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徐璋《倪瓚像》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常州無錫梅里(今江蘇無錫)人。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三人並稱為“元四家”。他的畫以山水為主要題材,構圖簡約,意境悽清冷寂、蕭條淡泊……

悽清冷寂究竟是什麼感覺呢?先來看兩幅倪瓚的作品: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倪瓚 容膝齋圖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倪瓚 筠石喬柯圖

他畫中的這種蕭疏荒寒之氣,讓觀者過目不忘,很多人都試圖模仿,但是成功的並不多。這或許與他的潔癖有關。

有關倪瓚潔癖的故事,同樣讓人過目難忘。據說倪瓚每天洗頭時要換水十幾次,穿戴衣服時也得調整無數次。自己使用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每天都要有兩位專人來經管,隨時負責擦洗乾淨;客人來訪離去後,客人坐的地方必須重新刷洗,每天穿戴的衣服與帽子,都要拂拭數十次。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徐燕孫 洗桐圖

就連院裡的桐樹,也得從樹葉洗到樹皮,全部光潔如新。久而久之,樹竟然被洗死了好幾棵。

更離譜的是,有一次,倪瓚和朋友一起談論詩文,要泡好茶招待,就命僕人到七寶泉打水。水挑回來之後,倪瓚交代僕人:身前桶裡的水,可以用來煎茶;身後桶裡的水,就當洗腳水吧!

眾人聽了這件事,都不是很理解,問倪瓚為什麼?倪瓚回答:“前桶的水,一定乾淨,所以用來泡茶,後桶的水,恐怕已經被僕人的屁所汙染了,所以只好拿去洗腳!”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倪瓚 漁莊秋霽圖

能得到倪瓚留客住宿的,一定是好朋友,但好朋友,也得忍他的潔癖。一次,倪瓚留客住宿,因怕客人不潔,起夜好幾次視察,終於聽到一聲咳嗽。這可不得了,一晚沒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倪瓚便命令家童在家中各處尋找,一定要找出那位朋友把咳出的痰吐在了哪裡。

家童找了半天沒找到,便在庭院裡隨便撿了片樹葉,指著上面被露水浸染的痕跡說:“找到了,這是痰痕。”倪瓚便讓家童把樹葉剪碎,扔到好幾裡地之外。

對有肌膚之親的女朋友,倪瓚的要求那就更高了。有次,倪瓚看中了歌妓趙買兒,但又怕她不潔,於是讓她反覆洗澡。洗完以後,他總覺得趙買兒身上還有異味。洗來洗去,直到“東方既白”,只好作罷。

倪瓚的“香廁”,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用香木建了個空中樓閣,下面填土,中間鋪滿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僕人在這個時候,就必須隨時移走穢物,不然倪瓚就不高興了。即使淪落入獄,在吃飯的時候,倪瓚也要求獄卒把碗舉到與眉毛同高,不然獄卒的唾沫會噴到飯裡。獄卒大怒,竟要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對於有潔癖的他來說,這真是比要他命還難受啊。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倪瓚《水竹居圖》

將潔癖進行到底的倪瓚

倪瓚 六君子圖

造成倪瓚潔癖倒也不是沒有原因,他本來出身優渥,其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自稱“懶(嬾)瓚”,“倪迂”。

元泰定五年(1328),倪瓚的長兄倪昭奎,突然病故。之後,母邵氏和老師王仁輔也相繼去世,倪瓚悲傷不己。後來他隱居太湖,以詩畫自娛。這時期,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期。他創造了新的一河兩岸的構圖形式,以及獨有的折帶皴。他的格調,前所未有,後人極盡愛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