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李鴻章式外交徹底失敗

1

光緒二十六年春夏之交,當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團正鬧得熱火朝天時,就任兩廣總督沒多久的李鴻章卻憂心忡忡地關注著朝中的局勢。

和陷入瘋狂的端王、莊王不同,甚至和韜光養晦的慶親王,榮祿也不同,以李鴻章為首的東南各省方面大員異口同聲地堅決反對招安義和團並與洋人開戰。

由於他們治下的地區大多數與洋人的勢力範圍和西方列強關係密切,因此,他們對於世界局勢更加清楚,也十分明白利用義和團運動的危險性。

2

隨後,在鐵路大臣盛宣懷的串聯下,這些方面大員們彼此密議應當如何保持所轄省份的穩定,避免西方列強以戰爭的名義侵略。

辛丑條約,李鴻章式外交徹底失敗

6月21日,清廷發出了向十一國的宣戰詔書,詔書傳到東南各省,李鴻章將其看作是慈禧和光緒在威逼利誘之下發布的偽詔,斷然拒絕接旨,他通過電報通知了盛宣懷這一決定,並經由後者轉告各個大員。

很快,這些方面大員紛紛響應李鴻章的號召。為了確保這一意見的實施。由盛宣懷牽頭,張之洞、劉坤一委派官員,和上海道臺餘聯沅,與以美國總領事古納為首的各國領事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

3

這一條約簽訂以後,李鴻章,奎俊,許應騤,端方,袁世凱等人紛紛響應,先後加入。史稱“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讓朝廷中的守舊派官僚極其震驚, 然而,慈禧得知此事後,卻以含含糊糊的口氣默許了東南互保的存在。恐怕,彼時的慈禧已經在盤算著如果這一仗打輸以後的退路了。

隨著戰局的發展,清廷愈加發覺事情不妙,急電要求李鴻章和袁世凱進京,當時正是聯軍攻佔大沽口的時候,戰局尚未明朗。

4

清廷召他們兩位進京,無疑是想借助他們在外交方面的長處來從中斡旋。然而這兩位卻以各種理由百般推脫。

其中李鴻章在接旨以後,連續發了五封電報,明明白白地闡述了自己的意見——進京平事兒可以,不過要先把義和團除去再說,否則一切免談。

辛丑條約,李鴻章式外交徹底失敗

清廷見此情況,迫不得已,只好調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半強迫性地調他來京。職責所在,李鴻章不得不起身。

5

李鴻章臨行之前,他曾經與南海知縣、他的同鄉晚輩裴景福有一番對話。此事被清人完完整整的記錄了下來,從中不難看出李鴻章對局勢的預測和把握都驚人的準確。

李鴻章說:“古語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京師的局勢雖已收拾不住,但袁世凱,張之洞,劉坤一這幾人頗有見識,必然相互扶持,不至於全局混亂。現在看看聯軍的兵力,恐怕最多兩個月,京師必然陷落。不過聶士成已經陣亡,馬玉昆又不能打,日本人離得近,英國人要是從中幫忙的話,恐怕最多能撐一個月啊!”

裴景福說道:“既然如此,那敢問此番入京,當作如何打算?”李鴻章說道:“此次進京,洋人不外乎提出三大條件。第一剿滅拳匪,第二誅殺禍首,第三是賠償損失和軍費。前兩件不難,但最後這賠款數目可就不好說了。我也只有反覆談判,力求把數量減少,年限延長罷了,盡力而為!”

6

光緒二十六年10月,李鴻章抵達北京,和八國聯軍展開談判。果然正如李鴻章所料,各國提出的要求,都沒超出李鴻章的預想。經過將近一年的談判。終於達成了一致,這就是著名的《辛丑條約》。

正如李鴻章自己所言,他最終為了這個條約的簽署,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不妨說,李鴻章是被氣死和累死的。

辛丑條約,李鴻章式外交徹底失敗

他奮鬥一生想要讓清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在他落筆簽署《辛丑條約》之時,徹底灰飛煙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