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之戰篇

在講解之前我先要感謝一下之前一直鼓勵我,賞光閱讀前兩篇《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漢獻帝篇》與《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袁紹篇》的朋友們。之前不論是講漢獻帝還是講袁紹,對於官渡之戰都顯得有一閃而過的感覺,所以今天就專門為官渡之戰單獨開一篇來進行歷史真相的深扒。

首先我們得先搞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官渡之戰為什麼開打?是因為誰開打的?最後是誰打贏了官渡?很多人會從最初級的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官渡是因為袁紹和曹操搶地盤爭奪對中原的控制權開打的,因為袁紹進軍而打起來的,最後曹操贏了。這個回答如果我們單單的聽故事可以這麼理解,但是我之前也說了,我今天寫這篇的目的是要深扒歷史的真相,所以上述的回答只能是被文學藝術誇大並把歷史真相簡化了的回答,那麼歷史的真相又是怎麼樣的呢?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之戰篇

在講漢獻帝和袁紹的時候我都提及了,官渡之戰的開始和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還頗有淵源,因為袁紹率領的盟軍真正的要對付的其實是漢獻帝,袁紹本就是何進的下屬,而何進集團扶持的是少帝劉辯並非獻帝劉協。而且獻帝是董卓扶上來的皇帝,袁紹從一開始就不承認漢獻帝的合法身份,而且包括漢獻帝出逃洛陽曾經找袁紹求救過,但是袁紹依然是那套詞兒根本不承認漢獻帝。

而後曹操迎奉了獻帝,把獻帝接到了自己的治下,實際上曹操對於漢獻帝我認為和控制兩個字還搭不上干係,漢獻帝一路出逃出來早期願意接納獻帝的比如張濟、楊奉等真實目的都是要向漢獻帝求官職,而曹操和這些真正的控制狂相比更多的是為了一個時局的穩定考慮。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分析一下曹操與袁紹兩個人的立場問題。

先說實力強大的袁紹,通過前文《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袁紹篇》的介紹,其實袁紹並非是我們想象中的軍事小白,從一開始他反對漢獻帝都體現出了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詞兒也就是站隊問題上。開始十常侍與外戚明爭暗鬥實際上就是圍繞著皇帝繼承人問題而展開的,這個時候袁紹是何進的下屬,而且官職不低,所以自然而然的站在了反對漢獻帝的陣營中,後來董卓挾持天子西遷時候,西部的局勢基本穩定了,涼州大半是董卓的勢力,馬騰根本掀不起三尺浪,劉焉是三國第一大騎牆派而且對於董卓麾下彪悍的涼州軍顯得十分的畏怯。但是天子西遷以後,東部的局勢是徹底進入了一個亂世之中,大大小小戰役不斷,孫策去了江東開始用武力開創基業,袁紹則是在河北地區大肆的吞併其他勢力,河南這邊曹操也先後和陶謙、呂布開戰。所以說東面的格局當時是動盪的。

而曹操和袁紹在這場動盪中,袁紹毫無疑問是動盪格局的受益者,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當時的官職無非是一個渤海太守,當時河北的勢力有張揚、韓馥、喬瑁、王匡、公孫瓚。在這場動盪中袁紹不但得了四個州,在當時的地域面積來講,國家六分之一的領土都歸進了袁紹的掌控中。所以袁紹的特點是不能受管制才可以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圖的就是一個亂字,只有亂他才能從中獲益。

曹操的特點則剛好相反,曹操是很需要一個人來給他承擔風險的,早期曹操起家靠的其實是袁紹,把一塊不太平的地臨時交給了曹操去打理,但是曹操卻始終拿黃巾軍去刷小怪練級,當時為曹操承擔風險的人其實是張邈,最後是曹操的羊毛出在袁紹身上最後由張邈買單。而後沒了張邈曹操險些被呂布和陶謙夾擊,最後不得不撤退到汝南,結果又一輪拿黃巾軍練級最後復奪了兗州。實際上曹操與袁紹相反求得是一個穩,最後曹操迎奉了獻帝。曹操與袁紹兩個人從一開始的各取所需時期,袁紹確實是佔據了絕對的上風並且發展神速,而曹操依然是四處碰壁,但是當曹操迎奉獻帝以後,這個局面開始逐步被打破。

