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手机为什么不受购买者的欢迎?

科技小报

格力做的不够好,就那么简单,一部手机开卖之后市场第一反应竟然是廉价甩卖,你说这手机还卖个什么劲。员工还是率先甩卖的。

不要嘲笑小米,很多人嫌弃小米追求性价比,但是你要看到这么久了,小米的新机还是抢购状态,如今米2照样还有人保留使用。而不知有多少手机品牌,金立,8848或者努比亚,从小米身边略过,小米也没有像ov那样用流量明星,这就是市场需求始然,消费者用脚投票。同样的,格力消费者也用脚投票。有人说你没有使用过没有发言权,可是你看看,他们员工使用过都甩手了,你还要谁来发表反对意见,这个信号传递还不够明显吗?

设计上和工艺上,或者使用便利性上面格力肯定有缺陷,用过的员工也不敢公开讨论,另一个缺陷是董明珠的营销方式问题,他是强势营销出身,卖空调他有技术优势,他可以和国美杠,杠到国美乖乖听话,但是手机不应该是这种营销模式,手机需要亮点,而不是槽点,小米说我芯片最高级,华为说我莱卡三摄,OV说我的明星说什么消费者信什么。你董明珠实诚的推给消费者一个手机,什么特色也没有,承诺个经久耐用。摩尔定律的产品,经久耐用不是说不需要,你也要拿的出理据,如果那些游戏都需要6个G内存,而你如今手机是3个G的,你怎么个耐用法?

做消费电子和家电不同,消费电子要品相,要外表,而家电要品控,千万别返修,这就是区别。


纸老虎科技

自从2015年来势汹汹杀入手机行业以来,格力手机因保持神秘色彩和董小姐惊人言论,一直被外界视为玩票性质,甚至沦为笑话或闹剧。有趣的是,格力手机最近一次上头条不是因为董小姐主动营销,而是员工闲鱼贱卖惹恼董小姐。不过,强势、自信的董小姐似乎并没有打算打退堂鼓,反而将一条道走到黑,无论外界看好与否。

近年来,“空调专家”格力一直在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目的是在智能家居时代占据一席之地,想要把各种家电连接起来并实现服务的高效流转,自然离不开手机的加持。格力做手机的初衷正是着眼于智能家居,未来手机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智能物联网的入口,而不是与雷军赌气后的贸然反击。

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无论是多元化战略还是手机业务,只有规模达到一定量级才具有想象空间。这意味着,格力需要在保证主营空调业务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小家电、手机甚至汽车等业务,这对习惯单线作战的格力无疑是一大挑战,而且各个领域都面临诸多劲敌。

换言之,格力想要在各个业务线开花结果,首先必须把其视为独立业务。以手机为例,格力应抛弃浅尝辄止的心态,厘清其与空调业务的异同和了解资源整合的可能,尽可能调动资源支持、扬长避短,如此才算摆正“作战”姿态,具备与友商厮杀的本钱。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比大多数小家电行业竞争都要激烈,因此各大玩家都必须全力以赴,全力以赴能有几分胜算尚不好说,但如果玩票则绝对会被市场边缘化。从格力手机现状来看,难以寻觅踪影、低价高配、简单粗暴的营销使其在手机市场存在感极低,在友商、用户心中口碑均极差。

在我看来,格力手机之所以在手机市场不入流,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制造技术过于自信和低估手机行业做大做强的难度。不可否认,致力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格力是中国制造的翘楚,其在空调生产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手机生产与空调截然不同,生产技术的摸索和效率的提升成为摆在格力面前的首要难题。

格力手机一代选择与深圳代工厂卓翼合作,之后在珠海投资自建工厂,尽管可以最大程度把控产品品质,但工人磨合需要一定时间,经验尚浅的格力自主生产线整体生产效率势必低于卓翼。

早在2015年11月,格力手机二代便已经开始生(备)产(货),2016年5月,董小姐透露格力手机二代发布不到一个月订单突破35万部,产能根本跟不上,格力手机生产效率可见一斑。董小姐曾扬言一天卖10万部,即便美梦成真,也会被格力落后的产能严重拖后腿。

