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去賣酸奶,三年後營收千萬!

他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去賣酸奶,三年後營收千萬!

前不久,可口可樂給一家中國互聯網酸奶品牌“樂純”投資數億元的消息震驚了整個飲料行業。由於近幾年碳酸飲料行業整體在走下坡路,所以可口可樂開始走起了“去碳酸化”道路,而酸奶就成了它的其中一個選擇。

但還有一件事很令人在意,中國牛奶行業的巨頭那麼多,有伊利、光明、蒙牛等等,為什麼可口可樂唯獨看上了這家才開業三年多一點的公司?它究竟是什麼來歷?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樂純酸奶”背後的故事。

他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去賣酸奶,三年後營收千萬!

辭去高薪工作,回國創業

既然要介紹一家企業,自然就離不開它的創始人。樂創酸奶的創始人,名叫劉丹尼,是一個海外留學歸來的80後。剛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劉丹尼就獲得了黑石集團的招募。光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這麼說吧。這家公司是美國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機構。

總而言之,就是非常厲害。

當時劉丹尼的年薪是150萬,對於一個剛走出校園的學生來說真的是天文數字。但是某天他聽朋友說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興起,小夥子感覺自己看到了機會,於是就辭了工作準備回國創業。

2011年,劉丹尼回到上海並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當時他做了一個叫“連客”的生活服務類產品。可惜由於經驗不足,這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之後劉丹尼入職大眾點評,擔任品牌營銷負責人。這段期間,他一邊積累工作經驗,一邊尋找下一次創業機會。

因為工作成績出色,劉丹尼很快就獲得了提拔,成為了百事可樂、聯想等世界500強企業的的特聘顧問。

這段時間裡,劉丹尼發現了中國快消品行業的弊病:整個行業的產品已經開始過剩,然而很多快消品企業依然在沿用二三十年前的傳統運營模式。這給了劉丹尼靈感,用互聯網來經營快消產品。

2014年,劉丹尼創建了“樂純酸奶”。

他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去賣酸奶,三年後營收千萬!

“網紅”起步,將差異化做到極致

2015年,劉丹尼在北京三里屯開了“樂純”第一家實體店。但是這家店的規模很小,只有35平米,真的不是很吸引人。

當時劉丹尼手裡沒有多少資金,沒錢做太多廣告宣傳。怎麼辦呢?劉丹尼想了想,自己寫了篇廣告軟文,然後做成二維碼貼在牆上。只要掃碼分享文章,就能免費獲得一盒酸奶。

然而當天只有幾個路人掃了二維碼,一天過去了閱讀量也只有2000左右,這讓劉丹尼有點沮喪。

劉丹尼趕緊趁熱打鐵,他認為現在缺乏資金,所以無暇顧及其他經營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先做好產品。只有與眾不同,才能與別的品牌分庭抗禮,吸引更多用戶。

他想到的辦法,就是讓顧客直接參與到酸奶的製作過程中來。他將酸奶的配方鉅細無遺地寫在包裝盒上,並將酸奶的製作過程全部公開。

從清洗、發酵,到具體細節的溫度、時間,再到最後送到顧客面前,都可以通過店裡的透明玻璃看得一清二楚。

這種做法極大地提高了顧客的好感度,讓顧客對產品更加安心。同時,還有顧客會給店裡提供意見,讓樂純開發新口味的酸奶。劉丹尼也很樂意去回應顧客的想法,比如樂純有一種榴蓮口味的酸奶,就是在顧客提議下研發出來的。

在顧客的幫助下,劉丹尼將樂純的差異化做到了極致,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名聲大噪,與線下企業合作擴展渠道

隨著名氣漸漸變大,開始有許多線下企業找到樂純合作。2016年初,華爾道夫酒店引進了樂純酸奶,這不僅幫樂純擴展了新的銷售渠道,還讓更多消費者接觸到了樂純。

靠著實打實的質量,樂純很快就在連鎖酒店業打響了口碑。半島酒店、香格里拉、瑰麗酒店等也開始採購引進樂純算了。

不久之後,就連傳統商場、大超市、便利店的貨架上也開始能看到樂純的身影。通過進軍傳統零售業,樂純不僅做到了在北京“無所不在”,還將業務範圍擴展到了上海、成都、武漢等地。

2017年,樂純還建了自主經營的酸奶工廠,每天能產出10萬盒酸奶。同時,樂純還陸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了直營體驗店。並以酸奶為中心擴展周邊產品,包括奶昔、燕麥片、穀物杯等,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業務。

根據樂純公佈的數據,當時樂純的線上平臺粉絲已經達到百萬級,每天都有幾十萬人下單,月銷售額高達千萬。

同年4月,劉丹尼登上美國《福布斯》雜誌,入選“亞洲30位30歲以下傑出人物榜單”。

他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去賣酸奶,三年後營收千萬!

寫在最後

僅僅三年時間,劉丹尼就將樂純從一個只有35平米的小店,做到中國酸奶行業的獨角獸公司。通過這些成績,或許能稍微理解可口可樂為什會選擇這家公司了。而獲得了可口可樂的鉅額資本後,相信樂純今後一定會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