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精准施策助民富,产业帮扶暖民心

2017年6月,华阴市编办扶贫包联帮扶村由华山镇大城村调整至岳庙办岳西村。初到岳西村贫困户李克强家中的时候,小院里满满当当散乱地放置着一些农具和杂物,显得有些破败不堪和萧条。

李克强家有4口人,李克强和老伴儿许淑芹均年过六旬,劳动能力下降,靠种植1.5亩蔬菜和1亩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大儿子李天亮虽已分户,但与老人同住,李天亮再婚的妻子也已离家出走多年,至今单身,靠打零工生活,且育有七岁的儿子,平时靠老两口帮带;二儿子李海亮,文化水平较低,无一技之长,靠打零工过活;女儿李腊茹外嫁贵州多年,至今杳无音信。李克强家的日子用巷道邻居的话说就是,“也不知怎么的,看着天天忙活,就是不见日子好转”,家庭生活极不顺畅,整个家庭显得暮气沉沉,在贫困线下挣扎。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针对李克强家庭一是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二是意志消沉、缺资金、发展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办吉文权主任、驻村工作队及村“四支力量”其他成员多次入户调查,召开会议商讨每户贫困户的发展思路。在充分用活用好“八个一批”帮扶措施的前提下,对每户贫困户还“量身定制”了长远的产业帮扶措施。就李克强家庭来说,首先,根据其常年种植蔬菜的实际,经与本人商议并同意发展野菜种植方面的尝试,改变传统蔬菜效益低下的困境,增加收入,我们为李克强家庭斥资1400元提供了从山东新泰市野菜种植研究院购买的11种野菜种子(如茵陈、荠菜、马齿笕、面条菜、甜荞等)以及种植技术资料,帮助其发展特色野菜种植新尝试。由于李克强夫妇文化水平有限,驻村工作队就手把手的指导种植,提供全程帮助,野菜种植顺利实施。但是由于土地面积、环境、气候因素,野菜种植难以发挥长期效益。其次,我们在分析了野菜种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的现实状况后,重新调整帮扶思路。经共同商议,为其花费5000余元购买了塑料大棚铁杆70余根,以及塑料膜、钢丝、紧线器等配套设施,为其搭建塑料大棚4个,种植反季节蔬菜,解决冬季无收入的现状,增加收入。驻村工作队及包联单位领导干部亲自上阵,帮其扎棚、覆膜,将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蔬菜大棚建立起来。在过去的大半年中,每当遇到降温、雨雪、刮大风天气,驻村工作队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李克强家的田间地头,帮助对大棚进行除雪防风等工作,指导蔬菜防冻和大棚防塌,确保蔬菜生长,平安度过低温雨雪天气。再是,由于李克强家庭对大棚种植方面技术缺乏,驻村工作队多次通过联系农业科技“110”技术人员,以及请教塑料大棚种植经验的能人现场指导等办法,为其提供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支撑。另外,针对李海亮文化水平不高,结合其自身条件,我们积极协调,将李海亮确定为岳庙办卫生公益特设专岗,为村上打扫卫生,每月500元薪酬。使其在协助父母照料蔬菜大棚的同时,有一份稳定的收益。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目前,李克强的蔬菜大棚无论是从种植还是销售都进入了正轨,每个季度差不多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李克强夫妇终于笑了,心情更好了,心里更加暖了。

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李克强被评为2017年度岳西村勤劳致富脱贫的标杆。李克强的脱贫历程正是包联单位编办及“四支力量”各成员精准施策、用心帮扶的历程,其他贫困户的精准施策也在发挥并显现着类似的帮扶效果。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以及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贫困户的春天必将到来!( 鲍少纯 迪旭超)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记华阴市编办驻岳西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