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民族氣節的軍閥——吳佩孚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併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軍醫殺害 )。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最有民族氣節的軍閥——吳佩孚

避難京城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一天,23歲的吳佩孚煙癮大發,可“普通座”已無空位,吳佩孚與當地著名豪紳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幾口過過癮。誰知未過成煙癮,卻被翁氏踢了一腳,趕出了房門。為出此口惡氣,吳佩孚找到了當時蓬萊縣城很有名氣、由十個落第書生組成的“十虎”集團,求這些文痞、訟棍幫忙出氣。不日“十虎”大鬧翁府,遭到官府緝拿。為避此禍,吳佩孚連夜逃往北京,窮困潦倒。為了餬口,他只有憑自己念過四書五經的能耐,刻苦攻讀“相命書”,為他人卜卦算命。無論是吳佩孚本人或是翁氏都沒有想到,煙館“雅間”的一腳會踹出日後的一個手握重兵,叱吒風雲的大軍閥。

諜戰鋒芒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日俄戰爭前夕,由日軍守田利遠少佐帶領渡海分別到旅順、大連等地刺探俄軍軍事活動情報,尤其是俄國東方艦隊的實力情況。在執行此次任務中,吳佩孚給日本人的印象是“溫和良順,舉動不苟;交人圓和而不露圭角;任事處變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虛名;所自信以為是者,則行之以漸。”因此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總有法子先生”。吳佩孚出色的情報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睞。守田獎賞吳佩孚500大洋,並破例准假一週讓吳佩孚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家探親。

重情重義

吳佩孚孤標傲世,但他有一個特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有個知己叫郭緒棟,他見到吳佩孚說:“人說秀才遇見兵,我是在兵裡頭遇了秀才,我還是不第秀才,好意思叫你做我的下人嗎?”他又嘆了口氣,“枳棘非棲鳳之地,我得替你想想出路。”吳佩孚得意之後沒忘了郭緒棟,幾次促其出山。郭緒棟提出衣錦還鄉後,他卻連連點頭說:“這事好辦。”沒有幾天,北京政府下文任命郭緒棟為山東鹽運使,這可是個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緒棟噘著嘴向吳佩孚道:“你自己高高在上,難道我就不夠當一任省長?”郭緒棟又嘆了一口氣:“老弟你聽我說,我不做省長則已,要做就得做山東省長,讓我在家鄉露露臉,死亦無憾。”吳佩孚倒抽一口涼氣,這現任山東省長熊炳琦就是曹錕的參謀長,難道他的參謀長不配做省長,得改用我的秘書長去做?郭緒棟又補充道:“我不過隨便說說,聽不聽由你。”但吳佩孚卻將這事記在了心上,費時達六個月,軟磨硬泡,終於將山東省長一職送給了郭緒棟。

最有民族氣節的軍閥——吳佩孚

結識曹錕

吳佩孚在以間諜身份出色完成了其一生當中的第一次重大軍務後,被派到北洋陸軍主力第三鎮,從此與日後為民國八大總統之一的曹錕結下了不解之緣。1907年,曹錕成了第三鎮的統制(師長)。一次吳佩孚隨曹錕駐防吉林時,曹錕要用東北地圖,整個第三鎮只有吳佩孚有一張在日俄戰爭時期自己繪製的東北地圖,由此曹錕對吳佩孚開始有所關注。次年吳佩孚調任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不久,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為復辟帝制進行準備,1915年護國運動的爆發。曹錕部被派往四川鎮壓蔡鍔的護國軍。此戰吳佩孚不僅取得了瀘州、納溪的勝利,而且還第二次救了曹錕的性命。曹錕感激萬分,誓與吳佩孚共進同退、不離不棄,並向袁世凱稟報了吳佩孚的功績,吳佩孚被授予陸軍中將。護國運動的風起雲湧,使袁世凱遭遇稱帝危機。

芝泉借才

吳佩孚與段祺瑞也有一段師生之誼,吳佩孚是從武備學堂出來的,段祺瑞是那所學堂的校長,但兩人那時地位隔得太遠,段祺瑞還沒有注意到這位未來的常勝將軍。吳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還是因為段祺瑞與郭緒棟有過一席交談。段祺瑞找到曹錕,說是向曹錕要一樣東西,“我不要你金銀財寶,我只要你手下的一位小團長。”段祺瑞點明瞭來意。

最有民族氣節的軍閥——吳佩孚

愛國氣節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為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用盡一切辦法收買漢奸為其服務。吳佩孚作為北洋軍閥中繼袁世凱、段祺瑞之後的中心人物自然成為日本特務的焦點。對日本的侵略罪惡,吳佩孚是深惡痛絕的。即便流落四川有東山再起之意時,日本特務頭子荒木代表日本願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但他拒而不受。

抗戰爆發後,日軍以吳佩孚名義在河南征召偽軍。當得知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後,為表示抗議,他整整絕食一天。國民黨軍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他為淹死很多日本人而喜,但又為無家可歸的140萬中國人而悲。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川本等採取拉攏、威逼各種手段都未能讓吳佩孚放棄民族氣節。

吳佩孚個性剛毅正直,以作戰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是為西北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領袖,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在直奉戰爭和中國國民黨北伐戰爭後一蹶不振,時人稱為玉帥。吳佩孚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氣節為世人所敬佩。由於他堅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拒絕落水做漢奸,因此招致日本人痛恨,招來殺身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