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芳华不喂狗,谁的人生不焦虑

谁的芳华不喂狗,谁的人生不焦虑

谁的芳华不喂狗,谁的人生不焦虑

刚刚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前同事写的文章来评论《芳华》这部电影,他用的题目就是《谁的芳华不喂狗》,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写得真心不错。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7778.html。

我非常认同《谁的芳华不喂狗》观点,《芳华》反映出来的事情,并不是WG特有,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芳华》,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各种焦虑和不幸归结于时代,被人为控制,生活的各种不如意,生活各种不易,所以《芳华》就归结于WG的各种不幸,好像在改开之后我们幸福就来了;但是我们还没有从《芳华》中走出来,罗胖就来兜售各种焦虑,并归纳总结出来各种焦虑:我们这家小小的创业公司能不能长大?社会阶层是不是真的像有的人说的已经固化?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该让他们去哪种学校?我们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我的收入增长还能不能跟上房价的增长?

谁的芳华不喂狗,谁的人生不焦虑

归纳《芳华》和《时间的朋友》各个场景,其实就是一件事情,无论是你对过去青春年华怀念也好,控诉也好; 还是《时间的朋友》各种焦虑好,无非就是你能不能进入这个社会的Top 20%,占居社会高端资源,进入上层社会; 要知道任何时候社会都是按二八原则在运行的,无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二八原则就在你的身边。

如果《芳华》这部电影是以郝淑雯视角来看,电影的主调可能就要改成了从过去的艰苦奋斗经历而达到了自己的功成名就,就是释放80%的人进入top 20%成功带来的各种喜悦;《芳华》估计就是忆苦思甜的芳华;反之就是各种不如意的苦涩《芳华》,控诉时代的《芳华》。

按理时代已经进化到了2017年未2018年的开始,罗胖还是以各种焦虑来开启2018年, 我们发现2018年焦虑并不比《芳华》那个年代更少,好像还更多,我们焦虑房子是不是还有涨价,在公司是不是不是可以升职,小孩子是不是可以上一个好学校,进入高中能不能考一个好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是不是找一个好工作等等,我们现在的生的活是就是《芳华》那个年代的变种。

所有的这一切,均是来自于我们能不能进入社会的Top 20%焦虑,或是我们已经 进入了top 20%时候,我们会不会跌到社会的80%而产生的焦虑。

刘峰本想通过自己的各种善良来进入这个文工团的20%;而处于文工团的20%的女神林丁丁害怕刘峰把自己拉入文工团的80%,而诬告了刘峰;刻苦训练的何小萍被众人按住不想她进入这个文工团的20%; 而且通过改开以后进入社会的20%的郝淑雯,而且确保自己暂时不会跌到社会的80%,才伸出援手,帮刘峰伸张正义。

时代变迁到了现在,这个社会的20%,已经变成了孩子是不是可上重点学校,大学的北清复交了;创业是不是可以进入舞台中央了,进入社会的主流; 创业成功和阿里腾讯也一样,两个马爸爸整天焦虑会不会跟不上时代而跌入80%,跌到舞台下面; 人生各种焦虑!

谁的芳华不喂狗,谁的人生不焦虑

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时代,不是贫穷,而是自然的衰老,死亡。生物存续的逻辑是必须让一种有意识的动物具有强烈的生存愿望,而焦虑就增加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机率罢了,所以生存的法则从来就不包括幸福感,但焦虑却是永生,无论哪个时代,你也摆脱不掉进入社会top 20%的,而增加生存的机率,并为此而焦虑,只是焦虑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