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的《陋室銘》內名句,在寧化,有那麼一座山,可能你沒聽過,也查不到很詳細的資料,但在民間信眾很多,也說是非常靈驗的,這就是東華山。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交通不是太好,山路灣灣,繞來繞去,而且要自駕比較方便。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車開到山頂,司機大哥說已經到達,哇,還在發呆中,這不象是一個寺廟哦,順著階梯往上走,是一些看著有點老舊的民居,原來這些亦是山上大師們居住的地方。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一座宏偉、美麗,感覺與布達拉宮有幾分相似的大寺廟--東華山寺。據說這是一座近千年的古剎!宋初建成,明朝興起,在文化大革命時給破壞剷平,只剩下一座十六七平方米的小殿,非常可惜!現在在當地zf和善信的支持下開始修繕,豬豬上山時,看到山上有工人在工作。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東華山距離寧化35公里,地處福建寧化與江西石城交界的武夷山南麓,最高峰海拔1148.9米。東華山原名白水頂,又名龍華峰,亦名西華山。主脈向東沿寧化石壁、濟村兩鄉鎮邊界入濟村鄉長坊村,止於吾家湖;北支深入濟村鄉上龍頭村;南支入石壁鎮的鄧坊橋、隆坡、三坑、陳塘、桃金等村邊界地帶。石壁溪、武昌溪、劉村溪均發源於此山麓。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據傳說該山頂常有三隻鶴飛集其處,村民以為神鳥,於是在其山頂建有三仙祠,崇祀三仙(邱、王、郭三仙)神像,由濟村鄉長坊村張姓先祖倡導創建。用花崗岩建成,屋頂夾角近70度,瓦為生鐵鑄造,以抗峰頂大風,是道教、佛教合一的宗教朝聖地。廟建於何時已經無從考證。1965年毀,1984年重建。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祠坐西朝東,用花崗岩條石建成。祠中的梁、柱及廟牆之石料每塊均鐫有捐贈者的姓名。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李世熊在其編撰的《寧化縣誌》中有這樣的描述:“由隘嶺過楊公嶺,有山鴻竣立千仞者,白水頂也。一曰西華山。仰突犯雲,瀑飛其下。絕頂石為三仙祠,日月爍侵,石瑩如玉,窮目四矚,寧化、石城真斗大耳。每歲雷一度入祠,霹靂施鞭火,其遺氣數日鍛腥也,是居寧化之辛位,為邑之祖山。”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位於三仙祠下方有建造於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年),有濟村鄉大坊村張滿十郎公裔孫捐山助建的佛庵,名為“東華山寺”,又稱 “西華山寺” “金沙庵”。現有新建的“大悲殿”。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東華山寺修繕中,不過日常的事務是照常進行,有廟足管理,沒看到有和尚,可能時間不對吧。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從仙蹤渺渺的東華山,回到人間,哈哈,轉變比轉大,這裡又是湊巧趕上墟日,肯定逛逛,湊個熱鬧,寧化各個鎮的墟日時間都是各有不同,一般是分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兩個相鄰的墟鎮,它們的墟日總是相鄰一天而不會重複,這樣就能讓買賣雙方都有交易機會。也就是說,多走幾個鎮,就成了天天趕墟。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在寧化客家民間的口語中,一般把鄉鎮稱為“墟”(圩),把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稱為“墟日”。墟日到了,農戶把自己生產的糧食、日用品挑到鄉鎮所在地去進行交易,小商小販更聞風而動,把城裡的商品運到墟場高聲叫賣,需要購物的村民們早已把袋裡的錢捏溼了,弊足了討價還價勁頭往墟場趕,這就叫“趕墟”。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這裡豆腐花超級好吃,2塊錢,鹹甜自己調,醬料都是擺在面前的。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國富則民安,現在的老人家日子可是過得很舒坦啊。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以前“墟日”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內容分類,如糧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牲畜類的有“雞行”、“豬行”;服裝類的有“布行”等。各墟鎮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農民把自己的產品擺在規定的地方去賣。不過現在趕墟就沒分得那麼細和專業,啥都看到有得賣,也沒有分類集中在一塊。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赴墟的人各自回家離開墟場叫做“散墟”。“散墟”的時間不等,按各墟場的情況而定。一般到上午11時已經散墟,大點的墟場是直到下午2時還沒散墟。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寧化東華山,仙蹤渺渺雲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