間過長,使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氣量增加,也會造成混凝土強度降低。混凝土生產時,對水灰比和坍落度或工作度)進行嚴格監控,未經試驗室技術人員同意不得隨意加減用水量。經常測試砂、石含水量,準確掌握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配合比的調整。

5)混凝土運輸

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保持低速旋轉,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發生離析、分層,勻質性破壞。混凝土拌合物在運輸和攤鋪時發生離析,大量砂漿聚集在混凝土表面,因砂漿的收縮大於混凝土易開裂。

6)混凝土振搗

混凝土施工振搗時,應成排依次前進,排與排之間互相搭接10~20cm,做到不漏振、不過振,插入式振搗器每一插點要“快插慢拔”,混凝土表面不再明顯下沉,不再有氣泡明顯溢出,表面泛漿為準。混凝土全面振搗後,再用振動梁進一步拖拉振實並初步整平,振動梁往返拖拉2~3遍,使表面泛漿,並趕出氣泡。

7)抹面、收光

把握抹面收光時機,做到初凝前後完成第一遍抹壓,終凝前後完成收光。抹面過早,水泥的水化剛剛開始,凝膠尚未全部形成,遊離水過多,起不到抹壓的效果。抹面過遲,水泥已經初凝硬化,會擾動硬結的面層,降低強度,且不利於消除裂縫。高溫大風天氣,空氣溼度低,蒸發快,混凝更應注意抹面時機,錯過時機,灑水抹面,易降低表層混凝土強度。陰天、空氣溼度大時,混凝土表面泌水嚴重,應注意清除表面泌水,不宜灑水泥粉抹面,表層混凝土強度不均勻,脫皮現象,雨季施工時應防止混凝土終凝前受雨淋。

8養護

混凝土表面泌水消失,抹壓、收光後用草袋、麻袋、土工布等物覆蓋路面進行保溼養護,每天灑水2~3次,具體以保持溼潤為準,也可噴灑養生劑進行養生。混凝土路面施工時要掌握好養護時間,澆水養護時間過早易導致路面大面積起皮。養護過遲,混凝土表層水分蒸發,水泥水化作用受到影響而降低強度。養護天數不宜少於14天,混凝土抗彎拉強度達到3.5Mpa以上。

9)通行管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尚未達到足夠強度(低於設計強度的25%時),不宜上人(車)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使面層遭受破損,強度不足80%時,禁止機動車輛通行。對工期緊,強度要求高的混凝土路面,摻早強劑和減水劑,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和改善混凝土的抗磨、收縮等物理、力學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