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有多少教师是心甘情愿去交流轮岗的呢?

e网情深58919265

教师轮岗嗯,是上面提出来的,但是很少有教师心甘情愿的姐交流轮岗。这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县城或者是市区的教师要轮岗到下面的村镇。这种教室是不愿意去轮岗的,因为家在城市,或者是在县城让他们去农村或者是镇上去交流的话,他们就要抛家舍业,还要有住宿。吃等种种方面的问题

下面的教师也就是村或者是朕的教师去世或者是更大的地方去交流的教室,他们当然是愿意去的,因为去比较大的地方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但是这种机会是很难得的。他们同样的也要抛家舍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轮岗要多长时间?嗯?如果是一年的话。那么学生刚刚适应了这个老师又要再去适应另外一个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个人认为教师轮岗没有特别太大的意义。如果真的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应该组织实实在在的学习。年轻教师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年轻的教师多去世,或者是他们上级学校去听课学习交流探讨。


独立疏篱趣味浓

教师交流轮岗,别让好的制度看起来很美

有多少教师心甘情愿去轮岗,因为没有调查和统计的数据,这不好说,但我们可以从什么是轮岗、为什么轮岗、怎样轮岗和轮岗的劣势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交流轮岗

教师轮岗始于2014年9月2日,教育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这一文件,按照文件的精神,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里,只是说明了教师交流轮岗的好处,并没有定义。从定义的角度来看,教师交流轮岗是为了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与管理队伍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很发展而实行的城乡学校之间、优质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与管理干部相互交流、岗位互换的一种制度

二、为什么要实行交流轮岗

大的背景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这确实是一种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看到了教育的实质问题,但我以为,除了这个大的背景,从教师的层面,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教师长期在某一地方工作,职业倦怠感严重,适当换换工作环境,或者换一些同事,会有新鲜感。一般而言,一个人几十年在一所学校,面对同样环境、基本不变的同事,激情会逐渐消磨,倦怠却日渐滋生,就是一种必然。一旦实行了交流与轮岗,在新的环境下,人会重新产生工作的激情、创业的欲望。

2.部分薄弱学校、乡村学校教师视野狭窄,安于现状。特别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我曾经援藏几年,感受非常强烈,但考虑到一些影响问题,这里就不举例了),教师长期与外界隔绝(这既有环境和外部因素,也有自身的原因),夜郎自大,自以为“老子就天下第一”,一旦有了交流轮岗,就会打破天花板效应。

三、怎样交流轮岗

目前,关于交流轮岗,已经有如下的方式:

1.定期交流。即规定一定的期限,城乡之间、薄弱与优质学校之间的教师,在几年之内(一般是1-2年),在交流学校中工作学习,交流期满,回到原学校。

2.跨校竞聘。学校将教师岗位需求公布出来,其他学校的教师可以前去竞聘,竞聘成功之后,可以在竞聘学校工作。

3.学区一体化管理。在县域内,划定学区,学区之内的教师打破编制限制,实行一体管理。

4.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同类学校结盟发展,知名学校托管薄弱学校,成都市武侯区曾经实行过“两个学校,一个法人”的捆绑式发展,取得了个非常好的效果。

5.对口支援。这主要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由发达地区对口支教,这一点,在四川做得非常好。

6.县管校聘。有的步子比较大的地区,直接将教师的编制收归县教育局,设立教师发展管理中心,各学校根据需求,到教师发展管理中心招聘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师,如成都的温江、邛崃等地,其经验被全国同行借鉴。

四、别让好的制度看起来很美,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让差的变好,让好的更好。教师的交流轮岗,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应该是“削峰填谷”,搞简单的一刀切,而应该是“让差的变好,让好的更好”(这或许又会产生新的不均衡,但社会不就是这种螺旋式的发展上升么?)

