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机床行业的几点看法

我对于我们民族的智慧的是十分有信心的。现在这个行业确实存在问题,这也是客观事实。有些抬杠的或非本行业的,很难跟你们说明白。

说实话,我在这个行业干了15年,对这个行业的感情不是你们能比的。正是热爱这个行业,所以才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比较观注及担忧。

如果我有“关我屁事”的心态,那也不会在这儿浪费时间。

关于国内机床行业的几点看法

我始终认为,将人类从繁重的为生存而劳作中解放出来的正是各种各样的机械。机械行业是所有行业的基础,而机床行业又是机械行业的基础。

想想我们小时候,80年代,农民秋收或夏收,没有一个月的时间繁忙劳作是完不成的,而现在,你只需要站在田边,看着联合收割机,一家人忙活半个月的活,机器不需要一小时就搞定了。

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行业无一不是由各种机械完成。但在中国,搞机械这行的,决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又苦又累,还不体面,工资还低。

而且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有所加剧,企业很难招到能沉下心来钻研技术的人。其实大家也没办法,放在十年前,说你是高级工程师,还觉的挺有面子,放到现在,笑笑而已。

不是说所有搞技术的人都是势力眼,像我这样依然在这个行业坚持的人也不少,一方面是喜欢这个行业,另一方面也爱好搞机械。

但不能说没有想法,十年前,工程师的工资不说最高,也能吃个平均数,现在呢?这个行业工资水平偏低是普遍现像,不是个例。

基于以上原因,会形成一个比较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精英人才很少甚至不再往这个行业流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无所谓,如果放大到全国呢?

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发生在身边的。

我的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08年参加工作,绝对是搞机械的天才,小伙子理论棒,计算分析仿真无一不精,搞计也机灵,点子多,每个同事都看好他,觉的他在这个行业肯定大有前途。

但是在15年的时候提出辞职,去了一家作文案之类的文字工作,因为那家开出的工资是这边的两倍多。

对于个人来讲,无所谓,多挣点钱而已;但对于行业来讲,损失了一个人才;对社会来讲,培养一个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去做文字工作,对社会资源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就像我说的那个去做保险的同事一样,早知道去卖保险,还上大学干么?浪费四年时间加四年学费!

另一个例子就是今年有同事的孩子高考,分数很高,但在报专业的时候,机械相关专业根本不在考虑之内,因为同事觉的搞机械没前途,相信这样的不在少数。

这又无形之中阻挡了人才住这个行业流入。如果这是一个社会现像,请想想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关于国内机床行业的几点看法

机械设计,故名设计,是因为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也就是说只要计算机没有创造性思维,那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起码现阶段还看不到希望。

如果想像有一天,我对着电脑讲我需要个什么样的产品,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功能,那么电脑自己完成设计工作,估计要等到量子计算机出来以后了。

因为机械中,不同的零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零件要抗拉,有的要抗压,有的要抗剪,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疲劳等等。

甚至有的零件还要求同一个零件上不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比如最常见齿轮,一般要求齿面要非常硬,要达到洛氏58度以上,因为要耐磨,但齿根及齿芯要有韧性,否则有冲击时会打齿。

要知道硬度和韧性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要实现这种要求必须经过合理选材及合理的热处理实现。

目前,金属3d打印精确达到几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几何公差)要求尚且困难,要同时兼顾材料牌号及零件力学性能,目前技术恐怕有还无法实现。

关于国内机床行业的几点看法

本文无意去引起什么争论,也没想到写这么长,只是有感而发的一些个人的看法,比较主观,是个人在这个行业内的切身感受而已。

但从回复观点看,很多人并非内行,一味的为喷而喷,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因为国家的发展强大是大家看的到的,我们不否认目前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问题存在就是存在,或是我们感觉存在,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不同。

最近十年来,我觉的白电、汽车行业的发展就是值得称赞的,特别是白电行业,目前国产品已经有绝对的优势,质量不错,价格合理。

但为什么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床行业存在困境呢?

我觉的这是行业差别的问题。下边将以一个简单的对比,尽量不涉及专业术语的方式给大家讲一下,文字组织能力不行,希望能说的明白。

还是以轴承为例,说国产轴承不行,也是有条件的,那是针对我们这个行业。

轴承,大家觉的结构很简单,内套外套加滚动体,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仅仅深沟球轴承(轴承的一种,应用最广泛,行业内称6系轴承,因为此类轴承的代号都是以6开头的)的滚道设计就可以写成一本书的话,您觉的还简单吗?

我从两个应用上说明,一个是普通汽车,一个是普通机床。大家知道汽车目前一般20万公里不用大修,轴承也不用换,是不是觉的轴承很NB呢?

如果我们计算一下,汽车跑20万公里,在这20万公里内按平均时速50km/h计算(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大很多),那么轴承的寿命校校核可按2e5/50=0.4e4=4000小时去计算。

4000小时什么概念?

如果放在机床行业,也就是说一台机床按日工作8小时设计,不到2年的使用寿命。请问谁家设计的机床会按不到2年去设计?恐怕连合格都难。

其实,寿命倒在其次,国产轴承也没问题,最最主要的是精度、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这三个指标。

最普通的车床,合格产品其主轴的跳动要求不会超过2丝(丝,长度单位,1丝=0.01毫米,有的地方也叫1道或1维,地区不同,说法不同,形像一点的说法,1丝约等于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

当然,就算是这么高的精度,国产哈瓦洛(哈轴、瓦轴、洛轴,代表国内轴承最高综合水平)也能满足需要。

但机床还要求长时间保持这个精度,或一年,或三年,好的机床甚至能到10年精度不怎么变化。这就对轴承有挑战性了,国产轴承目前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指标,目前看来确实有困难。

另外,好点的机床,其主轴跳动不到1丝,如普通磨床,一般要求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毫米。这是非本行业内的人很难有概念的。

另外,轴承的选用,还要考虑公差的一致性、互换性、精度一致性等各方面的指标,如果单个轴承精度达标不行,因为机床主轴采用的都是组合轴系(主轴上有一堆各式各样的轴承),如果各个轴承的精度都达标,但一致性不好,也不行。

说到这,不知道大家对我们不得不高价采购国外轴承有没有理解?可能从机床部件上拆下来的报废轴承,再装到汽车(如果能装的上的话)还能用10年,但机床不行。

机床对于轴承的考核,不是寿命考核而是精度考核,只要轴承精度失效,那就意味着机床功能失效。

同样,减速机也是这样的,普能减机,基本不回考查其传动精度、传动平稳性、反向间隙(俗称背隙)等指标,但机床上用,这是必须考查的,同样也要考查其精度保持性、互换性等一堆指标。这样,国产的又面监挑战了。

再说一下,机械行业,特别是机床行业,是个务实的行业,不是吹吹牛B,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

并且,机床又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的领域有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电气、加工、工艺、热处理、微电子、数控技术等等各领域。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性能。

关于国内机床行业的几点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