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 遠樹石岫圖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他題畫有時單題“瓚”或“懶瓚”。江蘇無錫人,家業殷富,一生不仕,以詩文書畫“自娛”。如後世人頻頻稱道他的一段著名的言論:“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清閟閣集·答張藻仲書》)但是,近百年來某些對藝術不懂裝懂的人卻說他主張“取消作品內容”的什麼“形式主義”藝術。這純粹是橫加的一種莫須有的罪名。

“不求形似”即“寫意”。“寫意” 是“寫實”的反面,也就是指畫家強調“逸筆草草”的“筆墨”形式絕不是單純地去描摹(寫實)外界自然景物,“寫意”是要表述畫家“胸中逸氣”的一種“抽象美”的藝術形象。倪雲林已經有意無意間把這種十分“前衛”的美術理論實踐於他的繪畫創作之中。

倪雲林的山水畫,和黃公望等其他三家一樣,都是繼承並發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開創的山水畫格法。這種由宋人開創、元人繼踵的所謂“寫意”畫風,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審美因素便是所謂“皴法”的結構形態。倪雲林畫中的“皴法”是根據他個人的審美好尚而獨創的一種方銳轉折線條所構成,他又喜用幹筆儉墨,遂顯得更為“草草”,更具有高雅之趣味。同時,倪瓚畫中所習用的畫面大都十分簡潔,常見為一河兩岸,前後三段,從未見高山大川。他的個性化的“筆墨”較之元代其他三傢俱有更多抽象美的因素。

款識:正月十四日舟過吳江第四橋大風浪中貯水一瓢而去乃賦小詩 曰是松陵第四橋……十九日雨留陶蓬戲寫遠樹石岫並錄三詩用發一笑 倪瓚

此作先後兩次拍賣均命名為“山水”,今從畫上題識。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元 倪瓚《遠樹石岫圖》高清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