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洪武瓷器胎質

明代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地位,是收藏圈朋友們常常提起的,我們常說“明清官窯”,尤其是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成化時期鬥彩瓷器,弘治時期的黃釉瓷器,嘉靖、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都是瓷器收藏的熱點。鑑定明代瓷,瓷質的特點是必看的,瓷胎也最能準確反應瓷器的新舊。那麼明代瓷器的胎質有什麼特點呢?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宣德瓷器胎質

第一明早期官窯瓷器的胎質特點。明早期官窯瓷器胎質常常會發現有泛火石紅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於胎質中含有鐵而造成的,在高溫下釋放出來,停留在露胎的表面。洪武時期由於使用墊餅來支燒,墊餅含有更高的鐵分子,尤其是第一次使用墊餅,火石紅更為嚴重,墊餅越用,火石紅越輕。這種現象在洪武時期明顯。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永樂瓷器胎質

第二明永樂時期瓷器的胎質特點。永樂時期瓷器的胎土淘洗更為仔細,胎質更為細膩潔白,火石紅現象得到有效的解決,幾乎沒有火石紅。永樂時期瓷器的胎體和宣德相比較輕,因為永樂時期瓷器胎體較薄,有所謂的脫胎製作,如永樂的甜白釉瓷器胎體薄如蛋殼,極為輕巧,俗稱卵幕,有人形容“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的美稱。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成化瓷器胎質

第三明宣德時期瓷器的胎質特點。到了宣德瓷器胎土更為細緻潔白,非常堅硬,宣德瓷器胎體和永樂比較重,相同大小的器物,永樂的輕,宣德的重,永樂底足處理更為光滑,根本看不到旋跡。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成化鬥彩瓷器

第四明成化和弘治時期瓷器的胎質特點。成化時期瓷胎輕薄,玲瓏剔透,繼承和發揚了永樂時期脫胎優點,透光性極強,並且在燈光下胎體呈肉紅色,也是鑑定成化時期瓷器的重要依據。弘治後期胎體開始漸漸變的笨重,器型也慢慢變大,胎質開始粗糙,修胎也變的不是那麼的細膩。

明代官窯瓷器的胎質有哪些特點?瓷器背後的故事!

嘉靖瓷器

第五明嘉靖、萬曆時期瓷器胎質特點。嘉靖、萬曆時期瓷器胎質已經大不如前,越是大的器件胎質越粗糙,接跡明顯,常常有斷裂、掉底、鼓凸等現象。謝謝閱讀!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