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城鎮化會推動大城市房價還是中小城市房價?

時無雙

所謂新一輪城鎮化,目的是通過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促使房價體系趨於合理,一定有利於縮小大中小城市之間房價落差。

中國28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房價體系呈尖塔形分佈。即極少數高房價城市與其他城市房價差異巨大。

為了改變這種狀態,中國正在經歷最大規模的城市化快速推進進程,城市發展的“抱團”新路徑成為潮流,多中心、群網化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初露端倪。

2017年,上海近5 年來人口淨流出,長三角人口成功實現了從核心城市向周邊的擴散,上海人口流入來源前五大省中的浙江、安徽、江西等近年來均出現了人口迴流。



從房價看,這種策略初見成效。房價體系越來具有城市群特徵,大城市的高房價逐步外溢到城市群中的其它城市。

2017胡潤全球房價排名顯示:2017年,中國房價前10城市,大都是納入城市群的二三線城市。

無錫以18.2%的房價漲幅“領跑”中國。其餘城市為,合肥、廣州、廈門、鄭州、南京、惠州、長沙,杭州、武漢。

新一輪城鎮化,就是把中小城市進一步納入集群中。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

關注“財經大白史晨昱”,換個姿勢聊財經。


史晨昱

首先說一點,目前城鎮化基本都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所以,推動的當然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而且只會往高了推。為什麼?

房價上漲,取決於兩個因素:人與錢

人變多,房價漲!

中國目前推進城鎮化,一方面會導致鄉村人口往其城鎮化中心流動,另一方面,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迴流。這兩項人口的淨流入,都為城鎮化過程中推高房價做出“貢獻”。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2.44億人,比上年末減少82萬人。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40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2462萬人,同比去年暴增。

從大城市房價上漲那裡我們就可以得出經驗,人去哪,哪裡的房價就上漲,因為這都是需求,需求多了,房價自然就會不斷上漲。

錢變多,房價漲!

我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棚改,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拆遷。現在假設,拆遷後是直接分的房子,那麼,這批人就不會掏錢去買房,也就不會增加需求,市場上的房子就是另一部分人排隊去買。可如果現在拆遷後,給的是錢,這些拆遷戶就會拿著大量資金,去買自己喜歡的房子,買房子的人一下多了,還都是多的有錢人,房價能不高嗎?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區棚改,都是給錢的。

大量熱錢流入的樓市,房價自然會漲。

所以,城鎮化,只會讓三四線的房子,漲漲漲!


天天說錢

過去5年,中國共轉移8000多萬農業人口進城,城鎮化率也從50%出頭增加到58.5%,今年國家打算繼續轉移1300萬人進城落戶,注意,是落戶。

之所以強調落戶,是因為雖然城鎮化率高達58.5%,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42.35%,意味著全國約有16%即2.24億人在城鎮生活,但卻沒有城鎮戶口,其中大多數是進入大中城市的農民工,以及所謂的白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不少二三線城市都在搶奪高校優質資源,給予大學畢業生很多優惠條件,落戶基本都是必選項,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二三線,三四線那些有活力的城市,購房需求將會持續,房價會穩定,甚至會穩步上漲,最明顯的是成都,房價最近一年漲瘋了。