曹操一直在找那個能給自己承擔的風險的真正老大,但是這個老大如果是漢獻帝的話,皇帝在給曹操承擔風險,曹操這個時候才迅速的做大做強,之前打不過的對手這個時候曹操是內外夾攻,先用國家文件制裁,制裁不動就軍事開打。而且隨著他拿到的國家文件越來越多,曹操麾下的人才也隨之越來越多。

討伐董卓結束後東部格局還是混亂的時候,曹操身邊無非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些家將。袁紹身邊則已經有了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呂曠、呂翔、田豐、沮授、郭圖、審配、許攸、辛評、辛毗、陳琳等等能人。而到了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這邊多了張遼、徐晃、于禁、許褚、張繡這樣的大將謀士陣營更是組了當代最豪華的夢之隊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滿寵、劉曄、毛介、賈詡。反觀袁紹依然是之前那把子人,在陣容方面曹操已經悄然的把袁紹甩在了身後。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之戰篇

曹操的悄然做大袁紹也是看在眼裡的,所以曹操的強大同時代表著漢獻帝皇權的權威性也在逐步的擴展,這個時候漢獻帝身邊有了曹操以後,再下聖旨敢不聽的人可就不多了,特別是漢獻帝為了維持與袁紹的關係,也曾為了拉攏袁紹給其三公的官職,所以到了袁紹鼎盛時期,袁氏也已經達到了五世三公,這種家族榮耀在中國古代並不多見。但是這個時候袁紹的做法依然是再一次的挑戰了皇帝的權威,一開始漢獻帝封袁紹為太尉,但是袁紹以地位比曹操低為由拒絕了,最後曹操和漢獻帝合計後把大將軍的職務給了袁紹,曹操退居太尉。實際上這已經是雙方的第一次博弈試探對方底牌的開始。曹操和漢獻帝對於袁紹對待漢朝的態度其實並不太拿得準,畢竟袁紹始終都是不承認漢獻帝的合法性,而且袁紹的動向同樣關乎著整個東部乃至大半個漢朝的格局。而袁紹這個舉動可以理解為一次對於朝廷的示威舉動,同時也在有意試探曹操,注意這個時候只有曹操一個人。因為袁紹對於現在的漢獻帝由於曹操的關係還是有那麼一絲絲忌憚的。通過這一次試探,第一要看曹操對於漢獻帝的左右程度、二來也是試探曹操對於自己的態度。

不過這一次博弈之中,袁紹只是贏在了表面上,這一點也確實符合袁紹的特性,喜歡被人高高捧著。而對於曹操來說太尉和大將軍對於自己來說哪個都一樣。這一次雙方的試探中袁紹亮出了底牌,漢獻帝亮出了一半的底牌,曹操完全沒有亮底牌。一場兩方三人的博弈第一回合就這樣宣告結束。但是袁紹一心求亂和曹操一心求穩的博弈中,卻讓曹操已經明顯的處於了領先的地位。

而後袁紹緩過了這個味,覺得自己被耍了,於是對於漢獻帝的反對是一浪高過一浪,曾經還不止一次殺漢獻帝派來的使者。但是袁紹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今承認漢獻帝合法身份的諸侯才是佔據時代主導的,和當初完全不一樣了,袁紹這麼盲目自信的目的第一是因為一開始自己就是靠漢獻帝反對者的身份起家,自己麾下也是一群不承認漢獻帝的能人,第二袁紹這個時候依然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在他眼中曹操依然是當年跑來他這裡尋求庇護的那個通緝犯,同時自己是四世三公出身,曹操不過是個宦官之後。

