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55 王夫之論如何處理兄弟關係

(這是補充寫的,由於時間關係,我寫的通鑑論的和通鑑的筆記有時候會不一致。大家參考著看吧。)周亞夫請以梁委吳,絕其食道,景帝許之。梁求救而亞夫不聽,上詔亞夫救梁,而亞夫不奉詔【

按:提出史實。這裡是涉及到平定七國之亂最重要的戰略安排。所以王夫之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於是而亞夫之情可見,景帝之情亦可見矣【按:於謀略之處看背後的深層次心思。】。委梁於吳以敝吳,而即以敝梁【按:兩個諸侯國自相火併,朝廷坐收漁人之利。】。梁之存亡,於漢無大損益;而今日之梁為他日之吳、楚【按:這兩句其實是再說梁國和朝廷的關係。王夫之的論斷已經很清晰了。】,則敝梁於吳而恃以永安【按:漢朝才可以得到好處,永遠安定。】。亞夫以是獲景帝之心,不奉詔而不疑【按:君臣是一個心思。】。景帝之使救也,亦聊以謝梁而緩太后之責也,故可弗奉詔而不疑也【按:把屎盆子扣在周亞夫身上。這都是謀略了。老太太深居宮中,也沒轍。】。

讀資治通鑑札記555 王夫之論如何處理兄弟關係

  嗚呼!景帝之心忍矣,而要所以致之者,太后之私成之也【按:既批評了漢景帝又批評了竇太后,一個是忍,一個是私。就是這樣的母子。】。帝初立,年三十有二,太子榮已長,而太后欲傳位於梁王【按:這是老太太首先不對。要改變父死子繼的規矩。這個規矩是在文帝時期確立的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大政。】。景帝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探太后之旨而姑為之言也【按:景帝也是虛與應付。】。竇嬰正辭而太后怒,則景帝之惎【按:拼 音 jì1.毒害:“管、蔡啟商,~間王室。”

2.憎恨:“趙襄子由是~智伯。”

3.教導:“天啟其心,人~之謀。”

4.意志;意向。

5.謀劃。

】梁久矣【按:從而造成兄弟猜忌。】。亞夫委之敝而弗救,與帝有密約矣【按:這是假設。】。不然,兄弟垂危,詔人往援,不應而不罪,景帝能審固持重如此其定哉【

按:按照人情來解釋為什麼該有密約。】?後愈私之,帝愈惎之,梁其不為叔段、公子偃者,幸也【按:已經有了七國之亂了。梁國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於鄭莊公時期兄弟關係沒有本質區別。】。

讀資治通鑑札記555 王夫之論如何處理兄弟關係

  故兄弟之際,非父母所得而與【按:兄弟關係,父母別瞎攙和。這是王夫之的看法。】。親者自親,愛者自愛,信者自信,猜者自猜【按:順其自然吧。處理的好壞,是兄弟們之間的事情。王夫之的看法居然很現代。】。全中人於不相激,而使賢者得自伸其恩義【按:事情所涉及到的全部的人不彼此激化矛盾,不讓事情發展到極端不可解決的地步,那些賢者才有可能去用恩義來解決問題。】,則以養子孫於和平坦易之中,而無隱情以相傾【按:這半句是說既然不想激化矛盾,那麼就要使子孫養成和平坦易的性格,也就是性格不急噪,心胸要開闊,對人不要藏著掖著。只有如此,出現矛盾了,裡面也不會有什麼隱情——既然是隱情,這就是不容易說開的,而說不開,那麼矛盾就不容易得到解決。也就是哥兄弟之間不能接下心結的意思。這是王夫之對處理兄弟關係和家庭教育的看法。】。太后婦人,不足以知此,為君子者,尚其鑑諸!

讀資治通鑑札記555 王夫之論如何處理兄弟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