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奢侈品門店紛紛關閉?

茵茵茵茵茵1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所以全球的奢侈品也就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中國人口眾多,自然是國際奢侈品的巨大消費市場,很多的國外奢侈品以遠遠高於本國的價格來到中國賺了很多錢。

一 在過去一年, 中國已經看到了62家奢侈品品牌專賣店的關閉, 這數量在全球居高首位。 這一趨勢是對前幾年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過度擴張的修正。門店的投入巨大,當銷售額遇到下跌,盈利不明顯的時候,只能調整策略。

二 現在購物的渠道不只是實體店,網購才是第一主力。像路易威登和古奇這樣的大牌公司甚至開設了自己的中國電子商務商店, 以確保他們的產品能夠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期望。然後是奢侈品本身的本質, 它的意義與年輕的消費者不同於他們的長一輩。

三 現在微商的興起,很多的國外代購變得快捷便利,現在的物流也十分給力。很多平臺都有海外購物專場。網上購物價格比實體店便宜很多,尤其是代購,因為國外的價格比國內優惠很多。

四 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達,讓很多國外人都大跌眼鏡。當國外還需要刷卡消費的時候,中國的支付寶已經解決了所有消費功能。所以時代在進步,微商購物是在中國興起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也必將席捲國外。

消費方式會導致全球奢侈品門店在中國市場的關門大潮,中國將越來越強大。


GIC珠寶鑑定師媛媛

實體零售業的低潮也蔓延到了奢侈品行業中,即使有著獨特的購物體驗,還是擋不住關店潮。但最令人意想不的是,在過去一年裡這些大牌們關掉的門店中,數量最多的卻是被視為奢侈品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中國。

(圖片來自:Luxury Daily)

投資調查公司 Bernstein 最近發佈了一份題為《門店之戰》的報告,他們跟蹤了包括 Burberry、Saint Laurent 和 Céline 在內的 36 個奢侈品牌約 7000 家門店,調查結果表明,從 2016 年 7 月到 2017 年 7 月期間,這些品牌在中國淨關閉門店數量(即關店總數與新開店數量之差)達到了 62,其中,Burberry 和 Dunhill 是在中國關店最多的品牌。

Bernstein 認為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在於奢侈品牌們在過去幾年裡在中國的盲目擴張。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高速發展給奢侈品牌造成一種錯覺,使得他們在中國的計劃變得不切實際,開店數量超出了市場的實際消費能力。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東地區,那裡也是近幾年新興的奢侈品市場之一。

而從全球的情況來看,奢侈品行業的確遇到了些問題,其線下門店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關掉的門店中,有不少位於百貨公司,而這一傳統渠道貢獻了奢侈品牌們在全球三分之一的銷售額。

不過,對於奢侈行業來說,中國市場的關店潮也並不全意味著壞消息。報告指出,事實上中國市場還有不少未被品牌們發掘的潛力。比如從購物習慣來看,中國消費者就明顯有別於西方人群,他們更喜歡前往一線城市的高端實體店購物。

此外,線上購物也是中國奢侈品買家們的一大消費行為特點。奢侈品牌們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趨勢,最近幾年不少品牌都開始進軍電商領域,以入駐天貓或京東居多。(相關:在對待電商這件事上,這些奢侈品牌還真是“口嫌體正直”啊)

總之,LV、Gucci 們既不能盲目樂觀,但也無需太悲觀。


愛範兒

投資研究和管理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 的最新報告顯示, 在全球奢侈品行業的門店關閉浪潮中, 中國從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間的奢侈品門店關閉數量最多。但關店並非是壞事,在過去幾年過度擴張後,這些奢侈品品牌正在中國尋找更好的開店策略。
這份題為 "商店大戰" 的報告, 是根據伯恩斯坦對大約7000家門店的調查結果, 指的是36個最矚目的奢侈品牌, 包括Burberry、Saint Laurent和Céline等大牌。在這段期間, Burberry和Dunhill是在中國關閉門店最多的品牌。

在過去一年, 中國已經看到了62家奢侈品品牌專賣店的關閉, 這數量在全球居高首位。 這一趨勢是對前幾年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過度擴張的修正。

富裕的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奢侈品牌過去的零售銷售提供了不切實際的預測。據伯恩斯坦所說, 這種過高導致他們在中國大舉開設零售商店, 超過了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東地區, 這是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的另一個領域。

在全球範圍內, 奢侈品品牌的門店數量也首次進入了負增長。大多數品牌或多或少關閉了百貨公司的一些門店, 這是一個傳統的渠道, 佔這些品牌全球銷售額的1/3 左右。

這輪關閉潮,登喜路和巴寶莉在中國市場的門店影響數量最多, 但不是所有的消息是壞消息。根據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的數據, 中國仍有大量尚未開發的奢侈品品牌潛力。因此, 這關閉潮更揭示了這些品牌如何加深他們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瞭解, 並調整了他們的策略以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

中國消費者已經證明了一些與全球其他國家消費者不同的購買行為, 整體而言, 中國買家喜歡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的高檔實體店裡購買奢侈品。

目前大多數品牌認識到,奢侈品品牌應該擴大在中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門店網絡而不是二線城市,因為那裡的購物中心是該國富人真正花錢買奢侈品的地方。

根據2017年上半年香港恆隆物業所擁有的中國內地商場的零售銷售和出租率的表現,包括對上海66廣場、瀋陽故宮66、濟南市公園66和無錫中心66的比較,不同城市的同一零售連鎖店的銷售差額, 說明了奢侈品品牌的店鋪選址策略。結果顯示, 只有上海66廣場的品牌的零售銷售額有所增加, 而購物中心的房租也有所上漲。位於中國二線和三線城市的恆隆擁有的其他購物中心的銷售增長都低於預期。他們的租金也大幅下降, 平均兩位數跌幅。

另外一個讓中國奢侈品消費者與眾不同的習慣是, 他們在網上購買奢侈品的興趣很大。在過去的一年裡,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接受了電子商務市場, 並在阿里巴巴和 京東這兩家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推出了旗艦門店。此外, 像路易威登和古奇這樣的大牌公司甚至開設了自己的中國電子商務商店, 以確保他們的產品能夠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期望。然後是奢侈品本身的本質, 它的意義與年輕的消費者不同於他們的長一輩。


在關閉潮環境下,奢侈品零售業在新興市場之間的激烈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以及與消費者認同的能力將是決定贏家和輸家的關鍵。


創意HUB

奢侈品門店關閉說明去消費的人少了。

1、奢侈品牌的鐵桿粉絲老了,已經對奢侈品看的不那麼重了。

2、近幾年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奢侈品牌的忠實消費者也開始緊衣縮食以度嚴冬。

3、新培養起來的年輕的奢侈品牌的粉絲越來越少,而且也沒什麼忠誠度。

就這樣下去當然就得關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