所以雙方一直處於這樣的局面,那麼兩雄之間的戰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袁紹這個時候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今天看你曹阿瞞不順眼了就大舉進攻。袁紹這個時候首先的是採用的觀望的態勢,袁紹這個時候還是十分小心的,因為如果這個時候腦袋一熱就出兵就會免不了出現類似袁術被圍剿的局面,因為這個時候袁紹忌憚的其實是漢室的力量,而不是對曹操有任何的畏懼。

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後來漢朝內部果然出了問題,就是劉備的借兵奪徐州,劉備奪了徐州以後馬上和袁紹結盟,這下曹操的境地可謂是處於絕境的地步,但是從這兒開始袁紹就開始進入了一系列的決策失誤的模式。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解釋的清楚這是怎麼回事,有人認為冥冥之中真的有一種平衡的神秘力量存在吧!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之戰篇

但是我認為袁紹在這個時候不出兵其實同樣是有自己的用意的,那麼就是劉備這個人同樣令他忌憚,歷史不能假設,所以給了評價歷史的人無限的假設。那麼我們就來說說袁紹不出兵的理由。

第一,袁紹本身知道即便這個時候出兵,未必能十分順利的剷平曹操,而且劉備這個人表面是盟友,其實是一顆背後的定時炸彈根據後面劉備的種種舉動,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劉備會等袁紹和曹操激戰正酣之時給予袁紹沉重的一擊。

第二,袁紹也想考察一下曹操的真實實力究竟如何,因為自己和曹操之間有一道黃河,但是曹操和劉備可是接壤的,而且曹操這個時候肯定不會先來攻打自己,一定是先去平定劉備,這麼一來曹操和劉備交鋒之時真正的戰力就會顯露出來,而且曹操這一戰必定會全軍疲憊,損耗慘重。但是袁紹這個如意算盤其實最後落空,曹操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和時間就把徐州又拿了下來,也正是因為曹操如此的迅速令袁紹對其從瞧不上到真正的恐懼轉變,所以馬上袁紹不顧反對要和曹操決戰,但身為主帥,他不可能馬上表現出對於曹操恐懼情緒來。

第三,袁紹這個人喜歡亂,如果曹操打了劉備,那麼對許都虎視眈眈的張繡會不會起兵,或者自己的盟友劉表這個時候都有機會把整個格局變成一個新的亂世。但很可惜袁紹又估計錯誤了,張繡被賈詡勸說出人意料加入曹操麾下,劉表這個時候不顧盟約繼續按兵不動,一個四面夾擊曹操的計劃就這樣的泡湯了。

第四,袁紹實際上也在為將來打算,曾經他試圖立劉虞為皇帝,卻遭到劉虞的反對,如果官渡結束以後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皇位的問題,袁紹在不能弒君又找不來代替者的前提下,這個問題是一個明顯的燙手山芋。

隨著徐州的失守,袁紹或多或少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宿命了,心中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是一個失敗者,因為這種緊張的情緒才會導致一向睿智的他在接下來的部署中處處的急躁,犯下了一次又一次不可挽回的錯誤。

而曹操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繼續把自己和漢獻帝綁定在了一起,特別是曹操敢動劉備,其實不單單是瞭解袁紹的性格,而是因為他已經猜到了袁紹真正的意圖,而且曹操同時算準了劉表這個時候絕不會出兵,張繡的加盟這個時候對於曹操來說是最大的財富,從這一刻開始曹操也察覺出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朝自己傾斜。曹操與袁紹一切的一切結合起來,最後就得出了官渡之戰這場最不可思議的戰鬥最後結果。

再看三國之絕密檔案官渡之戰篇

這一講今天就到這裡,下一期我會就關羽鎮守荊州究竟是否用錯了人進行歷史真相點評,歡迎各位繼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