上表是去年各大城市新增人口排行,成都常住人口已經1600多萬了,成為僅次於重慶,上海,北京的全國人口第四大城市。

而成都的二手房房價,過去一年漲幅在50%以上。

成都的落戶政策非常寬鬆,分學歷落戶和技術落戶,學歷落戶條件就兩個,第一必須是全日制本科學歷,第二是年齡在45歲以下。有房子就直接落,沒房子落集體戶。

所以,成都就成了全國第四大城市了,房價也漲勢喜人。

再看看那些限制人口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天津,去年人口均出現減少。

我們來看下房價走勢

紅色是北京二手房房價走勢,一年來出現下跌,趨勢明顯。去年3月二手房均價6.3萬左右,現在是5.8萬左右,跌幅8%左右。

上海情況和北京不太一樣,是新房價跌,二手房基本保持平價。

新房均價從去年4.7萬跌到如今的4.2萬。二手房從5.4漲到5.5萬,比較平穩。

所以,結論很明顯,人往哪去,房價就往哪漲。從北京上海流出的人口,也可能回鄉買房,拉動三四線。二線由於落戶政策寬鬆,那些搶人積極的城市,房價也不會太差。


趙冰峰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今年的城鎮化建議將迎來重大的政策推進,在集中推進城市戶籍制度門檻降低的同時,繼續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融資體制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新一輪城鎮化“新”重點表現在五個方面:以人為本是新重點,中小城鎮是新空間,城市更新是新內涵,城市更新是新形態,城鄉一體則是新取向。

城鎮化對我國房價的影響。

城市是現代經濟的載體,人口向城市聚焦是現代經濟的必然趨勢。房地產業作為先導性基礎產業,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受益”最大。城鎮化首先表現在人的轉變上。大量的勞動力湧向各大城市,為這些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推動了城市裡的消費、房產、金融等各行各業的繁榮發展。同時,由於住宅用地佔比偏低、城市建設用地被壟斷等種種因素,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刺激與炒作,在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導致了我國的房價節節攀升。

城鎮化只是推動我國房價上漲的一個因素。

新一輪城鎮化,就是把中小城市進一步納入集群中。房價瘋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有城鎮化的“功勞”,但它並不是房價上漲的唯一因素。由於大量人口遷入,一二線城市房價不是由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決定的,而是由經濟體整體財富、貧富分化水平、富有階層遷入、房屋供應能力等決定的。因此,一二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難以衡量支付能力。同樣,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低,但在人口增長停滯甚至遷出的情況下,面臨較長期去庫存壓力。

至於城鎮化會進一步推出哪裡的城市房價上漲,從宏觀層面來說,今年國家工作的重心是調控,一再強調房住不炒,並推出了租購併舉、房產稅等長效機制;從中觀層面來說,房地產企業因為土地成本高,土拍流拍的現象嚴重,再加上資金渠道收窄,市場信心並不足;而從微觀層面來說,目前購房者的收入和積蓄已被上一輪房價上漲掏空,需要數年來消化。

所以,目前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得到抑制,三四線城市房價要上漲缺少空間。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空間都不會很大。所以,目前年輕人可以忽視房價的漲跌,如果想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或者鄭州、武漢等二線城市謀求發展的話,都可以下載嗨住APP,通過嗨住租房這個專業平臺,輕輕鬆鬆租套合適的房子,住房問題立馬得到解決。


嗨住租房

新一輪的城鎮化會推動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呢?

  1. 大型城市城鎮化改革基本接近尾聲,人口量已經達到飽和。
    從這張圖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一線大城市城鎮化改革速度明顯下降,土地可使用居住面積明顯變小。加上人口量的飽和,是房價已經漲到了天上去了,從目前來看。新的一輪城鎮化對一線城市的房價起不了多麼大的促進。
  2. 二三線中小城市卻不同,棚改政策+城鎮化。很多老房子,破房子大量的拆遷。從而誕生了一大批有錢人,而這些拆遷戶有錢了怎麼辦?必定就是買房,需求量就上來了。供給變化,供不應求,房價就上去了。

  • 隨著改革,大城市的可改造的土地面積少,所以對材料的使用量也不會太多。材料費的漲幅也會大大降低。從而也不會使房價因材料費漲。
  • 而二三線城市的可改造的面積,和拆遷的面積多。材料供不應求,材料費也就貴了。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最後加上二三線中小城市的經濟建設加速發展,很多人都會選擇回家置業和發展。人口的迴流,也會導致房價的瘋漲。


說書的人

新一輪城鎮化,推動中小城市房價上漲的概率較大,提升大城市樓市上揚的可能性較小。2017年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價的漲跌轉換,凸顯了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管理層差異化樓市調控的目的。

