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遣悲懷三首》

(唐)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是唐代與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世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遣悲懷三首》是他懷念原配妻子韋叢的名作。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韋叢

韋叢出身於官宦世家,二十歲時嫁給元稹,當時元稹二十五歲,做著秘書省校書郎這樣的芝麻綠豆小官,婚後的生活雖然拮据,但習慣安逸高門生活的韋叢並不貪圖榮華富貴,相反她任勞任怨、賢惠持家,夫妻倆相敬如賓、溫馨甜蜜。無奈造化弄人,七年後正當元稹升任監察御史,困苦生活終於熬過、幸福生活即將開始時,韋叢卻因病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歲。元稹悲痛萬分,陸續寫下了不少詩作悼念亡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述《遣悲懷三首》。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這三首詩語言淺近通俗,描繪娓娓動人,感情真摯深切,歷來被視作悼亡詩的上乘之作。《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蘅塘退士評價道:“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現代大學者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也讚道:“夫微之悼亡詩中其最為世所傳誦者,莫若《三遣悲懷》之七律三首。……所以特為佳作者……因能措意遣詞,悉為真實之故。夫唯真實,遂造詣獨絕歟!”

確實,拋開藝術手法不說,這組詩之所以成功,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情真意切”,每一首每一句都透著詩人對妻子的無限深情與真摯懷念,痴情纏綿,哀痛悽絕,讀來令人動容。

假如僅僅從這三首悼亡詩來看,我們大概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元稹真是一位痴情的丈夫和暖男啊!然而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元稹似乎從來就不是一個用情專一的男人。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元稹和崔鶯鶯

據元稹自己記述,二十二歲那年,他赴長安趕考,途經普救寺時,邂逅了寒門女子崔鶯鶯,驚慕於後者的美麗,遂施展泡妞手段,很快俘獲了美女芳心。兩人在寺院西廂私通往來,夜夜恩愛。幾個月後,元稹辭別鶯鶯去往長安,再後來聯姻高門娶了韋叢為妻,從此與崔鶯鶯再無聯繫——可謂始亂終棄。如果事情僅到此為止也就罷了,元稹念念不忘自己的這段豔遇,居然還專門寫了一篇《鶯鶯傳》來記錄這段情史,並在《鶯鶯傳》中寫下了一篇三十韻的豔詩《會真詩》,記述和鶯鶯初次幽會的情形,其中有這樣的詩句:“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眉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汗光珠點點,發亂綠蔥蔥;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如此露骨的情色描寫,尺度之大堪比後世陳冠希的“豔照門”,無怪乎要被後人叱罵為“淫言媟語”。

而如果說元稹與崔鶯鶯的情史發生在婚前,尚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在與韋叢結婚後,他和女詩人薛濤勾勾搭搭,就不知道讓人說啥好了。薛濤是當時的交際名媛,相貌才華都屬一等,元稹早就聽同僚說過薛濤,對其充滿好奇,存了獵豔的想法。一次出差到蜀地,就想方設法認識了薛濤。當時元稹三十歲,而薛濤已經是四十一歲的半老徐娘了。可是在元稹的猛烈攻勢下,御姐薛濤徹底迷失,陷入情網,竟和元稹同居在一起,纏纏綿綿了好幾個月。差旅結束分別時刻,元稹自然又是情話說盡,衷心掏完,只是結局當然也不出意料,回去之後的元稹從此泥牛入海,杳無音訊,再也不聯繫薛濤了,迷上小鮮肉的薛濤卻陷入無盡的相思之中,寫了《十離詩》《春望詞》等詩作表達思念之情和落寞之意,然而,離人始終未歸。女詩人從此隱居度日,餘生寡淡生活,孤獨終老,令人唏噓。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薛濤

就在元稹自薛濤處回去後不久,“七月九日,韋叢卒於洛陽”。與薛濤的婚外情似乎一點都沒有影響到元稹對於亡妻的悼念之情,傷感至極的他陸續寫下了《遣悲懷三首》、《離思》等一系列著名的悼亡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類似海誓山盟般的表白,曾經讓後世多少人吟詠贊嘆不已。然而頗有些諷刺意味的是,在寫完悼亡詩之後不久,元稹又很快納妾,依然尋歡,甚至到晚年還和至交白居易玩起了換妾遊戲……

從這個唐代詩人的悼亡詩和豔詩裡,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

元稹

許多人說,縱觀元稹一生,其人品和文品不一,根本經不起推敲。但要我說,這世上何嘗有過百分之百表裡如一、純淨似水之人?我相信那些斷腸的悼亡詩裡,確實寄託了元稹對於妻子最深摯的感情,這些感情都是真實的;我同樣相信,他那些淫褻豔詩裡所流露的誘惑與激情,也是絕大多數普通人人性中無法否認的真實存在。元稹與普通人的不同只是在於,他可以用詩歌的形式將矛盾糾結的真實人性表達得如此驚豔,甚至驚豔到讓後人困惑的地步,而普通人則做不到。

我一直認為,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現實世界已然足夠複雜,可是仍有一物比這現實世界更加複雜百倍,這就是人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最最幽深、矛盾、微妙的人性!元稹的悼亡詩和豔詩,自其問世之日起直到現在,都在不時地向人們提醒並證明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