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不服來戰呀!

“川人從未負國”,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四川人用鮮血書寫的光榮與驕傲,充分地說明了四川人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句話的出處以及它背後的歷史。

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不服來戰呀!

火爆的四川人幹翻了蒙古人,我以我血祭軒轅。公元1258年,蒙古汗國第四位大汗蒙哥帶了4萬蒙古主力殺到了今重慶的釣魚城(歷史上四川重慶是一家),激戰數月,不但沒有拿下只有5000守軍的釣魚城,而且蒙古的大汗蒙哥也在戰鬥中死在了釣魚城下。蒙哥的意外死亡,導致南宋得以繼續苟延殘喘。後來,南宋滅亡後,釣魚城的抵抗沒有了意義。1279年川人在抵抗了蒙古軍隊40多年後,在得到忽必烈傷害城中百姓的承諾下,守軍才棄城投降,而守城的32名將領全部拔劍自刎。釣魚城之戰之後,就有了“川人從未負國”的說法。

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不服來戰呀!

川人的光榮並沒有就此止步,這一次他們又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1911年5月,清政府將民辦的川漢鐵路強行收歸“國有”,但隨後之後竟然賣給外國侵略者,火爆的四川人可不幹了,他們發動了轟轟烈烈地保路運動。清政府一看急眼,忙調武昌的清軍開赴四川,從而掀起了辛亥革命,四川人民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前頭,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不服來戰呀!

川軍出川,血肉抗戰。“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在抗戰時期,四川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犧牲,用鮮血與生命捍衛了民族的獨立。川軍出川抗戰,特別是臺兒莊戰役,打出了四川人的威風。在抗戰時期,四川人為全國的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四川為前線提供了近300萬人的兵源,佔全國同期實徵壯丁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一還多!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十分之二,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人,位居當時全國各省之首。

為什麼說“川人從未負國”,不服來戰呀!

川人堅韌、剛強、忠誠、機智、無畏,可以說“川人從未負國”!川人用鮮血書寫了自己的關榮與驕傲,值得我們向歷史上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四川人們致敬,他們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