最近權威統計表明,一線城市中,除了深圳之外,其它三個城市的人口出現負增長的現象。這是二十年來少見的人口變動新行情,雖然能否成為某種趨勢暫時勿能定論。但是,2017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上漲,除了補漲或者大城市炒房客的因素之外,更有“返鄉置業”、“回老家養老”的原因。其中,最為突出的元素是隨著新一輪城鎮化,將給予億萬創業者、勞動者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

2017年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諸多專家學者將此歸咎於大城市的“炒房團”,而沒有深入研究其上漲的原因。如果是少數中小城市樓市上漲,可能是人為炒作,但是,大面積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有全國樓市風口轉向的跡象。從2017年全國GDP增速來看,重慶、長沙、南昌居前,超過了東部沿海城市。

近來年,合肥、武漢、鄭州、成都、重慶等中心城市快速發展,從而對周邊中小城市產生輻射效應。高鐵以及高速公路建設,較大地提升了諸多中小城市的城市功能以及基礎設施。使得三四五線城市的教育、醫療以及各項配套設施,產生了飛躍式的進步。

從購房的性價比來分析,一二線城市與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價格,有5~8倍的差價,前者的生活成倍遠遠高於後者,幸福指數更是無法比擬。而本來中小城市的房子庫存量大,可供客戶的選擇餘地較大,所以引發了一輪中小城市房地產報復性上漲。中西部城市建設引發的拆遷,又產生了新一批住房需求。

從長遠來看,新一輪城鎮化即將惠及的中小城市,在房價下調之後還有發展空間;一些屬於補漲的中小城市,房價將出現持續回落。三四五線城市建設,同樣存在差異化的現象,城市發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後。所以購房者還需三思而行,勿能脫離自身實際需求,盲目跟風炒房!


陸燕青

毫無疑問,會推動中小城鎮房價。

首先,大城市限購政策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大量需求還會回到自己所在的三四線城市購房。所以購房人群尤其是剛需會首選自己所在的三四線城市,農村人的剛需會先鎖定房價相對較低的小縣城。如果土地供應不繼續增加的話,房價可能還會上漲。


其次,從國家規劃來看,各個城市間協同發展,均衡發展,成為了大趨勢。所以未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尤其是環都市圈的三四線城市,會得到國家規劃的產業佈局,人口也會大量流入,那麼房價長期來看,會有支撐。

最後,棚改的繼續,去庫存的結束,都會使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價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但是從國家的定調來看,保持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建立長效機制。就會讓房價保持平穩,不會再出現大起大落了。保障剛需人群和有改善需求的人群購房,會成為城市房地產的主基調。

相信未來房子問題會解決的。


歷史的豪情

首要問題是這個“新”字新在哪裡?儘管在提法上仍然叫做“城鎮化”,但從這幾年來看,新的看點在“城市集群”,除了幾個老的眾所周知的城市群外,以長沙、成都、鄭州、武漢等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的城市為核心,發展起來的城市群是很大的看點。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化的最終落腳點還在於這種大型的城市集群,買房參謀認為,城市化的根本和實質在於資源的聚集和共享。所以我們判斷,未來中國城市化的終點應該是以10個左右核心城市為圓點的城市群。

回到你的問題,如果政策沒有大的轉向,無論什麼城市,房價應該都是穩中略升的態勢,當然我們反覆強調,房地產實際上不存在一個統一性的全國市場。因此,如果是投資保值的話,重點關注目前15個新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區域,其增長空間最值得期待。反觀中小城市,由於很難形成很強的人口吸納效應,其房價的天花板較低,加上現在人為炒作的通道基本被堵死,房價難有上好表現。不過,如果是自住,我們還是堅持認為,有了條件就早點買,至少它跌不下來。


買房參謀

城鎮化並不是讓農村人口轉移到大城市,而是因地制宜。我國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以村落為主,城鎮化過程中,農村人口會逐步集中到交通較便利、供水供電設施較完善、有就業機會的區域,形成新的集鎮或小城。因此,不會對三四線城市的住房帶來很大需求,除非這些城市要向農村大範圍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