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 “貧窮是遺傳的”

“貧窮是遺傳的”是一句中性的話,不帶有任何情感色彩。是一句兩面來看的話。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因為人是有一種惰性的,社會是有一種矛盾的。要擺脫所在的階級,在日漸成熟的社會形態來看是越發的困難的。於是能維持現狀,對於“貧困”來說是很高的饋贈了。突破不了生活的圈子,交往的人群,習慣的思維。

但是我對這個並不保有歧視或者說悲觀,在大一的時候一個演講會上,我就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社會是一張餐桌,有人當清湯,有人當濃漿。各個階層的流動和維穩,是社會運轉的根基。

而且“貧窮是遺傳的”遺傳的還有更加珍貴的對生活的感受。一點點的生活的饋贈就是天大的禮物,因為貧窮,往往把苦難當成習慣而弱化,把生活的驚喜當禮物,幸福感也是更加的強烈。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影片中,孩子的笑容也是一種單純的暗線。孩子是沒有階層的概念,只能識別善意和單純。

小女孩在高檔的小區,卻哭嚷著沒有朋友一起玩,但是在貧民窟裡卻笑的格外的真心。遺傳的貧窮也遺傳了對身邊人情的卑微的慷慨。

這是真正的富有,也是人生的長途中,加速的一種表現。

雖然輸在了起跑線,雖然跑得特別慢,可是卻著急不起來,慢慢走欣賞呀。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搜索:生活小妙招技巧 即可

  • “教育是困難的”

教育是困難的,不是隻對於貧困的階層來講,對於迷茫的中層階級來講,教育也是困難的。或者說是更加的“困難”。因為貧困的階層,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慣性,但是中產階級是掙扎的。他們不能妥協於低產階級,又吃力的夠著高產,中間的變形讓他們感到了“低不落,高不就”的尷尬。

影片中妻子很早就開始思考教育問題,如國內一樣,印度也講究“學區房”。為了教育,拉吉夫婦做的第一個犧牲:離開熟悉環境,一擲千金,在富人聚集區買了房子。

為了進入上流社會圈層,夫妻倆組活動搞派對,表面一團和氣、賓客皆歡,但事實是——在舞會上熱情地晃動屁股,被認為不體面,得到大家心照不宣的嘲諷;餐桌上禮儀知識不精通,也暴露了出身。

錢不是階級的全部,《了不起的蓋茨比》對這個問題有一句深刻的臺詞,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農嘲諷把家變得金碧輝煌的傑伊·蓋茨比——“表面上我們相同,但實際我們不同,我們是藍血的(貴族自稱藍血),你永遠不是。”

孩子落選,理由是:爹媽沒有受過良好教育。補充一個背景,印度所謂的“良好教育”僅限定在優質教育資源聚集的“私立學校”。

而如拉吉夫婦倆一樣從小就讀於公立學校的普通人群,直接被劃歸為“爹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似乎對於教育的選擇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可以沒有知識,但不能沒有常識。可以沒有氣質,但不能沒有素質。可以不夠淵博,但不能不夠包容。

教育的困難,最大程度的困難是大家把教育當做了“做事的工具”,而不是“育人的土壤”。因為在電影的最後,來自普普通通的公立學校的孩子們的表演依舊是散發著至真的光芒的。他們缺乏的是舞臺。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而教育讓孩子們擁有這樣的能力,去展現自己,當自己足夠閃耀的時候,舞臺自來。哪怕舞臺只是街角的廣場,

我不怕起跑線落後很多,我也沒有特別的爆發力,我在自己的跑道上,一直跑下去,就是相當的勝利了。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起跑線》:我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一點都不怕

這些都是可以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要輸在起跑線到底是為了什麼?

先生:你說,你為啥要讓娃學畫?

湘玉:為了不讓她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先生:那起跑線在這兒,那目的地在哪兒呢?

湘玉:我怎麼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

先生:既然都沒有目的地,那設置起跑線還有啥意義嗎?我覺得,叫娃學東西可以,但首先要搞清楚為啥要學。 咱們為了興趣,為了陶冶她的情操,那值得鼓勵。你如果是為了虛榮,為了跟人家比,那還不如不學呢。


最後分享一段話

霍金說得好,“窮人才追求稀缺物,而精英追求永恆之物,即美德、責任、真理。精英並不是按照收入、學歷、職業地位被劃分成某一群體的那些人,而是那些決定追求幸福、追求實現幸福社會的人。”

但當我們理解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就不會再被過度焦慮所綁架,更不會把自身夙願的未完成轉嫁在孩子身上。“教育的資源”是有寡眾的,但“教育”本身不分階層。是人心有了執念,才出現了貴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