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的頂級武功,金庸後來後悔,把它寫成垃圾

金庸大作《笑傲江湖》中有一個場景。令狐沖闖梅莊,進入地牢之後,與任我行比試。

此時,任我行對梅莊四友中的老三禿筆翁的武功有一番評價:

“禿頭老三善使判官筆,他這一手字寫得好像三歲小孩子一般,偏生要附庸風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稱包含了書法名家的筆意。嘿嘿,小朋友,要知臨敵過招,那是生死繫於一線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勝,哪裡還有閒情逸致,講究甚麼鐘王碑帖?除非對方武功跟你差得太遠,你才能將他玩弄戲耍。但如雙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筆來寫字,那是將自己的性命雙手獻給敵人了。”

《神鵰俠侶》中的頂級武功,金庸後來後悔,把它寫成垃圾

這番話對於禿筆翁是極大的批評,要知道禿筆翁是江湖上已經成名的好漢了。

來看看禿筆翁的反應吧——

禿筆翁初時聽那人如此說,極是惱怒,但越想越覺他的說話十分有理,自己將書法融化在判官筆的招數之中,雖是好玩,筆上的威力畢竟大減,令狐沖若不是手下留情,十個禿筆翁也給他斃了,想到此處,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緊接著,任我行又說:“他的判官筆法本來相當可觀,就是太過狂妄,偏要在武功中加上甚麼書法。嘿嘿,高手過招,所爭的只是尺寸之間,他將自己性命來鬧著玩,居然活到今日,也算得是武林中的一樁奇事。”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任我行對於在武功中加入書法這種做法是非常鄙視的,他認為交戰是就是拼命,根本不容兒戲。

這個看法在我們常人看來當然是非常正確的。但在金庸小說的忠實讀者看來卻未必盡然。

《神鵰俠侶》中的頂級武功,金庸後來後悔,把它寫成垃圾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神鵰俠侶》中,朱子柳就曾用自己的一陽書指戲耍霍都。

來看看這門神奇(可笑)的武功吧。

金庸是這樣介紹的:

此門武功於書法中有點穴,點穴之中亦有書法,旁人武功再強,若腹中毫無文學根柢,實難抵擋這一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達高妙境界的功夫。

這種描述,正和任我行在《笑傲江湖》中所批評的完全一致。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完全相反的情況呢?

這涉及到金庸前後的變化。

前期、中期的金庸將武功寫得出神入化、神奇莫測,令人目不暇接。而後期則不同,金庸的思想開始出現極大的轉變,他推翻了自己從前的認知。開始認為實用主義更加重要。

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就在武功這方面大大得到體現。早中期的金庸將內功的作用寫得極為重要,但到了後期則開始出現變化。比如《笑傲江湖》,金庸開始嘲笑那種苦練內功(象徵著正統觀念)的人諸如嶽不群,而只追求招式(象徵著研究技巧)的人比如令狐沖一樣可以獲得勝利。華山派的劍宗氣宗表面上是武功之爭,根本上是對世界的認知觀念,那就是:到底是學技巧更重要還是追求修身更重要?

《神鵰俠侶》中的頂級武功,金庸後來後悔,把它寫成垃圾

對於這個答案,金庸早期肯定是認為修身更重要的。但後來他變了,他開始寫出令狐沖這樣的只憑借招數就能獲勝的人。他的這種轉變最終迎來了集大成者——韋小寶。

在《鹿鼎記》這部金庸的封筆之作中,韋小寶什麼武功也不會,什麼道德也不遵守,他採用最卑鄙直接的手段最終走上人生巔峰。而所謂的正人君子比如陳近南、九難、雲南沐王府等等統統都以悲劇結尾。

所以,我認為研究金庸的作品,是要將整個金庸小說都當成一部完整作品來研究的。單一拿出一本來研讀,不能精準把握其思想的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