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作霖對楊宇霆言聽計從?

某一種未來

個人認為楊宇霆談不上好壞,他所做的一切基本上是為了整個東北,奉系發展。當然也有為自己功名私心。這要從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1,楊宇霆每次為張作霖出謀劃策,都深得張作霖讚賞。他在日本學的是現代軍事科學,這門學科在當時國人眼裡就是可以實現船堅炮利的夢想。他是很多政治集團所需要的人才,他選擇了張作霖,人們稱他為“智囊"。他自己也感覺遇到了張作霖,如魚得水。千里馬遇到伯樂。


2,辛亥革命前夕,他回國以後,先後擔任炮隊隊官,講武堂教官,後任東三省軍械廠兵器科科長,副廠長,廠長重要職位。


3,1918年楊宇霆幫張作霖做了一件大事,楊宇霆幫張作霖搞到了四千萬的武器槍支,這件事張作霖自己都不知,事後知道嚇出一身冷汗。這就是有名的“秦皇島劫械事件"。張作霖用這批武器裝備了七個混成旅,人數增加到二十萬。

4,第二件就是整頓部隊,建立新軍,張作霖起家班底都是綠林好漢,不識字,打了幾個大仗,基本是輸多勝少。整頓以後,奉軍面目一新,各級軍官都是軍校出身。在以後打仗中,奉軍所向披靡。



5,第三件就是經濟上,重視從國外回來的經濟人才,法律,法規親自制定。為東三省的經濟穩定和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後就是幫張作霖制對日政策,讓日本恨得牙癢,據說日本國內報紙專門有專欄是罵楊宇霆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張作霖為什麼對楊宇霆言聽計從了。


透明小溪看歷史

這是個一題兩問的問題,咱們先來談談前問,歷史上的楊宇霆究竟是好是壞?

如果讓當年奉系的幾個代表人物來回答的話,答案可能截然不同。

要讓郭松齡說,他一定說楊宇霆是壞人,因為此人在奉系內部拉幫結派,擠壓異己,實乃權欲熏天的陰險之徒。

要讓張學良說,他一定會說楊宇霆是敵人,因為此人盛氣凌人,目空一切,野心勃勃,實乃無法駕馭的危險之人。

而要讓張作霖來說,他一定會說楊宇霆是個有明顯缺點的能人,缺點是小節,能力是關鍵,只要降得住,好壞根本不是問題。

所以說,一個人的好壞有時候不在於他是誰?而在於你是誰?

換一個角度講,評價如楊宇霆這樣的人,歸根結底可能要看評價之人自身的卓越程度。

這麼講,答案就很明顯了,如果你是一個極卓越的人,楊宇霆就是個好人,他的好在於他極具價值;如果你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楊宇霆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因為他的存在會威脅你的存在;而如果你本就不是光明正大的人,那楊宇霆一定是壞人,因為他這樣的人時刻有可能奪你的利,壞你的事。

接著再來談這個問題的後半問,張作霖為什麼對楊宇霆言聽計從?

張作霖和楊宇霆的關係其實很經典,你可以說他們之間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你也可以說他們是高山與流水的關係;你還可以說他們是主心骨和左右手的關係。

總之是經典的卓越不凡和才華橫溢的默契配合。

從伯樂和千里馬這個角度講,張作霖對楊宇霆的言聽計從其實就是任由楊宇霆去揮灑他的才華和能力,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放手式的言聽計從,楊宇霆最終才會幹出那麼多大事——整肅東北陸軍,建成東北海軍;開墾大量荒地,增強東北實力;修成戰備公路;督辦奉天兵工廠。

這幾樁大事在當時無一不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所以說,一些時候,張作霖的言聽計從實乃人盡其才也。

從高山與流水的角度講,張作霖對楊宇霆的言聽計從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在戰略大局上有著高度的默契,這種默契絕不是楊宇霆的有意迎合,而恰恰是楊宇霆所思即是張作霖所想。

說白了,楊宇霆在各時期的大局謀劃上和張作霖特別合拍,這在奉系多次入關的決策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要知道張作霖雖然是一言九鼎的東北王,但他也絕對需要重要場合的唱和者,而楊宇霆即是那個唱和者。

