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58 王夫之論富者為官吏的長遠弊端

算資【按:貲算,漢代朝廷規定的納官錢數。——《新華字典》這裡的資同貲是一個字,假借字。

】十而得官,景帝減而為四,爭之於銖兩之間,亦惡足以善風俗乎【按:這段材料我在我的札記正文中寫過的,不同在於,我提出漢景帝之所以如此做,其實是因為要迅速添補地方基層幹部,因為朝廷打敗了諸侯,那麼地方的控制就必須由朝廷派人了。所以降低了做官需要繳納的費用。在這王夫之主要是從善惡方面去考慮的。其實我們看通鑑,就是司馬光也沒有提處什麼善惡風俗一類的話。】!應劭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貲盈十萬,乃得為吏。”劭所云古者何古也,殆秦人之法也【按:這是王夫之的提示,漢人用的是秦法。】。舉富人子而官之,以謂其家足而可無貪,畏刑罰而自保,然則畏人之酗飲,而延醉者以當筵乎【按:這是解釋這種做法的背後的理由。這個說法我們現在也有了。比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犯貪汙的大體都是沒有背景的草根幹部。然而我們在多想想就知道,貧者易貪,而富者知足,其根本還在於有貧富分化。如果沒有貧富分化,那麼又怎麼會有這個邏輯呢?這種做法其實更像是古羅馬的做法。但是王夫之這裡也很有意思,就是提出,怕人喝醉,就乾脆去找個醉鬼來吃宴席的邏輯。這當然是自相矛盾的邏輯來反駁這種做法的可笑之處。
】?

讀資治通鑑札記558 王夫之論富者為官吏的長遠弊端

富而可為吏,吏而益富,富而可貽其吏於子孫【按:這將使富有和權勢世代延續下去。形成我們今天說的社會階層固化。】。毀廉恥,奔貨賄,薄親戚,獵貧弱,幸而有貲,遂居人上,民之不相率以攘奪者無幾也【按:這句話提到的就是富人世代為官而造成的社會弊病,最終造成人民造反。】。自非嬴氏為君、商鞅為政,未有念及此以為得計者也【按:從後代科舉制度來看,大體是如此的,就是國家通過考試,通過對人的選拔,而不是對財富的衡量來提拔自己的幹部。其實我們看漢武帝時期要求全國各地推薦人才後來的公孫弘舉行了考試製度,就已經大大的改變了這個思路了。也就是說從漢武帝掌權以後,這種以貧富選拔官吏的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變化。但是我覺得景帝的思路因為已經立法,更應該有普遍性基層性。當然後期隨之而來的是儒家經典教育的普及化。這都是後話了。但是農業立國,富者為官吏,這似乎有某種普遍性,我們對照古羅馬的制度看。但是,這似乎也只在東方秦漢帝國和西方的古羅馬才有這樣的歷史條件。這也是建立大帝國的條件。富而為吏,其實就是在鼓勵農耕,別忘了不論是秦漢還是古羅馬都是農業為主,所謂窮富一定是從農業的貢獻看的。特別是如果我們看看現在出土的一些秦簡,秦人還是集體生活,估計漢初也差不多,集體勞動,所謂的貧富其差別也不會太大,而富人勤勞,會種田,在農業時代自然就有影響力。因為對農業管理其實就是對社會 的管理,對所在村社的管理。這點如果我們參考放羊的不過到了景帝時期,貨幣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情況就不一樣了。貧富的差別就成為階級的差別了。因為貧富的差別固化了,世襲化了。貧富的概念本身就是個量的區別,而不是質的區別。這是第一層說的是這種取人之法的弊端,對景帝做法不以為然。

】。

讀資治通鑑札記558 王夫之論富者為官吏的長遠弊端

  嗚呼!亦有自來矣【按:王夫之也發了感慨,那就是這種富者為吏的事情也是有原因的。】。世之亂也,一策行而取卿相,一戰勝而有封邑。故草野貧寒之子,忘軀命,遊於刀鋸鼎鑊之下,以弋獲官邑。於是而如餒者之得食焉,快貪饕而忘哽噎。於是天下苦之,人主厭之,而矯之以任富人之子,以是為愈於彼也【按:首先是說天下大亂,草根基層亡命而得富貴。這就是說統治者已經看到了窮人愛造反。我覺得這更是王夫之的看法,是不是就是漢初諸帝的看法也不一定。當然這個思路肯定符合實際情況。】。

讀資治通鑑札記558 王夫之論富者為官吏的長遠弊端

雖然【按:錶轉折,這是第三層意思,是王夫之的最後的看法。】,豈必無以養天下之廉恥而需此哉【按:王夫之的話的意思是難道為了不讓這些窮人造反就一定要拋棄可以涵養天下的道德廉恥嗎?】?矯枉者之枉甚於所矯,而天下之枉不可復伸【按:古人說矯枉必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但是王夫之的意思是你矯枉的太過正了了,反倒恢復不過來了。】。為君子者,清品類,慎交遊,遠挾策趨風之賤士,以使人主知所重輕焉【按:這裡是從前面的道德廉恥的邏輯順下來的。這裡王夫之特別提出了君子應該遠離“挾策趨風之賤士”,這裡王夫之是將那些出謀劃策的謀士給當作順風走的投機分子。王夫之當然是認為富者為官吏的思路是短視的。】。何至貽朝廷以菲薄賢智【按:重錢不重才華和道德。】、輕側陋之心【按:側陋:處在僻陋之處的賢人或卑賤的賢者。】,問居贏【按:積儲有餘,就是富有的意思,積儲假貨居賄。――《國語·晉語》


居物致富。――《漢書·張湯傳》

居為奇貨。――《聊齋志異·促織》

居之以為利。

又如:居積(囤積財物);居仁由義(內心存仁,行事循義);居物(囤積財物);居販(居積販賣)】而揖進【按:對他們好。】之哉【按:給朝廷帶來不好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