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 ?

教你攝影教你美

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比較膽小,害怕與人接觸。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不喜歡甚至害怕身處於人多熱鬧的場合。反而更喜歡獨處或呆在家裡。而長此以往,無疑是會影響工作與生活的。

有社交恐懼的人,可能是因為自尊心比較強,害怕與他人互動時一不小心被人拒絕了。或者是對自己的外貌沒有自信。另外一種原因可能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本身性格就比較沉默壓抑,所以無法以身作則地向子女示範有效的社交技巧。那麼孩子長大後,性格也容易沉默寡言,害怕社交。

而關於社交恐懼的治療,可能關鍵是在於社交恐懼的核心點——“怕”。比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而這種“怕”的心理並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長期的時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形成的。因此,治療也需要在長期的時常生活,學習,工作中,逐步培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意識地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可能起初會不習慣,會出現難為情的情況,但是需要意識到,一種習性本身就是需要時間的培養的。也可以使用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我是個人,而別人和我一樣,也是人。別人並不是由什麼特殊物質構成。如果我會害羞,難為情,那別人也會有著這樣的部分。我是要去和與我們同樣的人接觸,並不是要去和危險的老虎接觸。通過類似這樣的自我暗示,可以慢慢地改變沒有體驗,逐步走出社交恐懼的心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嘯


暖心理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有很多:

  • 不敢問路。

  • 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總覺得被別人看著。

  • 不願意參加聚會,覺得害怕。

  • 不敢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觀點

  • 過分在意別人的想法

社交恐懼症造成的原因有很多:

  • 自卑

  • 完美主義


  • 懼怕挑戰 害怕出錯

  •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我們該如何去克服自己的社交焦慮呢?

第一個建議就是:學會接受自己,無條件地接納自我。

不再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外在的“表現”和“成就”的基礎上。

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愛那個“有缺點,沒成就,表現不好,不夠優秀”的自己。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來改善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個建議是:

合理的看待“出醜”與“拒絕”。

任何一種提出請求都有一定的可能被拒絕,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如把這些當作經驗,多嘗試去 ,不要把拒絕當做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多認可自己的行為。


第三個建議是:

多多練習“交談"這件事,從周圍的朋友和親人開始,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友善的,如果你願意表達自己,相信對方也願意傾聽。

如果實在害怕的話,可以先從虛擬的社交網絡上開始,反正對方也不知道你是誰,換一個IP又可以重新開始。


第四個建議是:

從關注他人的情緒看法轉移到關注自己的情緒與看法。

找自己喜歡的那件事,專注於自己的領域。自我感知能力的提升,自信就像我們打怪遊戲時候的積分一樣,當你為了自己感到驕傲時,便不會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感到焦慮。


最後一個建議是....

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待著舒服的話··········· 那 一個人不是也挺好嗎?

很多技術人員一個人生活也很快樂~


瀚思心理

應該只是有一些社交焦慮,並沒有達到社交恐懼症的地步。題主也不用太擔心。

社交焦慮或恐懼可以採用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題主可能會對與他人見面(目光接觸)感到焦慮,出現種種情緒和想法,這時要去接納這一切(包括實際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打飯、吃飯)。

當出現負面想法時,可以嘗試使用CBT(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步驟進行自我交談: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質疑和駁斥,以糾正內心的不合理信念。

還可以採用暴露療法:刻意做自己恐懼的事情,把自己暴露在最恐懼的情境中,看看會發生什麼。慢慢恐懼就會消退。

還有一點很重要:社交焦慮不可能是單純出現的。換句話說,不可能題主其他方面都很好,除了社交這一塊。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自我建設,比如努力工作掙錢。

你現在不願意去食堂吃飯,可能跟你是一個“失敗者”有關,人生失敗的核心就是沒錢。別看你現在對食堂很恐懼,如果你突然買彩票中了1個億,我想你可能會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食堂吃飯,並且在遇到一道不合胃口的充滿了地溝油氣味的菜時把盤子一掀:“爺不吃了!”

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出食堂。


沉路心理實驗室

社交恐懼症,可以通過認知行為訓練得到克服。

以下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交往基本技能訓練。

是對交往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基本技能進行訓練。例如,對鏡練習微笑,使人在交往中保持美好的笑容;練習手勢的動作,表現喜怒哀樂等多種情;練習身體姿勢,使人比較熟練的運用身體姿態語言表達自己;這些基本訓練可使人掌握感情表達方式,提高交往中的洞察力,加深對他人內心世界的理解。交往基本技能訓練還包括在一些典型交往情境下行為方式的訓練。比如在初次與人見面時如何介紹自己,如何拒絕別人不恰當的請求,如何請求不認識的人幫忙,他人譏諷自己時如何對付等等。在訓練中可以根據自己交往的實踐,選擇有困難的情景作為訓練內容,自己設計幾種對付某種情景時的語言、表情、動作、進行比較,找出合適的方式反覆練習,也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指導自己進行訓練。

第二種方法叫心理劇。

就像演小品一樣有多人參加,設計一種人際交往的情景,通常是有衝突的情景,由不同人擔任不同角色,表演,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說,怎麼做。

例如同組的三個人在路上撿到了一個手機,他們討論該怎麼。可事先設計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交談目的,三個人站在不同立場,如何表白,如何提出自己建議,如何對別人的意見提出異議等等。

如果你是一個社交恐懼症,不妨試試 上述訓練方法,只要堅持,相信會有良好的效果。


銀川—鳴心理

社交恐懼讓你感覺到很困擾。不知道你生活中是什麼樣的性格,脾氣平時接觸到的人群有哪些,只能給您一個大概的建議。一般社交恐懼症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緊張、臉紅、心跳加快、說話結巴、手足無措等現象。被這些現象困擾導致不想與外界交往,克服這樣的情況,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還是需要我們長期的練習,努力的走出去,從與身邊的人交流開始,慢慢的融入社會群體。

1. 感覺緊張,有不適感的時候可以深呼吸,深吸幾口氣,可以暫時緩解緊張的情緒。如果注視對方的眼睛會讓你臉紅,我們可以看著他的鼻子方向,不用盯著他的眼睛看。

2.手足無措的時候,手不知道該放在哪裡,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給手裡放一件東西,小飾品,手機,或者書等物品,將手佔用。手機握著東西可以緩解不適和提高安全感。

3.有些人的社交恐懼源於擔心和對方沒有共同話題,沒有話說而焦慮緊張。這個時候就要求我們多讀書,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擴寬自己的知識領域,豐富自己的語言。這樣在聚會或者交流時如果有人提出你擅長的問題,你就可以信手拈來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從而提升自己的信心。

大多數人的社交恐懼都是因為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醜,我們從一次次的聚會和交談中看到我們並沒有出醜,很順利完成交流,慢慢的就會克服這種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