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斤的蜡石有收藏价值吗?

天天快递发哥


首先你这块蜡石收藏价值一定是有的,因为份量够大,颜色鲜艳。完全可以作为观赏石,至于价值具体是多少,就没办法回答了,好好收藏等待欣赏它的有缘人吧!(个人觉得在万元左右比较合理,不代表市场价格,因为景观石没有标准价格。)


喜欢我的关注我,希望和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谢谢🙏


道哥来自火山


当然有收藏价值,这块石头属于奇石,首先其色彩丰富,有鲜艳的红色、浓淡不同的黄色、黑如墨的黑色;其次有极其光滑的外表;还有坚硬优良的质地!再加上500多斤的个头,极具收藏价值!可以做镇宅辟邪观赏之用。

黄蜡石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已很流行,可以做奇石摆件,可以做雕刻件,可以做印石。



黄蜡石是由石英岩在地表地质作用下,如风化作为及与周围的酸碱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等,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种颗粒细小、质地坚硬、致密、颜色鲜艳的新型岩石,由于主要呈现黄色,有蜡质感,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黄蜡石,中国黄蜡石的产地较多,黄蜡石的产地很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地均产黄蜡石,另外河南及东北也发现了黄蜡石!最优质的黄蜡石有田黄石的颜色、和田玉的润度及翡翠的硬度,深受广大爱好者的欢迎,最优质的黄蜡石是产于云南的龙陵的黄龙玉,颗粒细腻温润,颜色鲜艳,已经红遍大江南北!



中国的奇石并不仅限于黄蜡石,品种数不胜数,古有四大园林石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及昆石。属于奇石类。

近几年盛行的戈壁玉、长江石等,尤其是亿元天价奇石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人们对奇石的热爱和收藏!下图为估价近亿元的《岁月》奇石
奇石离我们并不远,人人都有得到奇石的机会,居住在山区及河流附近的人或出外旅游的人一定要长心!在游玩的同时时刻注意周边的石头,不一定非捡到亿元奇石,遇到有以下特色的石头千万别错过!

一是有奇形怪状的石头,不问其他,只要形好,只要自己喜欢,就把它拿回家!
二是见到色彩艳丽的石头,也不能错过!


三是见到画面良好的石头
四是见到纹理发育的石头

时刻做个有心人,会与石头结缘的,祝您好运!


齐哥鉴宝

只能从两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你的配图不属于蜡石,是三江彩卵石。

如果你的配图是错误的,那么只能按照题目回答你

近年来,蜡石是有收藏价值的,表现在观赏价值和雕刻价值,两者最主要的是观赏价值。所谓的观赏价值就是有其独特的造形和纹饰,蜡石的纹饰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是大自然赋予的艺术作品,意蕴深厚,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蜡石最早是作为雕料普及的,其有乌鸦皮、冻蜡、荔枝冻、胶蜡等品种,雕刻出的作品色泽鲜艳,油润细腻,很讨人喜爱。无论你的蜡石属于观赏石或雕料,500多斤这么大的块头很难得,因此无论哪种都有一定的价值。

如果你的图没有配错的话,那么我就按三江彩卵石来回答你

三江彩卵石,产于广西柳州地区三江县境内融江河段及上游龙胜县境内。该石石质坚硬细密,表面润泽光滑,以黄、红、紫为主色调。你的这块个头大,色泽多样,水冲度好,是一件不错的厅堂摆件,大气华丽,富贵吉祥。三江彩卵石需要油养,最好用橄榄油,如果缺油,皮质便会变的浅白,影响欣赏。三江彩卵石的价值根据不同的形状和色泽、图案等决定。你的这块虽然个头大,但造型不奇,没有明确的主题,收藏价值有但不大。


视天下

收藏价值肯定是有的。但它的价值几何呢?这要从黄蜡石开始讲起。(这家伙又开始装逼了,想看他装逼,可以关注他哦)。

首先我们化繁为简,对黄蜡石进行分类。按石体的质地物理基本可分为粗蜡和细蜡。何为粗蜡呢?请看下图

粗蜡石质地粗糙,达不到观赏级别,更别说是收藏了。它不是我们要讲述的重点。

细蜡质地温润细腻,光泽滋润,柔和如脂,有蜡质感。细蜡再细分为胶蜡,冻蜡,蜜蜡,晶蜡。

胶蜡,如下图。

胶蜡是胶态隐晶质品,属于玉髓变种,质地坚硬,透明度却不及冻蜡。

冻腊是玉化程度最好的,光可以直接打到石心。就像水晶糕一般,晶莹剔透让人爱不释手。如下图

蜜蜡顾名思义,其表面像蜂蜜一般。半透明或不透明,颜色越正,越浓,越均匀品质就越好。

晶蜡石有角锥状晶簇,肉眼可以看见结晶颗粒,结构也没有以上蜡石那么均匀,也有人称为石英蜡。如图

细腊石从颜色上分,黄蜡石,白蜡石,红蜡石,黑蜡石,青蜡石及彩蜡石。

蜡石中大部分都是黄蜡石,其中以纯净的明黄为尊贵。因为锰成分你矿物质渗入而形成黄色。上面的所有图都是黄蜡石,所以就不上图了。

白蜡石是没有其它的矿物质渗入,形成的本色蜡石

红蜡石是因为氧化铁的矿物质渗入。色彩艳红,美丽非常。

黑蜡石是因为铁成分的矿物质渗入,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似墨。非常的滑润。俗称乌鸦皮。

青蜡石也称绿蜡石,含有大量的铜元素。也是极漂亮的。




彩蜡石是因为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色彩斑斓,也是极具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题主的是彩蜡石,只是十分的巨大,可以作为观赏石作为收藏亮点。


收藏在路上


林海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