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網上經常會流傳一些小學數學“神題”,孩子想半天做不出不說,就連眾多擁有高學歷、高智商的家長,也紛紛敗下陣來。

不過吐槽過後,不知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狀況,究竟是家長數學能力不行呢。瀏覽大量所謂神題後,麗老師發現除了個別的確對是考察數學思維的好題外,多數就是標準的“臭題”,如果在課堂教學或者正規考試裡出現,絕對算得上是一場“教學事故”。

接下來麗老師結合原題,彙總分析下原因。

一:超綱(對孩子)+不熟悉課本(對家長)

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前者是某幼兒園神題,後者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教材的練習題。

對於孩子來說,顯然是超綱的題目

對於家長來說,由於並不熟悉課本,面對這類比較隨意的題目,有可能就不知所云。這種情況,稍微熟悉下課本,就能輕鬆理解題意啦。

二:思維定勢,容易受干擾

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成年人完全把數字看作是表示數量多少的含義,而對於剛剛學數學抽象數字的孩子,他們初學數學時,尚未形成抽象思維能力,很多孩子就算是會數數了,也仍然把數字看作是某種圖片或者和漢字一類,只是某個“字”而已。所以在看這個題目時,孩子反而更容易得出答案。

類似思維定勢比如下題:

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不論是文字,還是車,其實都在誘導我們的潛意識,要正著看圖。但是數字偏偏需要倒過來看才能發現規律。

三:表意不清楚,出題人玩文字遊戲。

題目是這個樣子的。小兔子問:我在排隊,排在我前面有5個人,我後面的人比前面少2個人,隊裡總共有幾人?

突然發現這道題很簡單是不是?你想說答案是9對不對?這麼單純你就錯了。很遺憾答案是8,因為出題人的考點是:“我”是隻兔子,不是人。看完答案,估計小兔子也會笑了。

類似的題目比如:

一列載客火車上,19人在第一個站下車,17人上車,現在火車上有63人。究竟火車上,開始時有多少人呢?

多數人都認為答案是65,其實標準答案是46!

四:習題變成智力測試

為什麼很多小學數學“神題”,大人都做不出來?

圖形之間的規律太過於複雜,考察智力超常兒童還差不多,用來做學生的日常練習或者考試,那就不合理了。


正規的數學題目的設計,不僅僅是對知識點的考察,同時還需要兼備符合常識,邏輯通順,趣味性,難易程度等。

而這些網上流暢的“神題”,往往是過於突出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比如過於注重趣味性,而忽略題目的有效性,或者突出思維能力而忽略正常的認知,再加上一些印刷等細節問題、成年人和兒童的認知習慣差異等,造成了這樣的窘境。

面對這種不負責任的題目,不必浪費時間直接換下一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