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吴佩孚的悲剧人生

军阀吴佩孚是一个非常讲迷信的人,他会把身边发生的各种正常的事情,跟迷信、征兆、暗示等等联系在一起。于是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神秘色彩……那些神秘的预言,是否真的如是呢?

民国军阀吴佩孚的悲剧人生

吴母生子异梦:戚继光来到家中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直系首脑。公元1874年4月22日(清同治十三年三月初七)生于山东蓬莱。其祖上是江苏延陵郡人,吴发迹之后,常自诩为吴泰伯的后代。据说吴泰伯有23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东渡到了日本,日本明治天皇就是吴泰伯第121代嫡裔。吴佩孚认为他也是吴泰伯的第121世嫡裔。

吴家何年何月迁入山东不详。其父吴可成在蓬莱县城中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号“安香斋”,经营油盐酱醋、烟酒糖茶。母亲张氏,勤劳善良,乐善好施,白天帮助丈夫照料小店,夜晚织布纺纱,一家人凑合着过日子。

蓬莱位于渤海之滨,不仅风景秀丽、更为游览胜地。在城北1公里的丹崖山巅,有蓬莱阁。其阁下临大海,凌空而建,素称“仙境”。古代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为海上三仙山,仙山上有仙人和不老药。“八仙过海”也在这里。蓬莱阁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并于此留下墨迹,不仅翰墨流芳,更为海天增色。

在蓬莱县城内戚家祠堂的南侧,有戚继光父子的总督坊,俗称戚家牌坊,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而建。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即今蓬莱。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事,治军严明,历任备倭、戍边要职。嘉靖中,戚继光袭世职任登州卫佥事,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抵抗倭寇。到任后,见旧军素质不良,遂招募金华、义乌农民、矿工3000多人,编为新军,教以战法,后屡败倭寇,号“戚家军”。公元1561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1562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闽中告急,戚奉命率军往援,大败倭军,破其巢穴。次年,再率兵入闽,与巡抚谭纶、总兵官俞大猷会兵败倭寇于平海卫,升为总兵官。1563年,又率军击败倭寇,解仙游之围。此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1566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隆庆初,为神机营副将。1568年,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并沿边墙增建敌台,以利守御。其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军容强盛,为九边之冠。戚继光勋劳卓著,曾自为诗云:“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且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自诩。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朝廷为褒扬戚继光父子功绩,在蓬莱建了总督坊。其坊为四柱三间式出檐多脊石雕坊,饰鱼龙鸟兽纹,构图丰满,雕镂精细,额书戚氏父子职衔。为:“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戚继光父子更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话转回头。同治13年的3月初7,吴可成夫人张氏即将分娩,吴可成在伺候夫人的时候,打了个盹儿,做了个梦,梦见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来到了家中,吴忽然醒来,方知为南柯一梦。这时接生婆来报:“老爷大喜,夫人生了一子。”

吴可成听了,想到戚继光进入家门,恰在此时夫人生子,料想此子不凡,大喜。吴可成妻子共生3子,长子吴道孚,不幸早夭,吴佩孚是老二。后来又有了一个弟弟为吴文孚。吴家由于长子夭折,加之梦见了戚继光入门,便对吴佩孚寄予厚望,吴佩孚六七岁时,即将其送入塾中读书。起学名时,由于戚继光字佩玉,吴可成就以“佩孚”为儿子之名,“子玉”为字。

民国军阀吴佩孚的悲剧人生

替换高清大图

吴佩孚摆卦摊无人问津,最终从军

吴家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桌子,张氏便每日将吴佩孚抱到石磨上,让他骑在磨脖子上读书习字。

吴佩孚14岁时,吴可成患病身亡,时其弟吴文孚年仅11岁,孤儿寡母3人,生计愈艰。吴佩孚为减轻其母负担,到了登州水师营当了一名学兵。期间,又拜了登州府饱学宿儒李丕森为师。吴虚心好学,甚为老师所喜爱。1896年,正值科考之年,吴佩孚前往应试,竟一举夺魁,中了第三名秀才。后来,吴佩孚成了直系首领,人皆呼其为“秀才大帅”,皆缘于此。时隔不久,吴佩孚因惹了蓬莱电报局局长和县太爷,受到通缉。吴连夜出逃,长途跋涉,到了千里外的北京城。又寻到了崇文门外巾帽胡同的“隆庆客栈”,客栈的掌柜孙庭瑶,是吴可成的朋友。吴佩孚见到孙庭瑶,说了难处,孙看在吴可成的面上,答应吴可以住在店内,但不管他的饭。时值腊月,吴佩孚就向孙掌柜讨了些红纸、毛笔,在崇文门外摆起了摊、卖春联糊口。春节过后,吴觅事不着,想到自己曾学过子平六壬一类星象之书,便在前门大街摆起了卦摊,由于他年轻,算命者很少问津。一日,他正守卦摊之际,其堂兄吴亮孚来到他面前,说:“你年轻轻的,靠摆卦摊也不能发家,我看还是去投军吧。”于是,吴佩孚经其堂兄的引荐,奔天津武卫军投军,自此走上了军旅生涯。