所以說,又一些時候,張作霖的言聽計從實乃英雄唱和也。

從主心骨和左右手的角度講,張作霖對楊宇霆的言聽計從實際上是嚴峻環境下的互相打配合,尤其在對日周旋上最明顯。

對日的時候,表面看是楊宇霆說什麼,張作霖都沒意見,其實底下的真意卻是張作霖避開要害讓楊宇霆去具體周旋。

所以說,還有一些時候,張作霖的言聽計從實乃用楊宇霆做周旋盾牌也。

總而言之,張作霖對楊宇霆的言聽計從絕不是君庸臣智,而是君臣共智。

這種卓越的梟雄術也只有張作霖能玩,到張學良手裡則立馬會變成臣強君弱。


黑句本

楊宇霆,奉軍核心人物,是東北王張作霖的智囊,被稱為“小諸葛”。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日學習期間曾經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等人來往,這些人日後都成為民國時期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可想而知,楊宇霆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張作霖對楊宇霆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張作霖任27師師長時,聽聞楊宇霆頗有智謀,於是任命他為師參謀長。楊宇霆上任之後,極力整頓軍風軍紀,卓有成效,因此得到張作霖的信任和重用。1916年,張作霖就任奉天督軍兼省長,楊宇霆被任命為奉天督軍署參謀長。奉系內部分為三派,老派以張作相,吳俊升等張作霖的結拜兄弟為首,陸大派以郭松齡、李景林為首,而士官派就是以楊宇霆為首。

1918年,北洋政府向日本舉債借款,購買大量軍火運抵秦皇島,楊宇霆在留日同學,段祺瑞的心腹大將徐樹錚的幫助下,建議張作霖劫持這批軍火,在徐樹錚的配合下,秦島劫械事件圓滿達成。這批軍火供奉軍裝備了7個混成旅,使奉軍總兵力達到二十萬人,楊宇霆頓時成為奉軍中的核心人物。

楊宇霆在日本留學多年,對日本政治體制非常瞭解,在日本軍政界有很多熟人,張作霖依仗他主管對日外交,楊宇霆在對日外交上主張維持均勢,以獲取時間來鞏固和發展東北的軍事和經濟。他創建海軍,使奉軍自成一系;大力發展軍工產業,東三省兵工廠得以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楊宇霆與王永江,一文一武,成為張作霖的左膀右臂,奠定了張作霖日後進兵北京,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的基礎。

楊宇霆足智多謀,所提建議切中時弊,經他所辦之事無不妥貼,張作霖對他可謂是言聽計從,但這也引發了郭松齡等陸大派的強烈不滿,1925年11月21日,郭松齡反奉,提出的反奉口號就是張作霖下野,懲辦楊宇霆。至於楊宇霆是好是壞這個問題嘛,個人認為根本無法以好壞來區分,他的所做所為是實實在在的壯大了東北軍,促進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過程。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楊宇霆不同於張作霖的那些老哥們,在當時那個時代,楊宇霆不能用好人壞人來定位。

首先,楊宇霆有文化懂經濟,這點要比跟隨張作霖打江山的張作相湯玉麟等要強很多,這也是張作霖能看上楊宇霆的原因。在張作霖佔了整個東北後,就迫切的需要有知識文話化的人才來治理,這時候像王永江楊宇霆等就都走向前臺,不得不承認,楊宇霆做為奉軍參謀長是合格的,而且當時東北的經驗在全國來說算是不錯的,東北軍有自己的兵工廠可以自己生產普通的槍支彈藥,而且東北軍還有空軍和內河艦隊,這一切楊宇霆功不可沒。

當然了做為舊軍閥,楊宇霆肯定有他的侷限性,同時楊宇霆性格過於直率,從而得罪了很多人,這也包括張學良在內的很多人,在張作霖死後,楊宇霆經常以父執的身份教訓張學良,被人誤以為有奪權的野心,結果被張學良在家中擺了鴻門宴被幹掉。