2.加大自愿轮岗教师的激励措施。如轮岗是作为评名师的标准之一,提高工资待遇,和业绩挂钩、优先给予海外进修机会,政府给予车费及房屋补贴等。

3.在政策上给予缓冲适应期。例如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增加5年必须轮岗一次才合格,或者给予教师家庭上的一些政策补充,例如解决入户问题、提高医疗等。

4.加大宣传力度,避免本位主义。据我所知,在教师交流轮岗的实际操作中,有的优质学校,将自己认为的“刺儿头”教师,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出去,其结果是,给原本兴高采烈的薄弱学校或乡村学校,送去一个“烫手山芋”,以至于产生对制度的抵触心理。

5.多一些人文关怀。诚然,还是有一些教师,几十年兢兢业业工作,像老黄牛一般,可业务能力不强、教学业绩不佳,对这样的教师,还是要本着人文关怀的角度,不能一刀划下,凉了更多教师的心。

总之,好的思想,必须要有好的制度和配套的策略来支持,不然,就只会是“看上去很美”!


三水三心

这里所说的“轮岗”,在我们这里其实有两个不同的名词:城里学校的教师到农村学校,称为支教;而农村学校对应来城里学校顶替他的位置的,称为顶岗。这种方式确实由来已久,但自从城里学校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的规定出台,才引起许多人关注的。

至于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平,也需要从以下几点来看:一、在于被派往农村学校支教人员自身素质。本人所在的就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每年县局都会安排一到二名县城教师到我们学校来支教,这些来支教的教师有的自身素质确实很高,无论是教学水平、态度还是出勤办公,都可以给学校有些教师树立榜样;而个别支教教师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镀金的,即使本人水平不差,但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反而起到很不好的作用。



二、在于被指派的城市学校的指导思想。虽然相关文件明确指出,派出的支教教师应该是各个方面素质高的教师,但有些城市学校要么是出于怕影响自身教学成绩的想法,要么纯粹是给某些想要晋级的人提供镀金的机会,随便安排一个人了事。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指派方式,既给农村学校带不了任何好处,影响了原本纯朴的农村学校工作生态,又给指派的城市学校的形象抹黑――似乎是城里顶尖的教师也不过如此。

三、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这两年对于城里支教的教师,县里明显加强了管理,除了当年支教教师的年度考核由被支教学校考核之外,还进行平时的查岗,支教教师领取补助款的时候,必须由被支教学校出证明,证明支教教师的表现情况,这无疑是加强了对支教教师的管理,无论对于支教派出学校还是被支教的学校都是有益的。

总之,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要有全盘的考虑,既要有好的初衷,又要有好的实施方案,还要有保证实施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把好事做好。


管风里是谁

我来回答轮岗问题!问的是有多少教师心甘情愿?重点落到多少?我想问的也不是要具体数字,问的是心甘情愿的是多还是少?




我想说心甘情愿去轮岗的教师不多!很少!

轮岗想法是好的,制定政策是为了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想法是美好的但是操作起来问题多多!

首先,一位教师在一个学校待了很多年,对学校很熟悉,对学校领导很熟悉!对学生家长很熟悉,最重要的都和周围的同事形成了良好的关系!这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环境让自己能很好的进行教学工作!这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很重要!而让他去轮岗所有的都是陌生的,有谁愿意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重头再来!



第二,轮岗的教师来到学校,没有归属感,现在教育部门对于教育工作。喊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孩子!忽视教师的成功,其实学生的成功固然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但是也要让老师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工作才有动力!不光是金钱方面的,还有很多!一个教师到了新的环境去轮岗,他不是那个学校的人,学校的评优还有讲课都没有他们的事,即使有新的学校又有谁去評他们,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评选主要还是看老师的人际关系,你上上下下要处理好!否则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领我不行!他来新的学校就意味着与优秀教师无缘,与优秀了无缘!要是你,你愿意去啊!



第三,家庭生活方面!原单位工作多少年,早就在周围安家,工作生活很方便了!新的学校里离家肯定远了,怎么解决交通问题,孩子教育问题怎么解决?都是问题!很正常的生活都带来麻烦!

第四,福利待遇还去原单位去领,造成很大的麻烦,原单位的福利应该有,但是现在单位的也应该有,不然轮岗的老师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东西不多但是让人心寒,失去了归属感!虽然是小事但是伤人心啊!


