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八)

长平之战·秦国暗流

白起于公元前273年,也就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取得了华阳大战的胜利,从此,魏国国力大损,退出了争雄的舞台。这样,摆在秦国面前的最大的挑战者就只剩下了赵国。那么,我们看看接下来,这两个国家都做了什么。

首先,我们先看看秦国。

第一件事,公元前272年秦国进一步剪除了内患,那就是位于秦国西侧的义渠国。义渠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与秦国争斗不断,虽然秦国屡次打败了这个国家,但是它仍旧在蠢蠢欲动,准备在秦国最危机的时刻,给秦国补上一刀。直到秦宣太后出马,以倾国倾城之貌俘获了义渠王。自此,义渠与秦国和平相处长达三十余年。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沉醉温柔乡的义渠王年龄越来越大,而他的那些野性十足的子辈日趋壮大。他们与秦国可没有什么关系,在他们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口要与秦国一战的气。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开始考虑调整与义渠的关系了。以前义渠王被秦国玩弄鼓掌之中,但眼看着义渠将会脱离秦国的控制。秦国当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强硬的秦国准备消灭这个迟早会成为敌人的义渠。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八)

秦昭襄王说服甚至可以说是威胁秦宣太后忍痛割爱,诱杀了义渠王,而后出兵灭掉了义渠国,秦国背后的芒刺终于被拔了出来,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虽然我们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这一过程十分波折和不易。一方面宣太后与义渠王几十年的感情,不是说杀就杀的。秦昭襄王下了多少功夫那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要一击击溃义渠国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一击不成,那将直接撕破两国的面具,如果义渠有了充足的准备,再和东方诸国勾结,秦国还是很难受的。所以,义渠之事处理得很漂亮,也很干错利落,展现了秦昭襄王的水平和能力,而此时魏冉和白起一定是出了不少力。

第二件事情,就是范睢入秦和魏冉失势。公元前272年,范睢几经波折,终于见到了秦昭襄王,经过几轮试探,范睢发现秦昭襄王具有独掌大权的决心和态度,于是他指出了秦国太后与儴侯瓜分秦王的权力对于秦国种种危害,以及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与太后沆瀣一气,致使诸国只知秦国有宣太后、儴侯,而不只有秦王。秦王听后即刻拜范睢为客卿。其实,就算范睢不说,秦昭襄王也早已经对太后、儴侯专权十分不满。但是谁让自己在称王之初瞎折腾,差点被孟尝君率领的齐、韩、魏攻破函谷关,致使自己的地位和威信降到了谷底,要不是太后最后挺身而出,那个烂摊子还不知道怎么收拾。再加上太后和魏冉的确把挽救秦国于危亡之际,并且把整个大秦国带上了正轨,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他们的地位和权威是不容易撼动的。此外,秦国上上下下都知宣太后集团得势,很多人才也都选择了站队,放眼一看,秦昭襄王身边的人也没有几个,何谈人才?所以,秦昭襄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是出于被动的配合角色。因为那还没到他应该出手的机会,天时,地利,人和,秦王都不占优。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八)

可是,有一个天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优势在秦王这边,而且这个优势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时间的优势。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夫。一年一年的过去,秦王和宣太后集团的局势发生可变化。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王大概在五十五岁左右,而他的母亲秦宣太后应该已经七十多岁了,而魏冉也接近七十岁。对比战国时平均寿命,这两个当权派的岁数已经算是长寿了,但是也基本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点,是看在秦王眼中的,也看在群臣的眼中。自然,纵然你能力齐天,也有驾鹤西游之日,熬死了他们,秦王当然就是老大了。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八)

秦国的大臣们也重新考虑了站位问题,很多人,选择了选择了更加有生命力的秦王。这一点,我们能从秦王用计诱杀义渠王这件事上分析出来。义渠王与宣太后做了三十多年的夫妻,并生有二子,可以说是感情深厚。但是这种情况下,秦王还能说服自己的母亲杀了义渠王,难道仅仅是母子情深和秦国的伟业。我反正是不行,我认为宣太后做不到,作为一个女人,她更加做不到。那剩下的,就是秦王的威逼和恐吓了。既然秦王干这么做,也是有了一定的实力。

但是秦王为什么不敢现在我就动手搞次政变,废掉宣太后呢?因为时机不成熟。太后还很有实力,而魏冉还在屡建奇功,此时动手,秦国将会发生重大变故,到那时,一方面鹿死谁手还没定论,另一方面山东诸国趁机合纵来攻打秦国,那种局面是大大的不利。其三,秦王身边还没有出现一个无论是能力和忠诚度能够令秦王放心的人出现。所以秦王不敢操之过急。

但是范睢的出现,让秦王看到了曙光。这个人不仅能够说出秦王心中所想,还能将条理说得那么清楚,秦王知道,他等的人终于来了。于是秦王马上任命范睢为客卿,参与秦国朝政。有了范睢的配合,秦王如虎添翼。许多他不能做的,他不能说的,都由代言人范睢代劳。当然,范睢是个好干部,得宣太后和魏冉的事他都干了。虽然为了表面的和气,秦王也会偶尔训斥范睢几句,但训斥完了就完了,不加惩罚,反而是稳步上升。这一切,也被那些秦国的大臣们看在眼里。这是一个信号,秦王现在说了算,太后和儴侯不好使了。你们怎么办,自己考虑考虑吧。

就这样,到了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太后和魏冉的势力渐渐被迅速崛起的秦昭襄王的势力所代替,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左右,秦王废掉秦宣太后,不久,宣太后死,葬于郦山。是年年底,穰侯魏冉被驱逐出秦国就封地陶邑养老,并死在了那里。秦国经过了四十多年,权力终于重新回到了秦王一个人的手中,秦国的权力就这样自然而然且波澜不惊地完成了交接。整体上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权力交接,在没有政变,没有杀戮的情况下就完成了,秦国的政治动荡并没有中断国家的正常的发展,也没有使人才出现断档和外流,这与其他国家和之前秦国血腥的权力交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说,这位秦王是雄才大略的,有着过人的政治手腕和技巧以及超强的掌控能力。使本来一场激烈的硝烟战争化于无形。向他致敬。秦王心里爽呀。独乐不如众乐,秦王在暗爽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提携自己的铁杆粉丝,马上让范睢出任国相,自此,这二人开始光明正大的搭班子,秀恩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