楊宇霆的死是很可惜的,張學良殺害楊宇霆也可以說是自毀長城,楊宇霆死後,張作霖的那些老兄弟們都寒了心,從此開始與張學良離心離德,九一八事變後,張作相隱退了,湯玉麟不戰而棄承德,總之是無人替張學良分憂,這都是除楊宇霆的惡果。


天宇的文史情懷

楊宇霆,字鄰葛,奉天法庫蛇山溝村出生,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楊宇霆在張作霖死後常以東北元老自居,處處彆著張學良,終被高紀毅、譚海率領六名衛士殺害於"老虎廳"。

楊宇霆生逢亂世,是無法用單純的好壞二字進行評判的。縱覽楊宇霆一生,有四大功績:一是建立東北海軍,增強了東北軍隊實力;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三是修築戰備公路,把交通運輸從日本人手中解放出來;四是督辦奉天兵工廠,增強了軍隊的自給能力。在他的努力下,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大增,對覬覦東北的日本侵略者形成了有力的威懾。另一方面,楊宇霆還是一個野心家,帶有濃厚的軍閥屬性加成,在他任“援湘軍”參謀長期間,與徐樹錚的合謀利用奉軍名義,冒領軍部撥款370萬元,招編新兵4個旅,用以擴充個人實力,也因此被張作霖罷免。在張作霖死後,仗著自己曾是張作霖左膀右臂的身份和手握的實權,常常飛揚跋扈橫衝直撞,得罪了不少人。從他對東北軍隊和地方做出的貢獻來看,他是個好人,從他處世不恭的性格和晚年的狂傲來看又好不到哪去。

至於說張作霖對他言聽計從,恐怕是眾口鑠金的揣測。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楊宇霆有著極高的軍事和政治才華,這也是他一步步成長為張作霖左膀右臂的關鍵原因,他在整頓軍務、擴充軍備以及一系列作戰任務中出色的表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其說是張作霖對他言聽計從,不如說是張作霖願意給他十足的信任。這一點,在張作霖對楊宇霆貶而複用上就能看出張的愛才之心。同時,張作霖和楊宇霆在大多數政見上也有著較高的默契,楊總能和張在各項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這也給人造成了張作霖對楊言聽計從的感覺。實際上,兩個人都很明白自己的位置,所謂的言聽計從,不過是上下級在工作中達成的高度配合而已。


國家人文歷史

楊宇霆作為東北政權的刻心人物對東北經濟,軍事以及外交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楊宇霆屬狐狸,他給老帥提建議會給出10中方案,而10個方案中其實只有一條可用。這樣就讓老帥覺得決定權在自己手上,用得那叫一個舒服。

在張作霖佔了整個東北後,他知道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馬上治不了天下。他迫切的需要有知識文話化的人才來治理,這時候像王永江楊宇霆等就都走向前臺。楊宇霆協助張作霖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建立東北海軍,使軍隊自成體系,增強了部隊實力。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從軍閥、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開墾的荒地讓農民耕種,發展生產,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三是修築戰備公路,當時東北的南滿鐵路權歸日本,修了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受日本挾制,一旦戰爭起來,可以用公路與日軍周旋。四是督辦奉天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增強了防衛能力。由於這樣做,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大增,使早已對中國東三省

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接掌東北政局的少帥張學良年僅27歲。雖然當時的軍政要人表面上擁戴他,但很多人仍持觀望態度,特別是一些綠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當回事,甚至居功自傲,一手遮天,尤以楊宇霆、常蔭槐兩人為最。父親在世時,視楊、常為左右手,二人均掌握著東北的實權,且關係極為密切。張作霖故後,二人經常飛揚跋扈,對張學良動輒訓罵,儼然以執父自居。最後被張學良以“妨礙統一,阻撓新政”為由處死。


秦時張子房

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能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海陸空大元帥,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楊宇霆,一個是王永江。一文一武,成為張作霖的左膀右臂。


楊宇霆是日本陸軍士官學院畢業,再加上自己本身聰明過人,很快被張作霖看中。不過想要獲得張作霖的信任,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當年張作霖還是師長的時候,楊宇霆作為師參謀,整頓軍紀,讓張作霖刮目相看。不過讓張作霖對楊建立深信不疑的關係,還得是楊宇霆力排眾議,果斷的劫持了當年北洋軍政府從日本購買的大批軍火。