如果说董小姐对生产技术的盲目自信算一个错误,那格力对营销和渠道投入不足则是大错特错,使其征战手机市场变成一出自娱自乐的“好戏”。营销方面,我隐隐觉得,一向快人快语的董小姐很像2014年12月告别演讲之前的罗永浩,全凭自己一张利嘴为格力摇旗呐喊,附和者寥寥无几,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倒不少。

这种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手段吸引路人围观,固然有利于提升个人和企业知名度,节省不少广告开支,但对转化为实际销量效果有限,而且一旦产品交付与用户期望存在落差,极其容易形成负面口碑。因此,在实际运作中,董小姐个人品牌始终凌驾于格力手机品牌之上,其本质是网红而非兢兢业业经营企业的企业家,对格力手机的帮助并不大,反而因低配高价、开机画面而饱受用户诟病。

要知道,经过市场教育的用户购机理念已发生变化,情怀或概念对用户的吸引力大不如从前,越来越来的用户转向为实用价值买单。董小姐眼中格力手机的最大卖点莫过于品质过硬,她曾信誓旦旦称世界一流品质的格力手机二代3599元售价不算贵,三年不换机和手机从2米高处摔下无损伤。不过,相信“中国制造”形象有助于格力手机大卖只是她一厢情愿,并不足以构成用户购机的充足理由。

我总结格力手机的营销策略是董小姐为主、董明珠自媒体为辅,前者时不时抛出犀利言论为格力手机带来海量关注和话题效应,后者主要用于活动策划、用户沟通,其尴尬在于吃瓜群众对格力手机的营销套路总有看腻的一天。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格力手机进行任何广告投放、产品宣传,市场存在感极低,与友商动辄上亿元广告投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低成本撬动大影响的前提是产品给力,遗憾的是,这是不接地气的格力手机的死穴。

渠道方面,2015年格力手机一代问世后与用户玩捉迷藏仍历历在目,官方解释称只在内部销售,并未全面投放到市场。格力手机二代只在自家格力商城销售,而未在战略合作伙伴京东销售,天猫也未见其身影,产能稳定后在格力线下专卖店销售,并对与运营商合作兴趣不大。

事实上,格力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公司也承担部分格力手机的销售任务,各地销售公司会向格力空调经销商少量地“摊派”出售。不难看出,格力手机在渠道建设、运营上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打法,导致昏招频出,线上亲格力商城远京东和天猫、不发挥线下渠道优势,给人留下随意、任性的印象。

在手机厂商纷纷转向重视线下渠道的大背景下,格力投入不足且打法随意,格力手机二代注定销量不佳,不仅无法获得用户认可,而且连内部员工也颇为不屑,对作为年终实物奖的格力手机在闲鱼贱卖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董小姐的强势姿态可以逼迫员工使用自家产品,但无法改变其对格力手机前景黯淡的固有认知,经销商亦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主流销售渠道不见踪影,格力手机在供应链管理上也不受待见,更别谈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一直以来,供应链从未把隔离手机视为大客户,只是将其看作一年2—3万的小客户。手机代工厂通常把客户分为100万台级、50万台级和10万台级,格力手机的需求量在5万台级以下,因此供应链没把格力手机当回事。

一言以蔽之,格力手机单凭“网红”董小姐助威而不脚踏实地深耕产品、渠道和品牌三大核心环节,想要在强敌环伺的手机市场有所作为,无异于痴人说梦,最终只会陷入自high无法自拔。讲真,我实在无法理解董小姐继续做手机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史景迁1

当年董小姐曾和做手机的小米有过一场豪赌,赌金是10亿元人民币,并且高调放言格力将开始做手机!很快格力手机就横空出世了,让我们来看看格力手机吧!

董小姐并没有跟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学,找高颜值的女明星代言手机,而是自己的产品自己代言,因此如果你购买了格力的手机,打开手机就浮现出董小姐的照片。数码酷只想说:“画风唯美,令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拔。”

董小姐做手机是认真的,绝对不是图一时爽快。他曾多次在发布会上,代言其手机产品,并且做出了一些非常滑稽的事情。比如在央视的一道采访节目中,将自己的格力手机从高处摔下,捡起来,你瞧瞧这手机,多耐摔呀!

