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和山西都是“麵條大省”,兩者區別在哪?哪個更受歡迎?

小麥自從兩河流域傳入中國後,便在黃河中游首先開始種植,而位於黃河支流渭河南側的關中平原和位於黃河中游北側的太原盆地及汾河平原便自然成了中國的小麥的主要產地,所以說山西人和陝西人愛吃麵食並不準確,應該說晉中(在這兒不單指晉中市而是指太原、運城、臨汾、晉城、長治、晉中等山西中部市縣)和關中人的麵食區別在哪裡。

陝西和山西都是“麵條大省”,兩者區別在哪?哪個更受歡迎?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八姑、餄餎、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山西的四大招牌面食品刀削麵、拉麵、刀撥面、剔尖,全部是這類麵食。

陝西和山西都是“麵條大省”,兩者區別在哪?哪個更受歡迎?

“到山西旅遊不嘗麵食,就等於沒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傳統,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故海內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說法。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許多山西漢子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面食“絕”活呢。真誠地歡迎海內外的朋友來山西做客,嘗一嘗山西的麵食,一飽口福。

陝西和山西都是“麵條大省”,兩者區別在哪?哪個更受歡迎?

陝西普通的臊子面,一個市裡面都有不同地做法。寶雞市內最正宗的是在岐山,就和岐山相鄰的扶風有不一樣做法,臊子面不放辣椒,到了咸陽就直接醬油肉末也叫臊子面,就如同在各地蘭州拉麵館青海人開的吃了以後不會想到蘿蔔辣椒是必不可少的一樣。岐山臊子面用的是鍘面,鍘刀切出來的,這樣得麵條筋道不帶麵湯氣(江蘇也有此類做法)。陝西的西府主要口味一致的是在岐山寶雞鳳翔三縣。向南就是四川,所以口味偏酸辣,吃食求精緻。關中東部包括西安地方吃醋的要求也沒有此地看重,比起山西老陳醋的厚重醬味,岐山醋更注重酸香綿柔,塬上水質好,產了西鳳酒,還有岐山醋。

陝西和山西都是“麵條大省”,兩者區別在哪?哪個更受歡迎?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朝進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掛個丁丁叫馬扛,坐個車車到咸陽。” 陝西藍田褲帶面,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麵條像褲帶”,俗稱“biang-biang”。正宗褲帶面,需要用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擀成,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

陝西人潑辣直爽,又有西安這種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歷史上多次大規模人口遷徙融合,所以陝西的人的文化基因特別豐富。飲食上體現了一種成熟的城市氣質,食物多半經過完善的商業化改良,製作簡單快速,廉價的食材也要做出有誘惑性的賣點。麵條類的都是加鹼、鹽、油、蛋清等,使之勁道十足,調味料香辣得過癮。麵餅類的都價格低廉製作簡單甚至白吉餅這樣的東西已經完全交給了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