有了這批軍火,張作霖從一個小軍閥一躍成為一方霸主,讓奉系軍成為了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存在。通過這件事,張作霖對於楊宇霆更是信任有加。



楊宇霆本人並沒有做啥傷天害理之事,他所的一切出發點都是從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立場出發。但本質來說,楊宇霆作為北洋軍閥張作霖的核心人物,註定是難以被投靠蔣介石的張學良所容許,最終死於小六子之手。


小鎮月明

也不能說張作霖對楊宇霆言聽計從,只能說張作霖是非常看好楊宇霆的,而且這種看好和重用,完全是出於楊宇霆的能力。

為什麼說是張作霖看好楊宇霆呢?因為楊宇霆為張作霖做了很多事情。

楊宇霆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將領,他才智過人,能力高超,張作霖正因為看上他這一點,才重用他的。

張作霖先後讓楊宇霆出任奉軍的參謀長,東北軍的陸軍訓練總監,還有東三省兵工廠總辦。

這些部門都是張作霖的要害部門,從這些我們能夠看出張作霖對楊宇霆的依仗。

而楊宇霆也完全可以擔任這些要職,因為在張作霖手下,他確實做了很多事情。

東北海軍是有楊宇霆負責建立的,東北軍軍事體系的完善,楊宇霆有重大貢獻;

另外,楊宇霆修築戰略公路,讓受制於人的交通情況得到了改進,張作霖掌握了交通主動權;

在督辦奉天兵工廠的時候,楊宇霆盡職盡責,對東北的防禦能力提升也有很大貢獻;

還有最主要的一點,他制定了天賦制度,讓地主手中的土地全部交給了農民,這激發了東北的生產力,為東北經濟奠定了基礎。

雖然楊宇霆做了很多貢獻,但大帥並非對他言聽計從,兩者都清楚自己的身份,一個是主子,一個是下屬,主要功勞還是大帥的。

我們再說楊宇霆的為人,從張作霖去世楊宇霆的反應來看,他確實是奉系中的一個好將領。

楊宇霆之所以最後被張學良殺死,是因為他作為託孤重臣,有倚老賣老的脾性,再加上張學良年少氣盛,沒有父親張作霖一樣的格局,於是對楊宇霆動殺心了。

雖然楊宇霆是一個長輩,但是他還屬於一下屬。下屬在辦事的時候,是要非常謹慎的。

而楊宇霆找醫生為少帥戒毒,反而毒癮更重了,這其中有什麼貓膩;

楊宇霆還直接翻開少帥的文件,這在張學良開來就是刺探情報;

另外,楊宇霆支持槍殺郭松齡,這更增加了張學良對他的恨。

我們承認楊宇霆是奉系中的好將軍,但是他對少帥的一些做法不是一個做下屬應該做的。


史家吟唱

簡單說說,楊有能力啊,而且能力挺高的,戰鬥策劃中算上上等吧。大帥能管得住他,自然能人要留著用了!

少帥就不行了,雖然也知道楊聰明,能參謀戰略,可當時楊是被內部大多數中層或高層所擁戴,而少帥那會兒吸大煙,也年輕,實戰經驗也不足,簡單的說,氣場和本事不大。畢竟東北幾十萬軍隊,錢糧啥的更不用說了!誰能看不上?在那個混亂的戰爭時代,強權政治,能自己當家時,誰也不願意不當這個家。

至於楊是好還是壞人。在哪個年代,軍事家還分好與壞麼?


天下陳姓是一家

張作霖與楊宇霆應該屬於英雄惜英雄

楊宇霆對張作霖來說是一個好參謀,很有謀略,他的主張能得到張作霖的認可,所以張對楊言聽計從,兩人配合的天衣無縫。

對於張作霖來說,他是張大帥,終究還是比楊宇霆手段高明,他能夠隨心所欲的駕馭楊,從心理及氣勢上壓倒楊,而楊卻控制不了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