是的,格力员工们整整亏了两千多元!不过,这一切怪不得别人,要怪就只能怪自己……格力手机难道真的不好用吗?当然也不见得,尤其是今年在各大厂商开始在配色上花功夫的时候,格力手机也不甘落后。新增了配色,这一做法终于让格力手机在电商平台的销量猛增了三倍,达300多部,果然厉害!

言归正传,格力为什么做不好手机呢?在数码酷看来,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手机不同于家电产品,手机是定位于未来的产品,他的每一项设计不是立足于当下的需求。而格力手机在模仿之余,竟给人感觉一股浓浓的家电风格。

董小姐是个非常不错的实干家,企业家,但或许并不是艺术家。但开发手机除了考虑功能外,艺术欣赏性同样不可获取。至于为什么董小姐要把自己的图像放在格力手机开机页面,数码酷现在还想不通。。。。

最后还是希望格力手机越做越好,越卖越旺,董小姐是数码酷最尊敬的企业家!


环球热点汇

【老朋友、老规矩】:身为一个对知识怀有严谨态度的学子,如果我以下回答有任何一个错别字,可直接指出来,或者私聊我,我给你发20元红包。格力手机为什么不受购买者的欢迎,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格力手机做得不够好!


格力这个品牌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品牌。很多格力的电器都是世界级的水平,比如说:格力空调。但是格力手机这个电子产品,却做得不太乐观。

格力手机之所以不受消费者的欢迎,首先是因为:

①格力手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手机配置较低。格力手机在2015年6月1日才开始售卖。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在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布格力手机开始打入中国手机市场,并且开始售卖,首发价格售价为1600元。这样一个不高不低的手机售价,让格力手机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即:不是奢侈品,也不是低价品。让消费者不能把格力手机当成苹果手机一样的奢侈品,进行身份的炫耀;也没有轻松的购买能力去购买这一产品。所以在消费者的选择中格力手机并不收到欢迎。

②格力手机工厂制作模式单一化。这里说的制作模式单一是指:格力手机无法像其他手机的品牌一样,能够有大规模的工厂去支持它的市场销售、宣传、售卖。毕竟格力手机只是格力集团中的一部分市场,格力集团的集中精力还放在了格力空调等家庭电器上。简单来说:格力手机不精也不足。

③其他品牌手机对市场的占据。在国内像华为、小米、努比亚等手机,对手机市场的占据力度较高,格力手机暂时无法和这些大牌手机相抗衡。


④消费者对格力手机的品牌定位有争议性。毕竟格力手机的主要功能是在家庭电器上,我们可以这么想:这样把主要功能都放在电器上的手机,是不是相当于一台可以移动的多功能遥控器?

所以格力手机在定位上有争议性,消费者并不买账,也自然不会收到消费者的欢迎了。


修小养

格力是一家空调制造企业,从专业的角度讲和手机厂商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市场上基本没有什么知名度,而外观、硬件配置、价格基本都没有什么优势,虽然董小姐对格力手机寄予厚望,并卖力宣传,但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市场表现十分清淡。

一、品牌

在国内手机厂商现在华为、小米、OV等专业手机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手机的配置、做工、外观设计、价格等方面都是各具特色,消费者选手机一般都是优选这些品牌,但是格力作为一个空调品牌,从品牌的角度很少人会关注。

二、硬件配置、做工、价格

格力手机是通过某手机代工企业代工的,从做工看基本没有什么特色,只能说属于普通公模产品,而在配置方面骁龙820的芯片和市场主流芯片差了两代,从摄像头配置看也是前几年的配置,而配合3200元的价格,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格力制造空调专业,但是做手机就很业余了,虽然现在的手机行业从技术难度来看并不一定有空调高,但难点在于品牌的运营和供应链的整合,像小米虽然在技术方面无法同华为、OV相比,但是对于品牌的运营、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却十分强悍,所以小米手机能够短短几年便跻身国内手机市场的前列。格力手机在品牌、做工、配置、价格等方面被市场主流手机远远甩开,所以很难对消费者有吸引力。


