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一百單八將,為什麼只有魯智深和武松開場沒有綽號?

大漠5000

《水滸傳》裡眾好漢們的綽號,實際上相當於“江湖頭銜”。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在排座次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個綽號。

但是,魯智深和武松,的確在開場的時候,沒有綽號。武松還勉強可以說有一個“小名”:江湖人稱“武二郎”,而魯智深(當時還是魯達)大家都稱其為“魯提轄”,根本就算不得什麼“綽號”,只是尊稱而已,就像我們現在稱某人為“X科長”一樣。

在江湖行走,有個綽號,名頭響亮,益於傳播名聲,廣交朋友。

但江湖綽號也是分屬性的,有的綽號是江湖的讚譽,比如說“及時雨”宋江,是對宋江仗義疏財,濟貧扶弱的讚譽,“小旋風”柴進,是對柴進做事利索,性格豪放的讚譽,“玉麒麟”盧俊義,是對盧俊義地位和人品高貴的認可等等。

還有就是對這個人的特點進行總結的,比如說“急先鋒”索超,“霹靂火”秦明等等。

最次也是自己封個名號嚇唬人,比如說“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名號就是護身符而已。

那麼武松和魯智深兩位“英雄好漢”為什麼沒這樣的綽號呢?

其實,儘管兩位好漢都沒綽號,但是,原因卻各不相同。

武松沒有綽號,客觀上講,名頭不夠,資歷尚淺。江湖上沒什麼名氣,也沒什麼事蹟,所以在江湖上還掙不來“綽號”——江湖不知道怎麼給他起。

而武松自己一貫自視很高,不屑於給自己起一個什麼綽號來嚇唬人,他覺得“武二郎”就很好,不用再搞一個“XX牌”商標。

武松最初也就是一個縣城裡的混混,沒什麼正經事,也不是擾亂社會治安的潑皮,只是好爭強好勝,一時酒後失手傷了人,躲在柴進莊園,連柴進也沒把他當回事。

後來在景陽岡打死了老虎,武松有了第一個“標誌性”的全稱“打虎武松”,這個稱號還是他自己起的,是在張都監家鴛鴦樓牆上——殺人者,打虎武松是也!——這個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名氣真的不大,需要加上前綴才響亮。

但是,“打虎武松”這個名號儘管響亮,卻不敢再用。十幾條人命在身的武松其實是需要“隱姓埋名”才能或者,至少他這個武松,要和“打虎武松”有一個切割才行,於是他按照孫二孃的主意,落髮戴戒,做了“頭陀”,因為是行腳頭陀,於是江湖人稱“行者武松”。

而魯智深則不同,

在延安老種經略府做提轄的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之前,和江湖無關,就是一個性格開朗,嫉惡如仇的低級武官,在當地老百姓當中口碑挺好,但是,是一個不惹事的好人,於是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魯提轄”。因為魯智深最為讓人們認同的是他是個好“提轄”。

和武松一樣,魯智深也是失手傷了人命,才亡命江湖,無奈梯度做了和尚,他這個和尚是真的而武松的頭陀是假的。

“花和尚”是他的江湖綽號,是因為他身上有“花團錦簇”的紋身,而不是“胡來的和尚”。


步武堂

其實魯智深和武松在開場時,都有綽號的。

先看魯智深



“灑家自幼跟隨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防使,也不枉叫作‘鎮關西’,你個殺豬的屠戶,狗一般的人,也敢叫做鎮關西?”

你不但強佔民女,還冒名頂替,壞我名聲,削你丫的!