第五,轮岗的教师去了新的单位工作量也不一样,尤其是农村教师来到城里工作量陡然加大,不堪重负,在农村教几个学生到了城里突然增加了好多!待遇不变!各个方面要求的都严格了,上班时间也拉长了!要是你你愿意?

当然也有愿意去轮岗的,是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者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的教师!但是为数真的不多!

现在学校看到教师不愿意轮岗,就一刀切按年龄,轮到你不去不行,让老师不得不去,你说老师的情绪会怎么样?





什么事物都是一样的教师的思想也是一样的,就像大禹治水和他爹治水一个是疏一个是堵作为政策制定者,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要给予轮岗教师更多的实惠引导,让轮岗教师踏实工作!就如同商鞅变法首先要立木取信!轮岗是好的,但是要做好轮岗的辅助工作!


松高寻鹤



在轮岗早期,教师对于这样的政策是排斥的,因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领导和同事、熟悉的学生,会让教师有一种安全感,这种稳定安全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展开教学。再加上教师也是有家庭的人,一下子要被轮岗到别的学校,对于家庭和子女是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和不方便的。

现在,为了鼓励教师轮岗,上面出了个政策,交流轮岗与职称、评优评先挂钩。在答主地区,城镇教师评职称需要有农村工作经验,这就导致部分城镇年轻教师不得不去交流轮岗。

而每一年的交流轮岗名额是有限的,而且优先考虑的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年限满十二年的教师,而这一类教师对于职称已经不是非常热衷了,所以会让出名额,至于怎么让,对于那些想去交流的教师又是一番折腾。

问题还有,农村教师不愿意来城镇交流啊,教学压力大,交通不方便,教学技能落后等等,就算来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至于当地最大的问题,交流到哪个学校,与哪个教师展开交流,这都是需要你自己联系的啊。实在联系不到怎么办,就看你认识的人多不多吧,看你们学校校长给不给力吧。

所以,就算为了职称去交流轮岗,也得这么大费周折,让教师如何心甘情愿。

当然,至少有一部分名师确实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这可是一条有利于名师成长和上升的道路!



最后,政策确实是好政策,有利于城镇和农村的教育均衡发展,至于实施方案还是有待商榷的!

以上只是就答主地区展开说明,其他地区肯定会有不同的情况,欢迎讨论关注!


西风课堂

有好的政策,一定会吸引教师轮岗交流!

之前,就听说教师轮岗交流这一说法,地方教育局为了让此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开出的条件也是非常诱人!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一年,回校后可以给晋级职称的名额。可以说很多教师为了晋级成功,纷纷报名交流。一时间,抢不到交流名额的教师都非常沮丧。


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交流目的不同,交流教师是为了晋级职称而来,而不是为了改善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而交流。交流的教师尽管到偏僻的地方去呆个一年半载,回来后!给个晋级职称,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今后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性的开展,才能真正的做到,师资均衡、取长补短、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师交流,服务薄弱学校所带来的深渊影响,也会更加持久的发展下去!


人在囧途698

教师轮岗不是中国特有,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所以愿意与不愿意是阻挡不了的。但确实推行起来比较困难。

先说为啥子要轮岗?

中国教育先不说东西南北中的区域差距有好大,只说县域内的差距,就不得了。所以才有城里学校一个班七八十人,农村学校十几二十个学生一个班,为啥有这种情况,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不平衡造成的。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在城里读书,贷款买房甚至租房。都说现在农村学校条件好了,确实是硬件设施有改善,但优质教师这个关键因素却每年通过考调不断向城市集中,再加上城市优质的教师培训资源,造就了大批优质教师,农村学校确实无法与之相比。就是要让这些优质资源去到薄弱学校,去带动引领帮助一批乡村教师,最终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再说轮岗为啥推行难?

原因很简单工作生活条件差别太大了。城里多舒服,去上班离家几分钟,去农村学校得几小时。工作环境也差太多,有的农村学校连教师办公室都没有。待遇没有多大差别,现在到农村学校去每月就多两三百块的乡镇工作补贴,说实话太少了,就是另外再给一定补助都不足以调动积极性。还有就是只要求教师轮岗,而校长等管理人员不轮岗,也是难推行的原因。



再说如何轮岗推行更容易?

