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公司越龐大,效率越底下。

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彼得原理。它的核心思想是:每個人都將趨向於晉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上。

當一個公司裡,有一部分人被提拔到自己無法勝任的崗位上時,整個公司的效率就會下降。因為這些人並沒有能力,所以公司為了提高效率就會僱傭更多的員工,最後導致整個組公司人員臃腫,效率極低。無論是世界500強,還是明星互聯網公司,抑或是政府單位機關,只要是公司的人員規模達到一定量級,工作效率就會大幅下降。層層彙報,層層批示,公司越大,閒人越多,這就是典型的“大公司通病”。

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本質原因“不勝任階層”的存在。80分的人僱傭70分的人,70分的人僱傭50分的人,平庸的人不斷的被僱傭,最後整個公司的發展近乎停滯。

這就是為什麼總覺得老闆沒有什麼能力,但他卻能夠擔任那個位置?是不是他真的有什麼深藏不露的本領?

答案是,很可能他就是沒什麼本事。

他能坐到這個位置,原因是他的老闆同一樣的平庸。平庸的人不可能去找一個比自己聰明的手下,於是一路平庸下來。

滯後性晉升

其實就是田忌賽馬的套路。

滯後性晉升是一種錯位匹配戰術。我們都認為能力與崗位相匹配,於是我們用高要求的標準去覆蓋低級的要求,從而避免“不可勝任性”的出現,同時激發自我不斷前進的動力。

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那麼我們如何在在70分層級的自己,如何去培養100分的能力?能不能培養出來?

思維的侷限性。

當我的思維侷限在一層樓的時候,自然不會想到還有二層樓和三層樓等。潛意識裡我的感知只有二維平面,並沒有想過還有高低維度的三維空間。

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在職業的瓶頸中一樣 ,你需要提升的能力根本就不在你現在的領域中。

比如一個程序員,很難做到CTO。CTO要求的不僅要有牛逼的編程能力,更需要團隊管理和項目把控能力。只去強調編程和代碼,那也只不過就是一個高級的程序員。

所以要把自己的思維升級 。放寬眼界,從其他領域的角度去看待現在面臨的問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近大火的“吃雞”遊戲,以商業競爭的角度上來看這個遊戲,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玩家通過擊殺其他玩家來獲得更優質的裝備,最終只可能有一人存活下來。在這種機制下不可能存在雙贏或者是共贏,不斷縮小的毒圈就是市場不斷優勝劣汰的過程。

給你加薪的人,並不是你的老闆,那是誰呢?

提前搶佔安全區高地的人能搶佔到先機。創業中一樣,我們對創業的風口的預判,然後全身心投入到一個目標,最迅速建立競爭壁壘的過程是一樣的。

要做一個老闆,最好是在同一領域內,將360度角落裡的知識都涉獵到。不必精通,但必須理解,這樣才能培養全局思維。現在是需要複合性人才的時代了。

提升思考維度最快的途徑就是從比你層次高的人身上學習

能給你加薪的人不是你老闆,而是你自己。你優秀的能力配以正確的策略,才會讓議價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升職和加薪不是靠你的老闆,是靠你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