"也不枉叫作鎮關西"圈起來,要考😄(魯智深當時是軍官,還沒有混社會,鎮關西這個綽號自己取的,況且魯智深性格靦腆,沒好意思把它叫響亮,嘿嘿)

再看武松



“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打虎之前武松是一個街頭小霸王,在江湖上確實沒什麼名氣,因此沒有綽號。

不過,水滸人物互相介紹說,他叫什麼,綽號是什麼。武松出場是在柴進莊園。柴進在向宋江介紹武松的時候,沒有介紹武松的綽號。所以,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施大爺,要怪就怪柴大官人記性不好,或者故意輕看武松吧(白吃白住柴進大半年,不懂感恩戴德,還惹是生非)


半盞兒殘酒

先說答案吧,魯智深和武松一開場其實各有一個“隱形”的綽號,就是“鎮關西”和“打虎英雄”了,之後隨著故事的發展這二人各有五個綽號,而這其中的緣由也是很有意思的~

魯智深和武松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身上都帶著“佛門子弟”的標籤,只是二人都屬於非主流的範疇,我們不能確定施公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但單從對《 水滸傳》的宗教觀的看法,我們發現小說裡佛、道兩派的“反面角色”竟佔了大部。而魯、武這兩位梁山上汙點相對較少的出家人就顯得甚是出類拔萃,因此車邏輯發現這男二號和男三號隨著他們故事的進展施公給他們間接起了不少綽號,所以相對其他好漢來說這二者出場時沒有綽號也容易理解了,這也叫給讀者驚喜嘛~

我們先說魯智深。魯大師是小說裡貫穿首位的人物之一,從毆打鎮關西開始到聽潮圓寂結束,他向我們完美的展示了什麼叫我殺人、放火、喝酒、吃肉,但我知道我是個好孩子的故事。魯智深在剛出場欲為金氏父女出頭時曾說了這麼一句話:

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也就是說以魯達當時的威望身邊卻有人將其稱為鎮關西,這是他的第一個綽號。之後魯達剃度出家,由於背後有文身,再結合他的“職業”,因此才被人稱為花和尚。

而武松出場時形象比較落魄,但之後景陽岡打虎讓他一舉成名,世人皆送外號打虎英雄,這也算是他第一個綽號。後來又發生了許多事,魯、武終在二龍山聚首,也結交了不少好漢。二龍山歸順梁山前的一大棘手事就是呼延灼“來犯”,桃花山來求援,桃花山的兩個頭領是打虎將李忠和小霸王周通。這兩個貨的綽號在小說中是最詭異的,李忠沒打過老虎,周通也沒有項羽(或者是孫笨)之勇猛,不少人覺得二人的綽號就是在吹牛皮。同樣的,二龍山內除了楊志外其他好漢的聚義也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在仔細看過他們的綽號好,發現這一群人的稱號皆是施公間接對魯、武二人事蹟的說明。

前文中我提到魯達在向鄭屠撒氣時對他鎮關西之名錶示了自己,講道理魯達才配得上鎮關西這名號,魯達稱霸一方,這才是“小霸王”啊;之後桃花村扮新娘痛打周通,周通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的娘子是在發脾氣,其實真相是魯智深假扮的“母夜叉”;再後來魯智深去大相國寺種菜,也應了“菜園子”一稱。

武松就更精彩了,首先人家才是真正的“打虎將”啊;而“金眼彪”是說武松在發現武大郎死後,用自己的細緻查出了真兇,並略帶殘忍的懲治了對手;之後武松在飛雲浦和鴛鴦樓手刃了不少仇人,但也有一無辜者白白丟了性命,此時的武松活脫脫就是一個拿著大刀的殺人魔,就是“操刀鬼”啦。

說完了二人這麼多的綽號,在結尾部分我們不妨再揣摩下施公對魯、武二人佛門形象塑造的真正含義。或許施公經歷過不少我們永遠無法看到事情,也想借宗教的內涵去向讀者說明道理:因果報應不在於吃齋唸佛、而是需要一顆一心從善,敢挑戰不公的心,就像魯智深一直無視佛教的清規,卻能早早的悟出大道理,而武松無意間成為出家人,最後也選擇了出家,一切就像輪迴那樣,真實到讓人害怕…


文/車邏輯的邏輯


我覺得武黑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所以我真不是武黑…



文/車邏輯的邏輯


車邏輯的邏輯

不止是魯智深和武松,其實第一次出場沒有綽號的,大有人在。

比如林沖就沒有。

當然有人會反駁,林沖出場不是綽號“豹子頭”嘛。但其實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十字坡,武松和張青、孫二孃夫婦一起喝酒,席間,大家聊的都是一些“江湖上殺人放火的勾當”,嚇得押送武松的差役腿腳發軟。這時候武松安慰道:

我們只針對貪官惡霸,並不欺負良民。

呵呵,武二爺就喜歡開這樣的玩笑。


其實,所謂的綽號,其實是好漢們行走江湖的一套”暗語“,也就是當一個人取得了某些身份資格後,江湖上的人們通過這種綽號來表達出這個人的一般特點的稱謂。一般來說,這種綽號主要包括三類:

1. 官方認證的官員在江湖體系中的黑化。

比如黃信的綽號是”鎮三山“,就是黃信曾經放話,要鎮壓二龍山、桃花山和清風山上的土匪。那麼這種綽號就從側面告訴一般的好漢,青州府有黃信這麼一個人,不好惹;

2. 擁有官方正式身份的人,在民間的另一種稱謂。

比如柴進,在官方的體系裡,柴進是大周皇族後裔,但在江湖上,必須用“小旋風柴進”的名頭,才能讓江湖人知道柴進和大家是一路人。

3. 殺人之後的身份變化。

比如類似魯智深、武松這樣的人,原本可能也殺過人,但是名氣並不是很響亮。但隨著被殺的人級別的升高,那麼江湖上就不可能按照原有的稱謂,比如魯提轄、武都頭這樣的名稱對他進行稱呼,反而用之後的名稱。

所以林沖儘管試圖在江湖上告訴大家,自己是“豹子頭林沖”,但其實江湖中人知道,這時的林沖還沒有落草,所以不論是柴進,還是朱貴,都把林沖叫”林教頭“。直到林沖正式加入梁山,林沖才真正變成了”豹子頭“。

所以武松和魯智深開場時沒有綽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酒騎風

這個問題,要先說此二人的綽號是什麼,魯智深號稱是“花和尚”,這是啥,這說魯智深是個和尚,但是卻沒有戒色戒酒戒肉,生活過的像是一個正常人一樣,武功高強,好仗義,所以人送外號花和尚,可以看出,這個綽號是後來人給的;

而開始,魯智深是魯提轄,而且並算是完全的江湖人,而且他不像宋江這種人,會做人,會收攏人心,過的是吃酒吃肉的生活,自己活的很灑脫,所以在他拳打鎮關西以後,都是隻有上司幫他一把,根本沒有其他人幫他,也就是其雖是豪傑,卻只是自己的豪傑,在江湖上並無太大名聲,而那些綽號對於魯智深這樣大大咧咧的人,自然自己不會想一個,而別人又不知道他,所以自然是沒有綽號;

武松的情況其實和魯智深差不多,不像林沖,秦明,盧俊義,宋江等等這些人,都是名聲在外,天下好漢皆知的地步,一開始只是個不出名的小人物,所以沒有綽號是正常的;


只是施耐庵對於,此二人還是很推崇的,對於二人花了很大的手筆來寫的,不管如何,二人都是好漢,不會因為有沒有綽號而辱沒二人的名聲的!!


百變歷史秀

魯智深和武松在小說中出場時確實是沒有綽號的

所謂花和尚魯智深也是在五臺山出家之後才有的綽號

小說借魯智深之口是這樣說的: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秀,因此喚做花和尚

所以說魯智深的花和尚並不只是指其不守佛門戒律

宋元時期,我國多有刺繡藝術,屬於社會風氣

水滸中,好漢身上有刺繡的也很多

九紋龍史進就是因為身上繡了九條龍,才得了這麼個綽號

水滸好漢中刺繡最漂亮的,非浪子燕青莫屬。漂亮到什麼地步呢?大名鼎鼎的李師師都垂涎三尺,不睹不快

-----------我是分割線----------

小說中武松出場是在柴進莊上。

出場時也只是一個大漢,沒有綽號

景陽岡打虎,名揚天下。

此時說起,是打虎武松

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十字坡扮行者

從此之後,才是行者武松

行者真的能算綽號嗎?感覺更像是職業描述

武松做行者是為了躲避官府,並不是為了真的修行,此一點與魯智深當初出家做和尚是一致的。

魯智深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武松這雙拳頭,專打天下硬漢,只打天下不明道德之人

從結局來看,平方臘後魯智深坐化於六和寺。武松斷臂後,在六和寺修行,得了個善終。

兩個最暴躁但不濫殺的人,最後都歸於佛門。於我看來,是對人性最後的希望。


李哥閒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水滸傳》並非施耐庵獨立創作的,而是他在綜合了史料、傳說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寫成的。