智慧新视界

随着空调和小家电的快速成长期已过,传统行业的整体需求变缓,格力想通过走多元化道路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格力也尝试着进入。坊间多传格力第一代手机产品在内部消化了。二代手机是改进了不少,但在京东商城的销量没高到哪里去。2017年格力中央空调新品大会上,格力手机三代“色界”亮相。按照以往的情况,这次“色界三代”的销量仍不会有太大起色。

总体来说,格力手机在多元化版图上表现不佳,销售目标从最开始董小姐提出的1亿台,缩减到后来的5000万台,到最后格力手机迟迟不见踪影。为何一个凭借制造业称霸的巨头却在小小的手机硬件上滑铁卢呢?原因大概有三点:

1、追求功能,忽略体验。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十分重要,谁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付费理由,用户就会为谁买单。2017年中国制造峰会的董明珠摔手机环节造就了一个行业“佳话”,但简单的将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方式复制到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制造是行不通的,如果单纯能靠功能行走天下,诺基亚也不会被淘汰。更何况相同的事情小米几年前就已经做过。忽略用户体验,过分强调功能是格力手机的一大败笔。

2、品牌公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格力手机问世的最好时机应当是与雷军的10亿“赌约”之后的几个月,那时人们都在翘首等待着格力手机的降世。但可惜的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格力手机白白浪费了最佳的发行时间,凭空耗掉用户的期待值。

3、供应链管控思维传统,力气没用在刀刃上。

格力习惯用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思维来驾驭所有产品。制造手机亦是如此。将产品的全部生产环节自我把控,这样一来,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生产周期;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关注功能,与市场脱轨,更与消费者的需求脱轨。


天方燕谈

我没用过格力手机。不过我感觉还是手机产品没做好,没达到董明珠的期望。

格力手机定位就是3000起步了,定位就不低。董小姐造手机,要么就不造,要造就要造好产品。所谓“好产品,格力造”嘛!同时价格达到中端,不低,也不太高。


伦理君

我不买格力手机既不是配置和款式问题,也不是价格问题,是恶心董明珠的恶劣人品问题!她象个泼妇一样到处自吹: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电器;完全是胡说八道.前任董事长朱江洪一手打造了格力所有基础和平台,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可见他的功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承认!他还发现并培养了董明珠,最后大公无私的把格力交完整地交给了董明珠;可以说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我们既没有听到董明珠对培养提拔她的朱江洪一句感恩的话,也没有听到一句公道的话,更没听她董明珠象朱江洪一样去发现培养出什么大将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她贬低培养提拔她的老领导,把格力电器的成绩全部吹成是自已的,以致她一个外来的打工妹创造了格力"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象董明珠这样忘恩负义,自私自利,无耻卑鄙的小人,用她企业造的手机,你不感到恶心吗?


大卫162411872

感觉董明珠这人危险了太自我太自大作为一个掌门人竟然完全不顾消费者的感受你是觉得你养眼你有偶像资质还是怎么的一开机就看到你那毫无美感的脸别说你了就是林志玲也没有几个人稀罕啊做手机坐汽车都可以其实无论做什么第一相比之下不要有太明显的弱点第二你的优势必须抓住消费者最期待的方面如果有三点做到了应该就可以成功但绝对不是质量手机更新换代那么快即使能用一辈子有毛用


在路上124419276

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手机渠道。格力空调是半成品,需要售后安装,格力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电子码防串货等。手机市场IA KA FD RFD渠道多,但产品开始都是国代开始。如pt 爱施德 天音 。

oppo VIVO除外,广告打出来的。

格力手机一开始就会失败,这是行业统一认知,就是开始就没被看好。一是她以为通过空调渠道可以推广格力手机,大错特错了。二是市场不在一起,手机处在繁华街道,空调一般在家电市场。3,空调经销商的返利结算都改为进手机了,进了又卖不出去,那就只能便宜,只要一个产品被定义为赠品,基本 该ov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