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航母上的大口径舰炮有用吗?

早慢熊1

二战航母上能称得上大口径舰炮的,大概只有 列克星敦级的双联装8英寸主炮以及赤城/加贺号上的20cm炮郭式主炮了。

列克星敦号的8英寸主炮射击训练,这些主炮只在早期演习中发挥过作用

这些早期航母之所以会安装这些8英寸级别的主炮,是因为在航母发展早期,航空母舰的作战任务想定是与轻巡洋舰一起作为舰队前卫,担负侦察/屏护等任务,由于位置突前,并且早期舰载机航程有限,所以航空母舰有和对方巡洋舰-驱逐舰编队遭遇交火的可能,于是就给航空母舰配备了巡洋舰主炮级别的对海火力。

加贺号舰艉,可以看到接近水线位置的单装20cm炮郭式主炮

然而到了二战时期,舰载机的航程和攻击能力大大提升,这些大口径舰炮就直接从鸡肋级别降级到了废重级别,尤其是列克星敦级安装在舰岛前后的主炮,异舷射击时炮口暴风很容易喷坏飞行甲板上的飞机,所以战争爆发后,列克星敦级两舰分别在1942年1月(萨拉托加号)和1942年3月(列克星敦号)拆除了8英寸主炮炮塔。而赤城/加贺号的单装20cm主炮虽然一直没什么luan用,但是在飞行甲板下的炮郭式主炮也不碍什么事,所以也就一直随它去了,直到战沉也没有拆除。

最初赤城/加贺号外中层飞行甲板前端两侧安装过20cm双联装主炮炮塔,但是30年代改装时拆除了

所以说,在二战期间,航母上的大口径舰炮,基本上属于增加死重的废物……


DDG的老船坞

图注:“赤城”号航空母舰配备有10门200毫米舰炮

航母研制初期,当时各国海战的主力还是各型战列舰,航空母舰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当时只能算是一款比较新颖的辅助作战兵器。既然是辅助兵力,那么想和战列舰一样,享受 “前呼后拥”的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好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

那时候,各国海军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大炮巨舰”主义,一艘军舰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炮的口径大小,受这种思潮影响,再加上很多航母都是直接用旧的作战舰艇改装,所以航母上的舰炮也是能装多大就装多大,先不管这些大口径舰炮能不能用上,起码威慑力要保证。像美国海军20年代建成服役的,排水量约3.9万吨的“列克星敦”级航母,就安装了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同时期日本建造的“赤诚”号航母(排水量约3.5万吨)则装有10座200毫米主炮。

图注: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的203毫米舰炮

不过,到了3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舰载机开始对水面舰艇产生较大的威胁,使得航空母舰的防空问题成为发展重点,而且大口径舰炮重量很大,移除后可以大大降低航母的排水量,这部分重量可以用来增强装甲提升防护力,或是携带更多的燃油和舰载机。所以“大炮巨舰”航母思想很快就没了市场,各国航母纷纷拆掉了大炮。

等到二战爆发时,各国航母上的火炮已经从大口径火炮换成了中、小口径的防空炮,航母上的那些大口径舰炮没等发挥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兵工科技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在二战时期,各国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上基本没有装备大口径舰炮(航空战列舰除外),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少国家早期设计的航母上曾装备15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型舰炮,用于抵御敌方轻型舰艇的攻击。

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条约》后将“赤城”、“加贺”两艘在建主力舰改建为航母时,就安装了强有力的舰炮武备,配置了10门200毫米舰炮,其中6门安装在舰体后部两侧的炮廓内,另外4门配置在中层飞行甲板前部的2座双联装炮塔内,单舷可以集中5门火炮,胜过或相当于当时轻巡洋舰的火力。在30年代两艘航母接受大改装时,仍然保留了重型舰炮,“赤城”号去除了飞行甲板上的炮塔,保留了舷侧炮廓内的6门舰炮;“加贺”号则把10门炮全部布置在舷侧炮廓内,成为二战时期舰炮火力最强的航空母舰。

1929年从空中拍摄的“赤城”号,注意中层飞行甲板上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舰炮。