宋徽宗時期,可能確實有一批盜賊,以宋江為首。南宋時期,就開始有人描寫宋江等人的故事。現存的有《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當時的說書人,也會在勾欄瓦肆內說這些人的故事。元代雜劇盛行,更是有很多以水滸英雄為主角的雜劇風行。

施耐庵就是在這些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創作出了《水滸傳》。

在最早的故事中,宋江一夥人只有三十六人,這也是三十六天罡的雛形。《宋江三十六人贊》,記載了三十六個人的綽號,作者還給每個人寫了一首贊。這些人的綽號,基本都被施耐庵保留下來了。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就位列其中。

花和尚魯智深
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

行者武松
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

魯智深和武松都是出家人。如果他們以出家人的身份出場,讀者就會疑惑為什麼出家人做了強盜。所以作者就先寫他們為何出家的。

如果出場就給他們一個綽號,就顯得沒必要了,因為他們之後會放棄這個綽號。

特別是魯智深,出場沒多長時間就出家了,如果給他一個綽號,在小說的寫作上來說是多餘的。

其實武松在大虎之後是有綽號的,他殺了張都監一家後,在牆上寫:“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可以把“打虎”視為這時武松的綽號。


夢露居士




沒有綽號不奇怪,五虎中也有兩個沒外號——關勝、呼延灼。如果說大刀就是關勝的外號,那麼聞達表示不服,所以這兩位是沒有外號只能用兵器來代替。

魯提轄身為朝廷命官,多少應顧及形象,在變成光頭達之前,應該很少赤膊示人,不然有可能被喚作“花提轄”。

武松初時在柴進府上並不受待見,說明名氣不大,說不定有個不好聽的外號,還不如沒外號,如“矮三郎”分明就是對老宋的蔑稱,或如過街老鼠張三、黃蜂刺黃文炳等,多少好漢寧可選擇低調。


討厭水滸傳

魯智深原名魯達,剛出場時是軍官。提轄也就是算是他的名頭。他身上的花繡刺青,書上並沒有明確說明是什麼時候刺上去的。但肯定是出場之前就已經有了這身花繡。叫”花提轄”總是不那麼好聽,江湖上也不能傳叫開。所以作者也就沒提魯達有什麼“綽號”。估計魯達也會自稱“提轄”一類的名頭。醉打了山門,才在江湖上傳開了“花和尚”的綽號!

武松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古惑仔。不像“九紋龍”史進是個莊主大戶的公子,是當地一霸,“九紋龍”的名頭很快就能在江湖上傳開。更何況武松並沒有什麼能在江湖上傳頌的業績。後來成了打虎英雄,在陽穀縣做了都頭,武松出門在外也只是稱為“都頭武松的便是”。血洗了“鴛鴦樓”在牆上用鮮血寫上“打虎武松”。冒名頂替做了”行者”,張青、孫二孃們才在江湖上給傳頌開“行者”的綽號。


理集

之所以二人沒有綽號,是因為小說對二人從為朝廷賣力到逼上梁山,所有的細節都描述的仔仔細細。

魯智深,原名魯達,因三拳打死鎮關西才不得已棄去官職,出家當了和尚,因其極度愛喝酒,惹了禍,大鬧五臺山,然後又去了大相國寺,最終去了二龍山當了土匪頭頭。他的綽號花和尚也就慢慢傳開了。

再說武松,描述武松可是用了很多章回,從打虎,一直到血濺鴛鴦樓,也是用了多個細節來描述,其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後來不得已讓孫二孃將其打扮為行者裝扮,由此便一直這身裝扮,沒有更改,行者的綽號便由此而生。
其實每個人本身都沒有綽號,你比如及時雨,也是靠宋江對朋友好,名聲大震,江湖上才都知道的。所以綽號都是靠大家宣傳,叫的多了,綽號自然就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