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乱象不止,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民宿,住起来还靠谱吗?

治理民宿经营乱象 维护消费者权益

经营乱象不止,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民宿,住起来还靠谱吗?

门诊问题

民宿经营乱象难题如何解决

门诊专家

山东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明明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陈华

专家观点

民宿经营乱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住宿条件不达标;二是餐饮卫生存在隐患;三是私密性和安全性体验较差;四是治安、消防隐患突出。

造成民宿经营乱象的原因如下:一是准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二是多头监管,监管难度大;三是法律规范不健全;四是民宿争议问题的定性处理难。

▲有效治理民宿经营乱象,主要应从执法层面开展工作;尽快完善民宿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据2018年4月9日《长江商报》报道,清明节各地住宿订单同比往年翻倍增长,民宿正在成为更多用户出行住宿新选择。根据清明小长假的数据可以看出,共享经济持续受到大众热捧,在线短租也收获了很多忠实拥趸。近年来,强调个性化的旅游民宿逐渐兴起,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首选。2017年10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旅游民宿的住宿条件、餐饮卫生、安全保障等进行了规范。例如,要求经营者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并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单幢建筑客房数量应不超过14间,同时规定民宿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一客一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等。另据《法制日报》报道,新规实施三个月发现,很多民宿预订平台和民宿企业正积极按照标准整改、发展,但安全、隔音、卫生等困扰游客的民宿经营乱象仍难终结。那么,民宿行业规范发布后,经营乱象都有哪些?为何不能禁绝这些经营乱象?如何从法律角度根治民宿经营乱象,促使民宿经营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道路?相关专家认为,当前,尚需利用网络优势,完善征信机制和黑名单制度

,让民宿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和信用评级来进行双向选择,确保市场的公开、透明。

民宿经营乱象有哪些

山东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明明认为,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民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住宿条件不达标。有的住宿条件过于简单,卫生条件较差,床褥等日用品清洗、更换不及时,卫生不达标。如近期,江苏省消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对江苏民宿的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消费者担心民宿卫生状况,而实际上只有19%的民宿床品做到了“基本洁净”。二是餐饮卫生存在隐患。一些提供餐饮的民宿,有的从业人员健康无保证,食材不新鲜,饭菜卫生无监管。三是私密性和安全性体验较差。对于女性顾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有的民宿条件简陋,导致一些女性顾客入住后忐忑不安,住宿体验无从谈起。四是治安、消防隐患突出。有的民宿没有跟治安、消防系统联网。有的为了招揽生意,住宿登记时不严格核实入住人员身份;有的装修材料不符合消防要求等,存在安全隐患。五是噪音扰民问题。部分民宿租客起居过于喧闹,对一些隔音效果不好或居民以老人、学生为主的居民区,民宿的噪声污染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经营乱象不止,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民宿,住起来还靠谱吗?

规范民宿经营的法律规定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华表示,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和刑事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民宿领域。如城市短租民宿目前大多是由个人经营,并无市场主体地位,但法律对从事餐饮、旅游、住宿等行业的民宿市场主体,已规定必须依法取得合法经营主体资格,并接受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监管,随着监管日益完善,不排除会有相当数量的短租民宿被取缔;对于风景区的民宿,如果不符合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则有可能会被要求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可能会被责令退出该行业;对于擅自改变住房用途的城市短租民宿,则有可能会被当地住建部门责令整改甚至取缔;民宿场所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法规定的,则可能会被消防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民宿价格未进行报备或宰客的,则可能会被物价部门依据价格法进行行政处罚;等等。此外,如果非法经营民宿者或住宿人假借民宿名义实施侵财或侵犯人身合法权利的犯罪行为,则会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经营乱象不止,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民宿,住起来还靠谱吗?

民宿经营乱象为何禁而不绝

目前,调整民宿经营的法律规范不少,但乱象依然存在。陈华认为,当前造成民宿经营乱象的原因较多:一是准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民宿经营市场主体资格问题作出规定。根据法律规定,住宿行业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证才可依法营业。而现实情况是,只要通过网络,个人有闲置的房屋就可开展民宿经营业务,而且当前部分民宿出于房屋规模、建筑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大多难以达到住宿业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无证经营和违规经营的情形大量存在。

二是多头监管,监管难度大。民宿行业涉及工商、治安、卫生、旅游等多个领域,监管部门过多,且目前我国的民宿还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而多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交叉管理容易导致监管效率不高。三是法律规范不健全,部分民宿领域缺少法律规制。我国的民宿起源于乡村并以农户的家庭副业经营为特征,导致现有法律规范基本局限于乡村及旅游景区,如《乡村民俗旅游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旅游家庭旅馆基本条件与评定〉地方标准实施办法》等,但上述办法只针对当地乡村地区的民宿行业适用,对于非旅游景区和城市短期民宿领域,是否应该纳入调整,存在较大争议,相关的政策制度构建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民宿,造成难以对整个行业实现有效监管。四是民宿争议问题的定性处理难。对于没有市场经营合法身份的城市短期民宿经营者,出现争议时会产生诸如维权客体不清等诸多法律争议,定性处理难度较大。五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在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加之大多数争议多发生在异地,数额不大,导致当事人维权难度较大。

经营乱象不止,想象中“诗与远方”的民宿,住起来还靠谱吗?

怎样有效治理民宿经营乱象

如何有效治理民宿经营乱象?陈华认为,促进民宿产业健康发展,主要应从执法层面加强工作。要加强监管,促进民宿行业规范运营。明确民宿行业的主管部门,整合公安、消防、旅游、环保、市场监督、卫生等部门,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严格执行民宿行业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仍不达标的坚决清理出民宿市场,杜绝无证经营、违规经营行为,让游客住得更踏实、睡得更安稳、玩得更尽兴。此外,还要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建立经营主体的备案登记制度,规范公民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利用网络优势,完善征信机制和黑名单制度,让民宿经营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和信用评级来进行双向选择,确保市场的公开、透明。当然,也要完善立法,明确相关法律规定。针对民宿领域存在的监管主体不明、管辖争议、覆盖面不够、维权困难等问题,应加强立法调研,尽快完善民宿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民宿行业健康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刘明明表示,消费者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在选择时,应通过正规的民宿网络平台,在选择民宿酒店前可先通过网络或电话沟通联系,对自己关心的事项进行问询协商,并尽量保留好沟通证据;入住前,注意检查民宿是否正规,住宿、安全、卫生条件是否达到行业标准,如发现与宣传不符,及时更换;入住后,要做到第一时间全面检查房屋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注意保管好自身的财物,休息时要随手反锁房门等。结账时,要求开具发票,并注意留存证据,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