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吳佩孚的悲劇人生

軍閥吳佩孚是一個非常講迷信的人,他會把身邊發生的各種正常的事情,跟迷信、徵兆、暗示等等聯繫在一起。於是他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神秘色彩……那些神秘的預言,是否真的如是呢?

民國軍閥吳佩孚的悲劇人生

吳母生子異夢:戚繼光來到家中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中直系首腦。公元1874年4月22日(清同治十三年三月初七)生於山東蓬萊。其祖上是江蘇延陵郡人,吳發跡之後,常自詡為吳泰伯的後代。據說吳泰伯有23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東渡到了日本,日本明治天皇就是吳泰伯第121代嫡裔。吳佩孚認為他也是吳泰伯的第121世嫡裔。

吳家何年何月遷入山東不詳。其父吳可成在蓬萊縣城中開了一個小雜貨鋪,號“安香齋”,經營油鹽醬醋、菸酒糖茶。母親張氏,勤勞善良,樂善好施,白天幫助丈夫照料小店,夜晚織布紡紗,一家人湊合著過日子。

蓬萊位於渤海之濱,不僅風景秀麗、更為遊覽勝地。在城北1公里的丹崖山巔,有蓬萊閣。其閣下臨大海,凌空而建,素稱“仙境”。古代傳說蓬萊、方丈、瀛洲為海上三仙山,仙山上有仙人和不老藥。“八仙過海”也在這裡。蓬萊閣自古為文人學士雅集之地,並於此留下墨跡,不僅翰墨流芳,更為海天增色。

在蓬萊縣城內戚家祠堂的南側,有戚繼光父子的總督坊,俗稱戚家牌坊,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而建。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出身將門,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登州即今蓬萊。其父戚景通為人剛直,暢曉邊事,治軍嚴明,歷任備倭、戍邊要職。嘉靖中,戚繼光襲世職任登州衛僉事,1555年調浙江任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抵抗倭寇。到任後,見舊軍素質不良,遂招募金華、義烏農民、礦工3000多人,編為新軍,教以戰法,後屢敗倭寇,號“戚家軍”。公元1561年,在浙江台州地區九戰皆捷。1562年,倭寇大舉侵犯福建,閩中告急,戚奉命率軍往援,大敗倭軍,破其巢穴。次年,再率兵入閩,與巡撫譚綸、總兵官俞大猷會兵敗倭寇於平海衛,升為總兵官。1563年,又率軍擊敗倭寇,解仙遊之圍。此後轉戰福建、廣東沿海抗倭戰場,至1566年,東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隆慶初,為神機營副將。1568年,為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並沿邊牆增建敵臺,以利守禦。其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軍容強盛,為九邊之冠。戚繼光勳勞卓著,曾自為詩云:“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且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自詡。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朝廷為褒揚戚繼光父子功績,在蓬萊建了總督坊。其坊為四柱三間式出簷多脊石雕坊,飾魚龍鳥獸紋,構圖豐滿,雕鏤精細,額書戚氏父子職銜。為:“誥贈驃騎將軍護國都指揮使前總督山東備倭戚景通、鎮守浙福江廣郴桂總兵都督同知前總督備倭戚繼光”。戚繼光父子更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話轉回頭。同治13年的3月初7,吳可成夫人張氏即將分娩,吳可成在伺候夫人的時候,打了個盹兒,做了個夢,夢見了抗倭名將戚繼光來到了家中,吳忽然醒來,方知為南柯一夢。這時接生婆來報:“老爺大喜,夫人生了一子。”

吳可成聽了,想到戚繼光進入家門,恰在此時夫人生子,料想此子不凡,大喜。吳可成妻子共生3子,長子吳道孚,不幸早夭,吳佩孚是老二。後來又有了一個弟弟為吳文孚。吳家由於長子夭折,加之夢見了戚繼光入門,便對吳佩孚寄予厚望,吳佩孚六七歲時,即將其送入塾中讀書。起學名時,由於戚繼光字佩玉,吳可成就以“佩孚”為兒子之名,“子玉”為字。

民國軍閥吳佩孚的悲劇人生

替換高清大圖

吳佩孚擺卦攤無人問津,最終從軍

吳家由於家境貧寒,沒有桌子,張氏便每日將吳佩孚抱到石磨上,讓他騎在磨脖子上讀書習字。

吳佩孚14歲時,吳可成患病身亡,時其弟吳文孚年僅11歲,孤兒寡母3人,生計愈艱。吳佩孚為減輕其母負擔,到了登州水師營當了一名學兵。期間,又拜了登州府飽學宿儒李丕森為師。吳虛心好學,甚為老師所喜愛。1896年,正值科考之年,吳佩孚前往應試,竟一舉奪魁,中了第三名秀才。後來,吳佩孚成了直系首領,人皆呼其為“秀才大帥”,皆緣於此。時隔不久,吳佩孚因惹了蓬萊電報局局長和縣太爺,受到通緝。吳連夜出逃,長途跋涉,到了千里外的北京城。又尋到了崇文門外巾帽衚衕的“隆慶客棧”,客棧的掌櫃孫庭瑤,是吳可成的朋友。吳佩孚見到孫庭瑤,說了難處,孫看在吳可成的面上,答應吳可以住在店內,但不管他的飯。時值臘月,吳佩孚就向孫掌櫃討了些紅紙、毛筆,在崇文門外擺起了攤、賣春聯餬口。春節過後,吳覓事不著,想到自己曾學過子平六壬一類星象之書,便在前門大街擺起了卦攤,由於他年輕,算命者很少問津。一日,他正守卦攤之際,其堂兄吳亮孚來到他面前,說:“你年輕輕的,靠擺卦攤也不能發家,我看還是去投軍吧。”於是,吳佩孚經其堂兄的引薦,奔天津武衛軍投軍,自此走上了軍旅生涯。