1928年正在舾装的“加贺”号航空母舰,注意舰体舷侧后部炮廓内的200毫米舰炮。


与“赤城”、“加贺”号的情况相仿,美国海军在改建列克星敦级航母的时候,也在舰岛前后布置了4座双联装203毫米舰炮,可向两舷发挥全部火力,虽然数量上少于“赤城”、“加贺”号,但炮战火力却更胜一筹,问题是在向左舷开炮时,飞行甲板怕是被火炮爆风炸得一塌糊涂。法国海军在一战后将一艘诺曼底级战列舰“贝亚恩”号改装为航空母舰,同样配置了8门155毫米单装舰炮,配置在两舷炮廓内。受到日本航母的影响,德国海军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齐柏林伯爵级航母也配置了强有力的舰炮武备,在两舷前后的炮廓内安装了8座双联装150毫米舰炮,总数达16门!

“列克星敦”号航母在服役后进行203毫米主炮的试射。

1937年时的法国海军“贝亚恩”号航母,注意舷侧前部炮廓内的155毫米舰炮。

德国海军“齐柏林伯爵”号航母的完成想象图,其炮廓内配置了双联装150毫米舰炮,可能主要是为了对付商船吧,因为德国大型战舰都是破交舰。


早期航空母舰上配置重型舰炮主要是因为当时各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的战术运用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加上舰载机性能有限,还难以作为有效的打击力量,航空母舰仍被视为战列舰的辅助力量,同时其自身也被考虑遭遇水面战斗的情况,所以配置一定数量的重型舰炮,抵御轻型舰艇的攻击就成为自然的选择。不过,随着舰载机性能的不断进步,对于航母作用及其战术运用的深入研究,各国海军都意识到航母的威力在于舰载机,具有在舰炮火力之外打击对手的超视距攻击能力,很少会遭遇水面舰艇的攻击,即使遇到水面战的情况,也可以由周围的护航舰艇提供保护,而航母受到其特殊外形和结构的限制,即便是配置了重型舰炮,其作战效能也不会很高。日美两国海军在后续设计的新型航母上都取消了重型舰炮,其舰炮武备以高射炮为主,最大口径不超过127毫米。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赤城”、“加贺”、“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号都还保留着重型舰炮,但是都没有在海战中发挥什么作用,2艘列克星敦级在开战之初就拆掉了203毫米舰炮,而“赤城”和“加贺”号直到在中途岛被击沉,还带着形同摆设的重炮,毫无用处。

“列克星敦”号在舰岛前后配置了203毫米舰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拆除了。


崎峻战史

二战航母上压根就没有安装大口径舰炮的,因为很简单一个道理:你再大口径的炮弹也没有飞机飞的?等到你的舰炮能打中对方的战列舰的时候航母也基本快完蛋了。

其实早期航空母舰装备过大口径舰炮,比如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建成时装备10门203毫米舰炮,其火力快赶上一艘重型巡洋舰了。还有日本赤城号航空母舰,建成时装备6门200毫米舰炮。30年代改造时拆除。

美国早期也在航母上装备大口径舰炮,比如列克星敦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装备Mark 9型203mm口径L/55火炮8门(双联四座) 。但是1942年改造时都拆除了。

其实航母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受到舰载机航程和载弹量的限制并不具备直接摧毁敌方舰艇的能力,这时的航空母舰主要还是以侦查为主,做做边缘工作。而航母本身防护能力比较弱,所以航母通常会装备一些相对大口径的舰炮用来保护自己。随着航空器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舰载机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此时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已经远远超出了舰炮的射程。而航母运用战术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全甲板攻击理论的成熟,航母开始逐步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核心,航母时刻都有大型战舰进行外围保护,这时再部署大口径舰炮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场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美日双方相隔数百公里作战,远远超过舰炮的射程,相反由于双方舰载机水平不断提高,航母需要安装大量防空炮进行自卫。

所以上述的美日航母大口径舰炮都在改造中拆除。但是你要说有没有人非要把战列舰和航母并到一起,那么请看下面这张图,但是这个设计苏联人觉得确实很智障,所以航母的大口径舰炮确实很鸡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