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临终时,他说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错了

1.

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后,曾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才又徐徐吐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

白起的死,对老秦人而言打击颇大,认为他死而非其罪,怜之。甚至有人直接遗恨于应侯范雎,因为毕竟白起是直接因范雎而死!再连后世撰史的司马迁也感慨「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却不能救患于应侯」……

由是来看,白起认为自己的死因是杀孽太重,终遭报应。白起以外,则都倾向于认为范雎妒心太强、私心太重,这才以一种让人不耻的政治手腕通过昭襄王的手而将白起灭口。

白起临终时,他说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错了

那,到底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呢?且不妨从头说起。

2.

单就战功而言,恐怕整个秦国史上都无有出白起之右者,甚至再放眼三千年,白起也依旧有资格傲视群雄。据《史记》中不完全统计,终白起戎马一生,经他之手而灭之敌兵有百万之多,攻下的城池也有近百之数。这赫赫战功的背后,是秦人日益升腾的国家自豪感,更是秦主渐渐掌握的统一之势。

但这又如何?还不是赐剑自裁?那这又怪谁?怪昭襄王?

显然是要怪的。白起临终所言的杀孽太重,其实不也是在暗指昭襄王杀孽重吗?因为这几十万赵卒虽然是因白起而坑杀,但也并非真正出自白起之手,更关键的是,白起其实也是出于为昭襄王考虑,为大秦考虑才如此。所以真正杀孽重者,应归于昭襄王……

也所以,白起对昭襄王肯定是有怨气的,只是为臣者不敢说而已。而再具体一点,与其说白起将自己之死归罪于天,其实不如说是归罪于昭襄王。

白起临终时,他说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错了

3.

那白起的认识对吗?

显然,也对也不对。在此事上,昭襄王确实脱不了干系,但归根结底,恐怕还要归罪于白起自己。

当年长平之战后,白起分秦军为二,令王龁攻皮牢,让司马梗定太原,并计划最后合兵一处,剑指邯郸,一举破赵。但是,人所共知,这一计划被范雎破坏。而自是之后,白起便跟范雎结下了梁子。

同时在内心深处,也跟昭襄王结下了梁子。

白起临终时,他说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错了

第二年,昭襄王又发大军攻邯郸,但这一次起初因为白起有疾而未参战,并且昭襄王也以为没有白起也可克掉元气大伤之赵。但事态总是容易发展到预料之外。当形势恶化之后,昭襄王才急了,数番派人去请白起,但白起却托辞推之,后昭襄王不得已,亲自去请,依旧无果。无果时依旧不甘心,又派范雎去请,可涛声依旧……

而关键是,这一情况在秦军形势更加恶化时,还又重新上演了一遍。再更为夸张的是,在白起拂昭襄王之意的同时还竟出言讽刺。在等级森严的当时,在一国最高权力拥有者面前如此,何啻于自杀?

须知在很多时候,在很多人之间,肯定是靠利益在维持,或者说预期的利益在维持,但现在,白起显然破坏了这一现状。而从昭襄王而言,既你白起已不能为我所用,又可能资于敌国,那最好的办法便是让你去另一个世界了……

白起临终时,他说他知道自己因何而死,但是他错了

由上盖而言之,白起之死表面上缘于范雎,实际上是昭襄王所致,而深层次上,则是因为自己。这一点,白起还是没看明白,或者说不这样认为。

文 / 起叔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