从校长开始轮岗,到中层干部,教师轮岗推行起来就相对容易些,就是要一级一级带头干才行,光坐在台上喊口号没用,就是强制去了教师难安心工作,起不到轮岗的目的。

最后说轮岗也带来一些问题。

现在轮岗最大问题是轮岗教师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变成了去镀金,那就没有意义。还有就是轮岗教师每年有一笔不少的补助,农村教师作何感想,我们长年在乡村学校教书,没有这补助,你城里教师一来就有,心里难平衡,所以大幅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一定要高得多,让教师争相去农村学校,让乡村教师有一种优越感,轮岗就不是问题了。

也许这些想法不成熟,但是自己的感受,欢迎批评指正。


躬耕乡野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

刚开始轮岗的时候,大家是都不愿意。在一所学校呆习惯了,谁愿意换地方啊?陌生的环境,还需要适应!但是后来,教育局将轮岗作为评职称、评学科带头人、评特级的必要条件后。情况就发生了反转,大家都争着要去了。我的一位朋友,在山东做老师,非常的优秀,评特级条件早就够了,就是卡在没有轮岗上。因为名额有限,大家争得鼻青脸肿!所以没有不愿意轮岗的说法了!

题主的第二个担心也是不成立的。轮岗到外校的老师,大都是骨干教师。大家都是要面子的,生怕在新单位成绩不好,被人笑话。所以都拼命的要把成绩弄上去。

第三,外出轮岗还有经济上的补贴。以我们区、我们学校为例。每年交通补贴每人5500元,评优优先!提干、评职称、评学科带头人、评特级都优先!这多好啊!怎么可能有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呢?

当然咯,各地区各学校情况不同。欢迎大家都来吐槽轮岗这个话题咯!


为你写诗151210028

据我所知,实施城乡教师轮岗(应该叫支教更准确)或到边远较困地区支教的政策,大部教师还是乐与参加的,并切有很多人在支教新岗位上做出了不非的成绩。



教师轮岗,一般是城乡教师到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支教任课,或者到边远地区支教,时间一年或三月不等。下去支教教师都是自己提出由请,再由教育部门据支教学校的课目所用择优选择而定。可以说支教政策的落实执行,宿短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缓解乡村或边远地区教师不足问题,拓宽了城乡或边远地区教育质量提高瓶颈,给乡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希望!


但这支教工作开展至今也经过了一个过程。起初个别教师思想上条件和个人家庭的原因存有顾虑,不过从政策层面为支教提供了保障,如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为支教大开绿灯,使支教教师乐义下、下得去、留得住、安心教,使支教工作开展常态化,`而切落实到位,取得了骄人成效。


支教工作的开展,使城乡教师相互交,取长补短,为乡村或边远山区教育发展,乡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探出了一新路。

所以,现在支教是教师愿去,并无怨无悔地工作,取得地成绩明显可见。无容质疑……


自由飞翔1246578

在早些时侯也出现了教师轮岗,那时,我们乡镇中学到乡村小学,叫支教。一个百十人的学校轮不了2一3人,开始时,大家积极性不高,毕竟在一个地方久了,习惯了,同事间也有个照应,什么事情也好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得先适应。轮岗单位一般又离家远,生活不方便,愿意去的人很少。后来,领导给出优惠条件,愿去的人,可以评为县区优秀教师。在我们这地方,县区优秀教师在评职称时可以加4分,这一下,对要马上进职称的老师来说有了吸引力,不就是一年时间吗?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马上要进级和为进级做准备的老师就变得踊跃起来。



现在,教育改革,实行了县管校聘后,轮岗由教育局统一调配,需要轮岗的要求本单位考核靠前的教师,如果被抽到的自己感到了自豪,我们是乡镇中学,对应轮岗是到市区,现在大部分在市区居住,正好生活也方便了些,不存在愿不愿意了。现在有新的规定,市区老师晋级须有乡镇工作一年及以上的经历。因此,市区轮岗到乡镇的老师也并特别是不情愿的,除非没晋级要求的。



当然了,各地情况不同。欢迎大家留言,吐槽参与轮岗这个话题!我是教育百态人生,愿与你共同讨论有关教育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