1926年6月,曹锟指使直系军阀政客通过策动内阁辞职,军警索饷请愿,围困黎元洪住宅,用断水断电等手段,把黎元洪贿逼下了台,随后以每票5000元当上了贿选总统。自此曹、吴联手掌了北洋大权。1923年9月,同奉系关系密切的浙江督军卢永祥与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发生了战争。张作霖为报第一次直奉之战大败之仇,通电助卢,讨伐曹吴,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曹锟十万火急召吴入京。时吴正是其一生中登峰造极最盛时期,踌躇满志,图谋以武力一统中国。作诗以言其志曰:

龙泉剑斩血汪洋,千里直趋黄海黄。

大禹神功何其伟,洛阳一气贯扶桑。

诗中充斥着铁马金戈杀伐之声。

民国军阀吴佩孚的悲剧人生

吴佩孚点将时灯灭,自知将兵败如山倒

9月13日晚,吴佩孚开始考虑对奉作战计划。其洛阳的帅府内,顿时磬声大作——吴有个毛病,每逢制订作战计划时,总是边思考边击磬。当磬声停时,他的作战计划也就完了。吴云其击磬是为祷告苍天,以得天助。

吴佩孚的花车抵北京后,于9月18日晚在中南海四照堂召集了“讨逆军总司令军事会议”。到会的为直系将领60多人。吴是个刚愎自用之人,成为大帅后更是如此。其制订作战计划从来不让旁人参加。吴随便宣布了讨伐电文。尔后宣布:“由我自任讨逆军总司令,王承斌为副司令,彭寿萃为第一军总司令,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

吴佩孚刚说完冯玉祥的任命,突然电灯灭了。一直过了几分钟才亮了起来。王怀庆极其迷信,其即在彭寿萃耳边嘀咕,谓此为出师不吉之兆。灯亮之后,吴佩孚的目光立即停在了冯玉祥身上。吴也是极迷信之人,他对冯玉祥早已有了看法,认为冯思想激进。一次,冯进言提出河南旱情严重,亟待解决。吴道:“莫忙,等我起个卦看。”说完,连掷六七卦,尔后道:“明天下午两点多钟一定下雨。”冯遂退出。次日午后,天空仍万里无云,冯即去见吴,问因何无雨。吴道:“已经下了。”冯不解其意。吴道:“莫斯科现正在下雨。”冯闻言脸色大变,讷讷无语。因吴曾屡次斥冯赤化,现说莫斯科下雨,实是嘲讽冯。后冯吴裂痕也越来越大。而今当吴点将到冯之名时,突然灯灭,吴即想到冯是否会出事。

说来也巧,此次直奉之战,由于冯玉祥突然倒戈,回师北京,把曹锟赶下了台,直系军阀从此一败涂地。吴由天津塘沽乘船逃走。吴于甲板之上,回想不到一月,自己就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弄了个众叛亲离,不禁叹道:

戎马生涯付东流,却将恩义反为仇。

与君钓雪黄州岸,不管人间可自由。

还有一个版本说吴佩孚在四照堂点将时,从下午2点直到晚上12时,最后写到总司令吴佩孚几个大字时,总统府全部电灯突然熄灭,这本是例行的每晚12时正换电,可是不巧在吴点将点到他自己名字时,眼前一片漆黑,令人联想到这是不祥之兆。

民国军阀吴佩孚的悲剧人生

两个版本虽有异,但吴氏点将时电灯突灭是事实,吴的二次直奉战争兵败是事实。

吴佩孚在兵败后从塘沽乘舰逃跑后,冯玉祥发出了悬赏通告,谓活捉吴佩孚者赏10万元。拿人头来见者,赏5万元。段祺瑞亦发出通令,严令各省港口,不准吴登陆。吴辗转才到了洛阳,然其脚跟未站稳,陕军刘镇华见吴大势已去,一反视吴为长辈之态,落井下石,指使其师长憨玉琨从潼关拍一电报于吴,限其23小时内滚蛋。吴见状,一声长叹,只好离开洛阳,打算投在湖北掌军权的且为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旧部萧耀南。然萧电吴,不让吴抵湖北,吴只得在鸡公山停下,时四川刘湘、杨森希望吴入川,吴也想入川,但萧不准借道,并派兵驱吴,吴只得于9月28日下山。当其乘车抵广水时,萧又下令拆路,使吴不得行。最后,在萧的部下寇英杰暗中帮助之下,吴才于1925年1月8日,登上了“决川”舰沿长江西行。至此,吴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加感慨万端,遂提笔写道:

人生切莫逞英雄,万事无知一理通。

虎豹还需防獬豸,蛟龙最怕遭蜈蚣。

小人行险终须险,君子固穷未必穷。

百尺楼船沉海底,只因使尽一船风。

吴抵四川投杨森后,一日读到《晋书·天文志》中“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时,不禁合书吟道: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吟罢《咏马诗》,吴不禁双泪齐落。自此闭门读读书,常默念大悲咒,超度阵亡将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