1926年6月,曹錕指使直係軍閥政客通過策動內閣辭職,軍警索餉請願,圍困黎元洪住宅,用斷水斷電等手段,把黎元洪賄逼下了臺,隨後以每票5000元當上了賄選總統。自此曹、吳聯手掌了北洋大權。1923年9月,同奉系關係密切的浙江督軍盧永祥與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發生了戰爭。張作霖為報第一次直奉之戰大敗之仇,通電助盧,討伐曹吳,爆發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曹錕十萬火急召吳入京。時吳正是其一生中登峰造極最盛時期,躊躇滿志,圖謀以武力一統中國。作詩以言其志曰:

龍泉劍斬血汪洋,千里直趨黃海黃。

大禹神功何其偉,洛陽一氣貫扶桑。

詩中充斥著鐵馬金戈殺伐之聲。

民國軍閥吳佩孚的悲劇人生

吳佩孚點將時燈滅,自知將兵敗如山倒

9月13日晚,吳佩孚開始考慮對奉作戰計劃。其洛陽的帥府內,頓時磬聲大作——吳有個毛病,每逢制訂作戰計劃時,總是邊思考邊擊磬。當磬聲停時,他的作戰計劃也就完了。吳雲其擊磬是為禱告蒼天,以得天助。

吳佩孚的花車抵北京後,於9月18日晚在中南海四照堂召集了“討逆軍總司令軍事會議”。到會的為直系將領60多人。吳是個剛愎自用之人,成為大帥後更是如此。其制訂作戰計劃從來不讓旁人參加。吳隨便宣佈了討伐電文。爾後宣佈:“由我自任討逆軍總司令,王承斌為副司令,彭壽萃為第一軍總司令,王懷慶為第二軍總司令,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

吳佩孚剛說完馮玉祥的任命,突然電燈滅了。一直過了幾分鐘才亮了起來。王懷慶極其迷信,其即在彭壽萃耳邊嘀咕,謂此為出師不吉之兆。燈亮之後,吳佩孚的目光立即停在了馮玉祥身上。吳也是極迷信之人,他對馮玉祥早已有了看法,認為馮思想激進。一次,馮進言提出河南旱情嚴重,亟待解決。吳道:“莫忙,等我起個卦看。”說完,連擲六七卦,爾後道:“明天下午兩點多鐘一定下雨。”馮遂退出。次日午後,天空仍萬里無雲,馮即去見吳,問因何無雨。吳道:“已經下了。”馮不解其意。吳道:“莫斯科現正在下雨。”馮聞言臉色大變,訥訥無語。因吳曾屢次斥馮赤化,現說莫斯科下雨,實是嘲諷馮。後馮吳裂痕也越來越大。而今當吳點將到馮之名時,突然燈滅,吳即想到馮是否會出事。

說來也巧,此次直奉之戰,由於馮玉祥突然倒戈,回師北京,把曹錕趕下了臺,直係軍閥從此一敗塗地。吳由天津塘沽乘船逃走。吳於甲板之上,回想不到一月,自己就從頂峰上跌落下來,弄了個眾叛親離,不禁嘆道:

戎馬生涯付東流,卻將恩義反為仇。

與君釣雪黃州岸,不管人間可自由。

還有一個版本說吳佩孚在四照堂點將時,從下午2點直到晚上12時,最後寫到總司令吳佩孚幾個大字時,總統府全部電燈突然熄滅,這本是例行的每晚12時正換電,可是不巧在吳點將點到他自己名字時,眼前一片漆黑,令人聯想到這是不祥之兆。

民國軍閥吳佩孚的悲劇人生

兩個版本雖有異,但吳氏點將時電燈突滅是事實,吳的二次直奉戰爭兵敗是事實。

吳佩孚在兵敗後從塘沽乘艦逃跑後,馮玉祥發出了懸賞通告,謂活捉吳佩孚者賞10萬元。拿人頭來見者,賞5萬元。段祺瑞亦發出通令,嚴令各省港口,不準吳登陸。吳輾轉才到了洛陽,然其腳跟未站穩,陝軍劉鎮華見吳大勢已去,一反視吳為長輩之態,落井下石,指使其師長憨玉琨從潼關拍一電報於吳,限其23小時內滾蛋。吳見狀,一聲長嘆,只好離開洛陽,打算投在湖北掌軍權的且為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舊部蕭耀南。然蕭電吳,不讓吳抵湖北,吳只得在雞公山停下,時四川劉湘、楊森希望吳入川,吳也想入川,但蕭不準借道,並派兵驅吳,吳只得於9月28日下山。當其乘車抵廣水時,蕭又下令拆路,使吳不得行。最後,在蕭的部下寇英傑暗中幫助之下,吳才於1925年1月8日,登上了“決川”艦沿長江西行。至此,吳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更加感慨萬端,遂提筆寫道:

人生切莫逞英雄,萬事無知一理通。

虎豹還需防獬豸,蛟龍最怕遭蜈蚣。

小人行險終須險,君子固窮未必窮。

百尺樓船沉海底,只因使盡一船風。

吳抵四川投楊森後,一日讀到《晉書·天文志》中“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時,不禁合書吟道: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吟罷《詠馬詩》,吳不禁雙淚齊落。自此閉門讀讀書,常默唸大悲咒,超度陣亡將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