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先秦《诗经》里的这首类似于国风的渐渐之石,相对于其它的诗歌来说,可能让人有些陌生。

初读这首“渐渐之石”的时候,确实由诗句中的“武人东征”一语,可看出是一首征战诗。

可不知为何的,越读这首不太起眼的诗歌,越绝着意韵深远。许是,这就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齐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渐渐之石,实则是读渐渐[chán],通“巉巉”,意思为险峻、陡峭。

全诗以“武人东征”为主题而叙事抒情,以三个段章来书写将士东征情形之苦。

①.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山峦险峻岩叠峭,高高的耸立云霄。

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苦辛劳。

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诗中的“维其”,指“何其”之意。“皇”同“遑”字,不遑、不论之意。“朝”读[zhāo],指清早朝阳。

由于“劳”字有另一种说法,语同“辽”字,广阔辽远的意思。故而“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有另一层意思。这山水是何其的广阔辽远啊的一种对山川自然的兴叹。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②.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山峦险峻岩叠峭,高山陡峭难登攀。

山水逶迤且遥远,不知何日到尽头。

将帅士兵去东征,勇往直前不顾险。


诗中的“卒”同“崒”,读[zú]、另读[cuì],意指高峻山貌之势险。曷[hé]同“何”、“没”读[mò],指尽头或终点。

全诗的头两章,意思相仿,是描述在行军途中一路所遇到的山水险峻而发出的兴叹。

以“维其高矣、维其卒矣”来感叹这一路跋山涉水的艰难行军与疲惫,以“山川悠远”来形容内心的这种行军何日是尽头的煎熬,以“不皇出矣、不皇朝矣”来描述起早摸黑,不顾身险的行军急迫,从而喻义“武人东征”这种痛苦难言的主题。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③.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白色蹄子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

明月临近天毕星,滂沱大雨汇成河。

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顾。


末尾这章的突然反转,使得全诗意韵更进一层。诗中的“豕”[shǐ]字,是古人给家畜猪的称谓;蹢[dí]就是蹄子的意思。

“有豕[shǐ]白蹢[dí],烝[zhēng]涉波矣。月离于毕,俾[bǐ]滂[pāng]沱矣。”

这两句是一种天气星象。“毕”指星宿天毕星,故而月离毕喻为将雨未雨。

南朝祖冲之《述异记》中记载:“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而民间也有“黑猪渡河”将要下雨的说法。

以诗论诗,这里就是说晚间行军,天空将要下雨,滂沱大雨自然会导致行军难上加难。唯有加速行军,无暇他顾,由此可见“武人东征”之苦累,层层递进。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从全诗看来,确实就是一首反应将帅出征,艰难行军且不堪劳苦的征战诗。然而换一种角度,大胆的想象一番,又是一种不同的韵味。

由另一种角度来说,此诗应不可能在军伍中歌唱,以这首渐渐之石的风格来看,传唱此歌的第一个坏处就会极其影响军心士气。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这更像一首送怀诗歌。将帅将要帅军队去东征了,自然会有亲人送别,而这位无名氏应当也在送别之列,还可能曾经是位将领,知道这种征战的辛苦,于是有感而发。

毕竟,他的亲人就在这只军伍之中。以“武人东征”为背景主题,自然的有了离别之意。想象着曾经经历过的那种“渐渐之石、维其高矣、维其卒矣”的山高路远的景象,从而发出了“山川悠远”的思念之情。

历来军伍辛苦,自然的就有了这种“不皇朝矣、不皇出矣”行军之苦的幽怨。亲人在受苦,不知生死的焦灼忧虑,担心,害怕,思念等等情绪涌上心头。

夜深人静,诗人忧思的时候,遇上了“黑猪渡河”的这种天象,于是想到在远方行军的人是否也是如此,想象着远方人的行路艰难,是否已到了目的的。最让他担心的不是行军难,而是“有豕白蹢”般的无归期。

于是诗人更为忧思,以至于有了“不皇他矣”错乱而无暇顾及其它事的左右踟蹰。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首诗若更大的想象一番后,何尝不是征夫未归遥无信,痴妇踟蹰泪相思的画面呢?武人东征,一去袅袅。

若是你,会看到了什么呢?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真的就只是一首写东征劳苦的诗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