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不知什麼時候起,“古鎮”景區在國內發展越來越迅速,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那麼幾個古鎮被列為旅遊景區。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也因此大家從一開始對古鎮的嚮往迷戀,變成現在不屑一顧。一說起古鎮,馬上一副過來人的樣子:“沒什麼好看,和哪兒哪兒都一樣的……”其實他或許只去過一兩個古鎮而已。

即使被同化模仿的越來越多,但不能因為這些而否認古鎮原本就存在的魅力和價值。

瞭解四川的朋友都知道,四川的古鎮數量是真的多。今天要介紹的是崇州街子古鎮。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街子古鎮位於四川崇州市,毗鄰青城外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0在四川古鎮文化名城旅遊節上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一、交通:成都直達從成都市區坐地鐵2號線到“茶店子客運站”。有在車站買直達街子古鎮的車票上車。單程17元。行程一個半小時左右,直達景區停車場。下車後步行十分鐘即可到景區,也可乘坐三輪。

返程時在景區停車場直接上車就可以,先上車後買票。要注意最晚一班車是下午17:00。

二、唐求故里:

街子古鎮主街道之前,有一個牌坊矗立在街中央。上書 “隱龍棲鳳” 四個大字。背面則寫的是 “唐求故里”。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唐求是唐代出生於此地的一位詩人,雖然在當時名氣不大,但街子文化的起源也有部分要追溯於他。據說當時唐求拒絕為官,在長期的隱居生活中,他以詩自娛,以詩言志。寫詩每有所得,捻成紙團,投入葫蘆中,未曾示人。至晚年,將詩瓢投於味江中漂流而去,且祝願說:“茲瓢倘不淪沒,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因此時人稱為“一瓢詩人”。

景區“街子古鎮”牌坊前有一高塔,名曰“字庫塔”。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因這裡是晚唐“一瓢詩人”唐求的故鄉,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曾在此吟詩作賦、題詞留聯。因此,崇尚文化的小鎮人信奉 “惜字是福”,他們認為隨便丟棄、汙染有字的紙是不道德的事,應該把廢棄不用的有字紙放在特製的紙簍內集中起來焚化。

於是分別在街道的上場口和下場口修建了兩座專供焚紙用的字庫。上場口的那座已毀,下場口的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為古鎮的一道景觀。

三、古鎮漫遊

街子建鎮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五代時是它最繁榮的時期了。至萬曆四十二年,這裡已是百業凋敝,昔日繁華的古鎮只剩下味江邊上的河街子一條街了,從那時起,這裡便被叫做“街子場”,後來在清代和民國的又幾經興廢。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走在古鎮青石地面上,過瑞龍橋,感受的不只是林木蒼鬱,味江流水。更多的是歷諸朝代,從風雨飄搖中洗盡鉛華的古樸風貌和古老民居,還有久居住在這裡的淳樸溫厚的街子人。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在字庫塔旁的銀杏廣場,可以望見四顆銀杏樹挺立。每棵直徑達1米,高20餘米,一字排開,茂盛挺拔,甚為壯觀。東南角的仿古牌坊旁還有一棵,滄桑遒勁,姿態優美。

這五棵古銀杏已有一千多年的樹齡,相傳是街子歷史上著名的 “一瓢詩人” 唐求親手種植。銀杏樹每年都結出大量的果實,不過為了保護這千年遺蹟,古鎮的人們從不採摘樹上的白果。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四川的古鎮數量之多,想在其中脫穎而出似乎有難度,但街子古鎮的歷史文化,卻算得上最濃厚了。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漫步在古鎮,感受著歷史的滄桑,不如權且忘記時間,靜靜的享受那片刻清淨。

和我在成都的街子古鎮走一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