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黑社會組織是墨家,你同意嗎?你有哪些看法?

風繼續吹

墨家只是高度組織化而已,如果按形成組織就算黑社會雛形的話,其實墨家也不是最早的。

周代形成的諸子百家並非都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有歷史傳承在裡面的。就是說很多歷史上是有過類似文化的,到了春秋時代分別被借鑑過來加以發揮,就有了諸子百家。

比如儒,拆開為人需,意思就是站在人生存的立場上的那些事務。母乳就是人生存所需要的東西。嚴格地說周代破巫風走向世俗就是儒,周公無疑也是儒家最早的聖人。周代之前也有人需事務,並非都是鬼鬼神神,所以儒是一直都有。只是到了周代廣義的儒成了主流,也就是世俗思維。諸子百家其實都是在遠鬼神思維下誕生的,包括墨家雖然主張 明鬼,但其實也是適應於世俗思維體系的。後來的儒家則專指狹義的孔儒。

墨家同樣也有原型,他們其實繼承的是夏文化體系裡的內容。考察漢語很容易發現,幫、派一詞的源流,幫派其實都是源自一個體系,就是沿海支的黃白聯姻聯盟。幫源自其虎圖騰,虎的另外一個名字是斑,指虎斑。帝舜設立誹謗木,誹謗的原意其實是提供非議 斑人 的機會,就是指帝舜大禹獲勝後設立可以誹謗統治族群的制度。派 則出自派黎司 警察這個詞,就是指最早被派來管理沿海九黎的那群人,後來很快發生融合,就成了帝舜集團,或叫炎帝集團。這個集團裡的白種最早就是戴綠帽子的,由於七仙女族群女性全部嫁給九黎,所以綠帽子成了典故。同時也有了綠林一詞。

為什麼他們會有幫派綠林的說法,其實是因為這個體系的黃白聯姻不僅只是黃白聯姻,他們還帶著大量的跟隨民族。其中就有兩種矮黑以及新幾內亞基因等等。就是說他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集團,搞出了大聯姻,甚至讓矮黑也獲得混血,也就是歷史上顓頊時代的 和九黎制度。這就使得另外兩支黃種和另外一支白種脫離了和九黎體系。組成了一個反 二黎集團的聯盟,也就是帝堯集團。二黎就是沿海支黃種,身在杭州,他們的幫派主要就是指聯合了多個種族。所以也叫赫胥氏、哈尼族叫 和夷、日本叫大和民族。今天日本的大和族則一半以上來自帝堯後裔的O2b和O3。只有O1沿海支帶著D系矮黑後裔屬於 和夷。所以幫派是這麼來的,日本與我們的不同,其中就有其社會形成高度組織化這一個方面。今天日耳曼人的社會里也是充斥著各種組織,日耳曼人就是與沿海支聯姻的那群人。

孔子說君子不黨,意思就是不要結成組織。黨裡有黑,墨也是黑,赫則是黑的古讀音。黑帝顓頊之所以是黑帝,就是因為其帶領著大量矮黑族群,摸你黑風俗則是這種大融合的文化見證。墨罕則是老虎的意思。和九黎制度有點像今天的多元文化,是黃種人主導後發明的,禁止種族歧視的文化,世界大同的文化,墨家其實就有這種思維的延續,他們倡導兼愛非攻,就像今天的大愛。因為今天就是夏人的聯姻對象日耳曼人主導下的世界文化,所以看起來與墨家有共同點。黨項人建立西夏,其民風就屬於沿海支,也是羌族裡的O1,現在則大多跑到喜馬拉雅山附近,就是為攀登珠峰提供協助的夏爾巴人。


國病

黑社會,是指以獲取非法利益為目的,違背社會法律秩序的非公開的有組織的有自己紀律的犯罪團伙。而墨家並非是這樣為了獲取非法利益的犯罪組織。如果要做個類比,應該屬於組織紀律嚴明、分工明確的有著為社會大眾謀利益的信仰的從事學術與社會活動的社團組織。這個我們可以從墨家的幾大主張和做法上可以分別出來。

墨家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主張。兼愛,就是主張人和人之間無差等的愛。儒家的主張是有等級的愛,即有差等的愛。而墨家主張人人平等,應該是博愛。對所有人,包括父母朋友兄弟姐妹都要一視同仁。非攻,就是反對侵略戰爭。墨子生活在戰國初期,戰爭的發生非常頻繁,給人民帶來了許多災難和痛苦。所以墨家主張各自安好,不要隨意侵略其他的國家,特別是大國不要侵略小國。尚賢,就是不分貧窮富裕富貴貧賤,唯才是舉,選賢與能。尚同,就是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官民想法一致。節用,就是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節葬,就是在舉辦葬禮的時候,一切從簡,節約社會資源。非樂,就是減少在禮樂上的過度花費,古代音樂是禮儀文明的一個重要方面,編排、演奏、樂器製造等,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所以墨子提出要節約。天志,就是要掌握自然規律和上天的意志,人民的幸福安樂就是上天的意志。明鬼,就是要認識到鬼神的存在,頭上三尺有神明,要了解因果報應的道理,諸善奉行,諸惡莫作。非命,就是要自己做自己命運的主宰。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此外,墨家還十分重視邏輯學、光學、力學等科學知識的運用。

墨家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派別之一。創始人為墨翟(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魯國人。曾經與儒家、道家、楊朱之學、陰陽學等相提並論。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儒家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墨家實行嚴格的“鉅子”制度,鉅子就是墨家社團的頭領,墨家的成員都自稱為“墨者”,下屬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社團的宗旨和任務就是推行墨家的主張,社團內實行“共同勞動,報酬歸公,按需分配”,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淮南子•泰族訓》)。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家以夏禹為模範和榜樣。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目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墨者人人都過的是類似於苦行僧的清苦生活,“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俠到了秦漢,成為社會中的遊俠。由於墨家對參與者的素質的要求很高,所以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更是採取了獨尊儒術,抑制百家和遊俠的政策,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

應該說,在戰國戰爭不斷的情況下,

“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墨家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和諧友愛和互利共贏的思想的確打動了不少的老百姓的心靈。但要建立一個“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的理想社會,顯而易見,當時社會的條件和時機遠未成熟。不過,其鮮明的共同致富的思想卻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思想中的一朵奇葩。

墨家思想這朵奇葩,豈是將其列為一種“黑社會組織”的這種無知淺薄的看法所能同日而語的嗎?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這兩個有這本質區別!

現在的“黑社會”,是以暴力手段,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的犯罪團體。

古代的“墨家”,是以暴力手段,追求天下大同博愛和平的政治團體。


睜眼看西安

同意與否,無關緊要。說幾點,以作拋磚引玉或參考。一,記得歷史書上有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二,墨家的主打工具"墨斗";墨的成份主打碳,相黑因吸光;鬥應主指鬥星;二者匹配,寓意。。。。。三,墨家人主指手藝者或匠人,聽老藝人講,居家供奉三個半門旮旯:為農人、為官者、為藝人、為師者(半門旮旯),為藝人應多歸於墨家。一個門旮旯,實指藝術境界通陰陽即全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